曾经听过一个理论叫“责任扩散效应”,是指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其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所分担的责任就会减小。因为每个人都认为助人的责任和助人的失败所带来的可能成本应由大家共同承担,也就是说提供帮助的责任扩散到其它人身上。
比如在人来人往的马路上突然出现了一个交通事故,真正停下来报警、协助、见义勇为的人会很少,因为看到的人大部分都会抱有这样的心态,这里这么多人肯定有人会去处理,自己没有必要出这个头。假设这个事故的压力值是100,但是现场有1000个人,那么其中绝大多数人就会觉得自己的压力值有0.1,因此能激发的责任心就很小,于是会表现出无动于衷。但是如果是深夜,只有一个人发现了这个事故,那么这个人则极有可能伸出援手。
其实这个现象在团队中也非常常见,比如,如果一个事情同时分给多个人负责,每个人可能就会觉得自己身上的责任会被平摊,认为总有别人在负责,自己是否全情投入没有那么重要,甚至会计算自己是不是付出更多结果被他人占了便宜。一旦几个人都抱有这样的想法,那么事情可能就很难顺利开展,或者效率变很低甚至不如一个人。
最近我们公司的产品在搞筹备发布会,有个舞台剧环节,从各个部门抽调了一些人彩排,人数有点多,但是每次彩排都不是特别顺利。今天这个人有事,明天那个人不在,到发布会只有两天的时间了,彩排时还是有人以各种理由请假或迟到。这里其实就是有一个责任扩散效应存在,因为这些抽调的演员并非主演,主演找了专业的演员表演,这些员工的表演只是做衬托。可能他们都觉得反正是跑龙套,而且还有很多其他人在,就算自己请假迟到也不影响大局,所以变得不够重视,实际上就是想把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推到别人身上。
从这一件小事上我也看到了不同人的责任心,有的人会把这个彩排当成一件有集体荣誉感的事情,虽然占用了自己的私人时间也会做到守时认真,而有的人则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觉得自己可有可无,甚至让一群人等自己也没有愧疚感。我把这些人跟平时的工作态度做了一下对比,其实也是惊人的相似,那些请假迟到的对自己的工作也比不上那些守时认真的人。
所以团队中虽然会有责任扩散效应,但是相信还是会有勇于担当的人愿意承担责任,所以至少会出现三类人,第一种就是想着把自己的责任让别人承担的人,第二种是不给别人添麻烦承担自己应负责任的人,还有第三种是不仅承担自己的责任还额外承担了第一种人的责任。如果一个团队中第一种人非常多,那么肯定会出现问题,要么是工作安排不合理造成了一种自发的责任扩散效应,要么是团队成员自身责任心本身就不强。对于管理者来说,快速识别第一类人和第三类人十分重要,第一类人要通过工作调整或者其它方式督促其改进,甚至直接淘汰,而第三类人要给予充分、即时的激励。
很多团队经常组织头脑风暴,期望通过不同的人相互碰撞思想获得好的想法,其实这种形式也极容易出现责任扩散效应。参与头脑风暴的人首先在数量上一定要控制,可能6个人左右比较理想,如果有十几个人肯定没有什么效果。因为人一旦多了,由于责任扩散效应,很多人就不会积极思考动脑筋,就会觉得反正有这么多人在出点子,也不差自己的。即使人数适中,也要挑选思想活跃、有责任心,并且最好对头脑风暴内容直接负责的人。
类似的还有开大会的情景,人数少的小会效率会更高,人一多的时候,可能会议主讲人讲得口干舌燥,只有少数人在认真听,但是更多的人可能就心不在焉,甚至玩起了手机。所以为什么有的会议要提前把人的手机收起来,其实就是避免与会者分心,但是这样的效果或许有限,因为还是由于责任扩散效应,这些责任心不强的与会者心理上已经觉得这个会议跟自己关系不大,或者觉得已经有人在认真听并参与讨论,自己是否要积极参与已经无所谓。
所以,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要避免或者减弱团队中的责任扩散效应应该做如下几件事:
- 一、尽可能的专人专事,一个独立的工作任务尽可能安排一个人去负责,如果工作量比较大需要安排更多的人一起负责,那么每个人承担的部分、责任、输出都要划分清晰,一定不要吃大锅饭。有的工作可能是销售目标,那么也不要让所有人都一起承担整个团队的销售目标,而是要把总的目标分解到每个人身上,每个人的目标是多少需要明确。
- 二、多人共同参与的事项,比如头脑风暴、会议,一定要让直接相关人参加,并且尽可能控制人数。有的人信奉人多力量大,不管什么会议都把相关的、沾点边的,甚至不沾边的人都召集到一起,这其实反而会影响效率。
- 三、一个人的责任心是一种本能,在多种场合都会体现,即便团队中会出现责任扩散效应,有的人就能对抗这种效应,勇于承担更多的职责,而有的人在各种场合都会表现出责任扩散。团队中一定要快速识别受责任扩散效应影响的人。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