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这10句名言,90%的人都理解错了

1、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原文: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道济禅师(活佛济公)

释义:这句话其实背后有个故事,元朝末年,张献忠攻打成都,在城外庙里驻扎,还强迫和尚吃肉,有个叫破山的和尚说:”只要你不屠城,我就吃肉。”然后张献忠就答应了,破山和尚一边吃肉,一边念这句话。

济公认为只有大神通的圣人在特定情况下,为了普度众生才能吃肉,其他人还是要严格斋戒的。

2、闭门造车

原文:

“古语所谓 ‘闭门造车,出门合辙’ ,盖言其法之同。” ——朱熹《〈四书〉或问》卷五

释义:只要按照同一规格,就算关起们来制造车辆,使用时也能和路上的车辙完全相同。(古代的车两轮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符合规格,就能合辙)

闭门造车并不是贬义词。反而是称赞严格按照规矩做事。

3、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这句话让孔子背上了歧视女性的骂名,事实上,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卫国国君邀请孔子去卫国,而孔子发现卫灵公和他夫人南子的目的却是以此抬高身望,炫耀自己,并非希冀仁道,便愤而离去。

孔子“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议论,是针对卫灵公和南子而发,而不是泛指。

4、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通常的理解是,让老百姓按照我们指引的道路走,不需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于是有人批评这是典型的愚民政策。但剥夺百姓受教育的权利,和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是有明显矛盾的。

后来有学者指出,这是句读不明的误读。应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或者“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传达的大意是,百姓只能去引导,不能以暴力去强迫、压服。

5、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论语·子路》篇孔子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争议非常之大。

有人因此批评孔子以亲情为上,置国法于不顾,鼓励父子相互包庇。但这里的“隐”,很可能是木字旁的那个“檃”,意为纠正。

所以,不是说父亲包庇儿子、儿子包庇父亲,而是说父亲要能纠正做儿子的错误,儿子也要能纠正父亲的错误。

6、朝闻道,夕死可也

早晨知道了真理,晚上死了也无所谓。这与孔子的思想不符。

相对于“道问学”,孔子更重视“尊德性”。孔子周游列国,不是去求“道”、知“道”,而是去推广他的道,实现他的道。

《论语·颜渊》篇里孔子跟子张讨论,子张认为“闻”跟“达”是一个意思,但孔子认为“闻”跟“达”不同。孔子这种讲法在当时有特别的用意,

所以其实是“朝达道,夕死可也”。是说,如果达到、实现了理想,晚上就可以死了。

7、言必信,行必果

现常被后人当作美德来肯定、赞扬,可这个典故最早的意思却不怎么样。

《论语·子路第十三》中,孔子的学生子贡问“什么样的人才算是一流人才”,孔子认为第一等人才是“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使命”(外交人才);

第二等是“宗族称孝、乡党称弟”(道德楷模);

而“言必信、行必果”的人则是“硁硁然小人哉”(是个认死理的低档人物)。

8、老来多健忘

原文: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白居易《偶作寄朗之》

释义:重点是为了突出相思之浓,而不是说自己健忘。

9、父母在,不远游

原文: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里仁》

释义:要是出游,必须要告知去处和理由。并不是不让你远游。

10、三思而后行

原文: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论语·公冶长》

释义: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很多次。孔子知道后说,考虑两次就够了。

想做就去做,考虑两次就可以了,不要瞻前顾后。

  • 整理:儒风大家
  • 来源:微信公众号|儒风大家(ID:rufengdajia)
喜欢 (0)
分享到:

评论 抢沙发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