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节后都会是一波跳槽高峰,很多企业都在失血换血中。对有些行业的人才来说,外面的机会似乎太多了。很多RPO(Recruitment ProcessOut sourcing 招聘流程外包)公司更是常年饱受面试到面率的困扰,下一场雨就可能毁掉一场集中面试。越是基层入门的职位越不稳定,很多工作流动率长年高居不下。
在一个自由选择的时代,尤其是经济比较活跃繁荣的时代,不要说换一份工作,就是换一种生活都是那么容易。
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对不那么满意的东西我们习惯了换,不再修补;职业上,对不那么满意的工作我们也不再有耐心分析和等待,而是果断离开,一言不合就跳槽,甚至裸辞也不是新鲜事。我们都期望下一份工作能够做我擅长又喜欢的事,可是:
那么跳槽就能解决工作的不满意吗?下一份工作就是Dream Work吗?
2013年11月盖洛普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全世界仅有13%的员工的工作状态称得上敬业,而87%的员工在工作上并不怎么投入,也不太可能富有效率。同时中国员工的敬业程度则远远低于世界水平,敬业者仅占6%。《来源:盖洛普全球职场环境报告》。在工作环境成熟、敬业程度较高的美国,有51%的美国工作者在积极寻找新工作机会,敬业度不到三成(盖洛普指数:2017年2月25日)。
当跳槽变得容易时,满意度并不变得更高。显然跳槽并不能解决大部分职场困境。因为人和环境都是多变的,要熬过职场的起伏,拨开职业的迷茫,很多时候靠的不是跳槽,甚至不是职业规划,而是行动力,而支撑积极的行动往往靠的是思维和心态,保持积极的思维和心态,需要合理的目标和恰当的职业观。
积极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能够自主地控制外部的事物,自主地决定自身的处境时,满意度才能提升,自主性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幸福感。如果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的时候,我们的幸福感就会下降,找到新的目标时幸福感就会上升,这个规律,在工作之后,会反复出现。
因为一旦没有目标,整体的幸福感是从别人获得的,容易受环境、同学、朋友、同事的影响。即使我们得到了我们想要的,也不一定是我们需要的。而幸福满足不仅仅取决于有目标,而且取决于有正确的目标。
目标分成两种:
“结果性目标”是指结果是什么,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这种方式指向可以结果化的目标,是利益目标,如积累财富,获得赞誉。
“体验性目标”往往是体验性、过程性的。即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和表现等。指向无需结果化的或难以结果化的目标,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比如学习成长,帮助其它人。
如女生设立的目标是体重不过百,就是一个结果性目标,如果目标是终身变美变好,就是个体验性目标。
目标如果是结果型目标,当达成了结果,就容易失去目标。设立结果性目标的美女,体重一过百就会焦虑,而易用非理性方式达成目标,饥饿疗法流行不是没有道理,而设立体验性目标的美女,会不断尝试多种方式内外兼修,如健身、阅读,缺点是有时目标也易模糊。
在工作中,设立的目标和价值观相连,在职业上表现为职业观。职业观不同,即使干的工作是同样的,成就感和满意度也会不一样,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三个工人盖房的经典寓言故事:三个工人在建筑工地上砌墙,有人问他们在做什么。
第一个工人悻悻地说:“没看到吗?我在砌墙。”
第二个人认真地回答:“我在建大楼”。
第三个人快乐地回应:“我在建一座美丽的城市。”
十年以后,第一个工人还在砌墙,第二个工人成了建筑工地的管理者,第三个工人则成了这个城市的领导者。故事有多种版本,大同小异,不论真假和故事的目的,但我们可以肯定,三个人的工作幸福满意度是不一样的,正是源于三者的目标不一样,工作职业观不一样。
不论工作类型,薪水高低,人的职业观(Workvalue)分成三种类型。
