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这事儿,似乎所有入局者都口径都格外一致,把无人驾驶真正落地的时间定在了 2020 – 2025 年。然而又不是所有无人驾驶的入局者都把无人驾驶技术的落地方式能说明白。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要是想要单纯靠投资撑到自动驾驶技术完全落地的 21 世纪 20 年代,还真的是挺不现实的。所以相比于财大气粗的传统整车厂,往往是创业公司对自动驾驶的落地方式想的比较清晰。
我两个月前曾经专访过一次驭势科技的 CEO 吴甘沙,从 Intel 离职,在 15 年 10 月创立驭势科技,吴甘沙已经带着这家创业公司走过了将近一年半的时间。
在 2 月份专访时,吴甘沙曾经表示,做传统大厂不愿意做或者说是不好做的领域,是吴甘沙认为自动驾驶市场存在的巨大机遇。而在短期内,驭势科技自动驾驶方案的核心,仍将对准园区等低复杂道路环境的低速自动驾驶车。
上周驭势科技又召开了一场媒体沟通会,除了又谈了谈几乎已经被说烂的自动驾驶市场空间,还聊了聊最为实际的自动驾驶落地方案。
所谓自动驾驶的市场空间,吴甘沙扔出了 6 个万亿市场,分别是汽车市场、出行市场、物流市场、商业地产、能源市场和自动驾驶带来的社会效益。话是没毛病的,这六块每一块都是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且都能够与自动驾驶相关。
进一步看,社会和历史的发展,其实很大程度是是与交通的发展挂钩的。所以这么来看,作为目前阶段未来出行的风口愿景,自动驾驶显然是很多潜在商业价值的。
但如果想让自动驾驶完全落地需要做到什么?从根本层面来看,需要改变整个交通系统。
这不是故意唱衰目前做自动驾驶整车的厂商。实际上理性思考下,如今的交通系统,其实是为人类驾驶员量身定制的。针对人类驾驶员人眼色彩识别设计的红绿灯、车道线,针对人耳的听觉设计的车笛,以及根据人类驾驶员安全范围设计的速度限制和行驶规范。
回过头来看看如今的自动驾驶车都在做什么?用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去识别车辆的周围环境,并将环境数据传递给车载电脑,由车载电脑进行运算输出驾驶决策并控制车辆行进。感知、决策、控制中,感知的部分可以说是效率最低的了,原因就是,自动驾驶车需要靠传感器去模拟人类的感官来读取交通系统的环境信息。
所以真正合理高效的自动驾驶使用场景是怎么样的?车车联网,每个车都相互知道所在的位置行进的速度和车辆状态,交通信号改用做汽车能够方便接收的电信号,车道也尽量封闭,免去不必要的人类干扰,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也就是说,要想实现全场景的自动驾驶,绝对是一个传统车厂或者说任何一个创业公司搞不定的,需要的是整个系统的进步。所以对于现在的自动驾驶厂商来说,自动驾驶应该怎么做?其实思路也很简单,做小范围的低复杂度交通系统,做低速可控场景内的自动驾驶。
在沟通会上,驭势科技展示的自动驾驶落地方案其实是个不错的方向。一个是机场停车场的自动驾驶接驳车,一个是商业地产停车场的自动驾驶接驳车项目。
本质上,这两个方案其实都属于园区内低复杂道路系统的低速自动驾驶车项目,但由于环境的不同,需要使用略为不同的技术解决方案,但基本上是个殊途同归的自动驾驶落地方案。
白云机场停车场的自动驾驶接驳车难度在于稳定性和南方的湿润环境对无人车的影响。4 座的无人车,,没有方向盘、油门和刹车。乘客提着行李上车,只需按下按钮,车即可自行启动,按照优化的路线前往目的地。
室内地下室停车场的接驳车难度就要高上不少,首先是地下车库无法使用 GPS 地图规划路线,另外地下车库的灯光环境也为摄像头识别增加了干扰。但用户的使用方式基本与机场的接驳车是一样的,直接坐上去就好,自动驾驶车会把用户送到目的地。
从这两个案例中,其实可以看到,作为一家自动驾驶创业公司,除了目前专注在低速电动车,驭势科技能够提供的自动驾驶方案还是相当灵活的,在环境没法大规模改变的情况下,去做定制的自动驾驶车还是个很好的思路。
在两个月前的专访时候吴甘沙其实也曾经说过“就自动驾驶套件的方案来说,驭势科技不会信仰式的坚持某一种技术或者方案。而是会根据用户的需求,可接受预算和使用场景做出精确的调整。”为此他还举了个例子:
“其实我们一直采取一些非常务实的态度去做我们的技术,所谓务实就是需求驱动。在未来,我认为二维码不是必须的。因为你有覆盖全中国的高精度地图,那你可能就不需要二维码。
现在做这种东西的原因是:1、小区这种区域,我们先测试一圈,如果 GPS 和惯性导航工作的非常好,我们工作就完成了,但是如果我们发现这个搭配工作的不是特别好,每走一段路都发现累计了挺大的误差,我们就会在路边贴一些二维码,帮助校正误差。如果解决问题了就 OK 了。
或者说我这个车纯粹在地下停车场在开,那么 GPS 根本就没有。高端的惯性导航又买不起,这个时候我们就可能要通过激光雷达或者视觉的技术,换种思路来解决。
所以说我们是种非常灵活的,我们有个算法库,现在的问题就是来一个客户需求,我们就用不同的配置去试。”
当然从目前的角度来看,无论是白云机场还是地下车库的自动驾驶接驳车,依然是展示意义要大于实际意义的,目前的无人驾驶车还处于一个 demo 阶段,这就意味着无人驾驶车的使用效率依然很低,在一个场景下能投入的车辆数量不多,每个车仍然需要特定的安全员来进行监管等等。
但这还是给了无人驾驶技术发展的方向并且给了技术发展的时间,毕竟人们的耐心往往有限,如果自动驾驶让人看不到落地实现的可能,那市场的资本也会随着社会热度降低退潮,技术就很难有继续成长的可能。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