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拼市场第一、为了成为共享单车领域的“滴滴”,共享单车又开始了网约车的竞争模式——借助于资本的力量,用免费、补贴等竞争手段来清扫战场、打败对手。遇到特别是像清明这样的小假期,城市内可游玩的景点有限,必然导致共享单车的高度集中,成为引爆公共交通混乱的定时炸弹。
近来,共享单车负面新闻频发。清明小假期,万余辆共享单车挤爆深圳湾公园为其再增一例。因为人行道、自行车道变成共享单车的停车场,公众在滨海观光道上“寸步难行”,最后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不得不发出紧急公告,4月4日全天禁止共享单车进入深圳湾公园。
这种现象并非只是深圳湾公园面临的问题,国内很多景点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在杭州西湖,由于自行车道车多人多,有些人甚至理直气壮地将共享单车骑到机动车道上,交通秩序被扰乱不说,安全也成为一大问题。
本来,共享单车可解决公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值得大力推广——有关数据显示,上海市民每次乘坐轨道交通平均耗时62分钟,其中在地铁内的时间仅有35分钟,其余的27分钟则用于两头接驳。
而相较于传统的城市公共自行车“画地为牢”的模式,共享单车自由灵活,因此更能满足公众的真正需要。
但倘若按照现在的方式继续下去,恐怕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成为城市的治理难题,成为城市交通的肿瘤。解决共享单车随意停放问题,是共享单车必须翻越的大山。
有人认为,由于共享单车与用户是租赁关系,因此当用户使用单车时,意味着对于公共交通的责任转移到了消费者身上。这种说法看似正确,却恐怕难以真正落实。
比如,共享单车企业是否能够提供相关证明,表明责任在用户身上,而不是其他因素所为?像没有GPS定位功能的ofo单车,就无法做到。
即使如摩拜单车、hellobike等有定位功能,能否准确判断,单车乱停乱放是消费者结束骑行时所为,还是后面有人移动所致,也会是一个问题。
即便能够判定,共享单车企业又如何来约束用户呢?像摩拜单车的APP上,虽然有设置信用分,但在目前阶段,共享单车企业为了吸引用户骑行,增加用户与使用频率、时长等,只会一味讨好消费者,又岂会真的使用这一手段来惩罚用户,注销用户的使用资格,把用户推向竞争对手?
而最最关键的问题,恐怕还是在于共享单车的竞争模式上。为了拼市场第一、为了成为共享单车领域的“滴滴”,共享单车又开始了网约车的竞争模式——借助于资本的力量,用免费、补贴等竞争手段来清扫战场、打败对手;为了提高覆盖率,不计成本、盲目投放。
可以说,缺乏约束手段,盲目投放,免费大战,导致上述局面的出现。特别是像清明这样的小假期,城市内可游玩的景点有限,必然导致共享单车的高度集中,成为引爆公共交通混乱的定时炸弹。
如果共享单车企业不能解决上述问题,最终只会走向地方政府监管市场运营的结局。此前,上海市质监局还组织上海自行车行业协会、国内共享单车主要产地自行车行业协会共同拟订了一份《共享自行车服务规范》征求意见稿。虽然并非强制实施的政策,却已是一种预警。
在能用技术、市场手段解决问题的时候,最好还是借用技术与市场之手,不要等到政府强制介入为好。
更进一步来说,共享单车的问题,也暴露了当前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存在的弊病。有些看起来很红火的领域,其实只是资本作怪,而非真正创新引发的热潮。因此,现在谈中国的互联网正从C2C(copy to China)转变为KFC(Kaobei from China)恐怕也是早些了。中国互联网要真正领先全球,还需要更多实实在在的创新。
假期+免费,或许正将成为让共享单车形象扫地的最后一根稻草。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