第一位砌墙工人的工作观被称为工作/打工型(Job),工作只当作赚钱过日子,是获得物质性的报酬、是为了生活获取收入的工具,取得报酬养家糊口。这种类型的人总是在工作之外的活动中追求对生活的满意度,比如说自己的爱好和朋友家人共度的时光等等,在工作临近结束或快到周末时,他们的兴奋度会上升,他们想早点回家好好休息,期待休假,实际上,在一个组织里这样的人很多。有一部分是尽忠职守,勤勤恳恳,稳定的干着,但也仅如此,保住饭碗,不会想着把工作干得更好。有一部分是敷衍型,如果有更高的薪水,更好的条件就会跳槽。这种人更多的向往工作轻松,薪水不错,不能太累,不想管人,不太在意工作的固定,枯燥,对成就感要求和发展要求不高。这种激励更看中外部(金钱物质)激励。甚至不求激励,只求稳定。这种人在工作上是被动的服从型的,找到工作就是目标,工作后等于就没有了目标。
第二位砌墙工人的工作观被视为事业型(Career),这种工作观的人是为自己的地位和名誉工作,对这种类型的人来说,工作不仅仅获得金钱等物质财富,也是使职位晋升薪资增长获得名誉和权力的手段,因为非常渴望得到这些东西会更加热心的地工作,反过来说,一旦工作上没有相应的回报,他们就会失望和愤怒,这种类型的人会非常积极的完成自己或者公司设立的目标,当目标达成时就会暂时感到满足,然后立即设定新的目标,所以这类人总会朝着下一个目标拼命的奔跑下去,永无止境。有很多事业型的人才如果觉得职业上遇到瓶颈,没有动力,如果没有更高的提升,即使工作薪水不错,也会跳槽,这种类型的职场人士自我要求高,目的性强,不断进取。有时候会过高的估计自己的能力,只能一路向上,对自己要求高,自尊心很强,执着。到一定程度难有空杯心态。什么30岁前挣到100万,X时买房买车,都是这种结果型目标。如果他们必须做的事情(目标)超过了他们的能力范围,就会焦虑,如果他们必须做的事(目标)达不到他们的能力范围,就会厌倦,这类人无法突破环境的局限,所有会一直选择所谓能发挥能力的环境。现代职场白骨精多是这类。
第三位砌墙工人的工作观被称为使命型(Mission)。是为更大的意义和目的努力工作,在从事的工作中感受到意义和社会价值的,有使命感的人,无论对工作还是生活都持有积极主动性,有较高的满足感,这些人很少考虑隐退或者退休,如果客观条件允许,只要身体健康,会一直坚持工作,对于这些人来说,工作是他们的人生核心,自己的工作就是自己的爱好,没有什么事情,比沉浸在自己喜欢的世界中更好了,所以使命型的人常会满怀骄傲和自豪地谈及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表现为过程导向型的主动投入型,这类人也易专精。“刻意练习”对这类工作人来说就是生命自然的一部分。
工作型和事业型职业观的人工作的目的以外部性为主,易受公司或团队的环境或者上司的褒奖晋升、薪资奖金等外部影响。而使命感是内部性的动机,获得收入和褒奖自然很好,但是使命感的人并不是依赖他人来工作的,而是为了自己的内心感受而工作的,在工作上达到目标时,也能充分感受到在目标过程中的意义和价值,正如到达目的地之前,他们也会充分的享受途中美景和旅行的乐趣,朝着有价值的目标一点一点前进时,会从心底里感受到深深的满足感,朝着正确的方向去。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时,会体会到真正的充实感和安心感。是丹尼尔·平克《驱动力》中所说的I型,自驱型的人。
任何工作上都可能出现这三种不同的职业观,而且在工作中并非一成不变。
在我们的身边同样工作不同的职业观到处都可以找到,比如快递,外卖,这几乎是我们人人都会接触到的行当,职业门槛不高,流动率极大,很多学习型的专家大大否认这种工作的长久价值,认为这种工作没有个人价值的增值,仅是为钱出卖时间,是世上最划不来的事,可事实上,也有人干得不错,对这种工作满意度很高,不见得比高薪白领更不快乐。做的平平,行行有困难,做到顶尖,行行出状元,王卫还带领顺丰去敲钟了呢。
很多人为当初为了生计开始的工作去一味地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受到了公司的认可,从工作型变成了事业型,有一些人怀着事业型的工作观顺利地开展工作之后,经过逆境体验之后,跳槽或创业变成了使命型,会向顾客,公司甚至社会作出贡献。而有些怀抱远大理想的人开始本是使命型的工作观但现实残酷,意义和价值在住房,物质等现实问题下败下阵来,注意力转移到了提高收入或者地位上去就变成了事业型的工作观,甚至由于生活不易,为了生活、家人变成了打工型的工作观。
以猎头行业为例,这是个现代人力资源领域小行业,在中国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全国也有几十万从业人员了,大学却并无猎头或招聘这个专业,和很多知识密集型行业工作一样,对人才的复合能力要求很高,属于入门易,精深难的行业。猎头队伍参差不齐,很多人入行时满怀豪情,希望能在高端人才配置上一展所能,在工作过程中,会觉得自我的工作简单单调,渐渐失去热情,从使命型变为只求销售业绩的事业型,甚而因为业绩难完成,失去责任感,变为打工型工作观。而有些人入行时仅是为了一份工作,在不断学习、不断与候选人交流中积累了知识和能力,从打工型变为事业型,又因为不断超越业绩目标,从工作中得到良性反馈、找到意义,少数人会发展到真正把候选人和企业的委托当成使命,真正爱上这行业,提供咨询性销售,满意度极高。这样无论行业的起伏、公司的变化,都能自发的持续学习,持续成长。
我们在职场上看到很多非常优秀的女性在生育前表现整体优于同年龄男性,但在婚后,尤其是生育后,在职场上领先的女性比率渐少,这一部分是社会分工的要求,女性担当了更多的家务,更多的时候是女性自身的选择,因为在家庭生活中获得的满足和成就会让女性更多的选择将事业型工作观变成工作/打工型工作观。
而同时原先只是选择一份工作的男性会因为更有精力体力,更有家庭责任感工作更努力,在职场中获得满足,会更倾向于职涯更有规划。变成事业型工作观,甚至在不断寻找工作和生活的意义中变成使命型的工作观。
每个人自身特质、价值观不一,无法断言打工(工作)、事业和使命型哪个职业观更好,但可以肯定,使命型的职业现,工作和生活幸福满意度高、身心健康,无论个人领域还是社会领域,都更易取得成功。焦虑和沮丧感少。在任何组织中都有多种职业观的人,各种职业观都会面临挑战,不是你希望停在哪个层次就可以的。华为前段时间34岁下岗的传闻有很多版本,这里不予置评,但在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现代职场残酷,如果不主动进行能力和职业观的迭代,被替代和被选择是早晚的事,不安全感和不满足感会同时并存。
第一种工作/打工型职业观的人,这种职业观会遇到的最大的困境往往是能力和年龄年资不匹配。在对现状不满时,要在工作技能之外有可靠的生存之道,财务安全尤其重要,才能去过内心真正想要的生活。
第二种事业型职业观的人,这种职业观要遇到的最大困境往往是环境和成长不同步。这类人目标性强,但结果型目标在达成后,会失去目标,而有些结果型目标如自己的升职、发展客观上是受环境影响的,如果希望工作保持事业通道发展(CareerPath)就要理性评估环境和自身的特质,在事态(环境)不对时,也要有决择力,转变和突破环境。
第三种使命型职业观的人,是职业幸福感的满意度最高的人,使命型人的目标往往是体验式目标,而非结果型目标。但要保持这种状态,也要把使命落到实处,在遇到困境时,能坚持不忘初心,在体验型目标的同时也要有阶段性的结果型目标,行到及时反馈和指导,如果可能,找一个导师或朋友,这样才可以不断衡量自身的进步,熬得过职场的秋霜冬雪,不轻易放弃。
在职场初期大多数人是为了一份生存而工作,要尽早找到自己的事业,不断建立和调整自己的结果型目标,同时不断思考,把体验型目标加入进来,再建立起自己的使命型工作观,终身学习,持续行动,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断精进能力,也能更自如的应对和承受职场上的困境。
职场是接力跑,很多时候职涯并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行动出来的,在行动的时候,才对自己进行能力迭代升级,没有工作是完美的,职场环境和自身都是不断变化中的,很难事事顺意,如果没有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工作和自己的目标不配合时,满意度就会下降,也就无法积极主动投入工作,敬业度同时下降,如果跳槽不能解决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问题,要看自己的能力和职业观的吻合度,在提升能力的同时,也要进行目标的升级,坚持有意识的设立体验式目标。大部分情况下,跳槽并不能长久解决职业困境,改变自己比改变环境更容易,要想保持持续行动力,需要客观认识和审视自己的目标和职业观,调整思维和心态。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