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员霍华德·弗里德曼(Howard Friedman)和罗纳德·雷吉奥(Ronald Riggio)发现,如果你视野内有人感到焦虑并且表现力非常强,不论他是否说话,你都很有可能被这些负面情绪感染,而且你大脑的运行也将受到影响。
观察在压力之下的人——特别是同事或者家庭成员会迅速影响你的神经系统。另一组研究人员发现,26%的人仅仅是观察压力之下的人,就会出现肾上腺皮质醇上升的情况。来自伴侣的二手压力比来自陌生人的二手压力更具有传染性,但即便观看有关陌生人充满压力的视频,24%的观察者也会出现压力反应。
当你上班乘坐出租车,司机愤怒地按喇叭,你一路上都会承受他的焦虑。当老板匆忙步入房间,你也会在表达自己想法时承受他的压力。即使在交易大厅里,被玻璃板隔开的银行工作人员,也会因为看到房间另一端同事惊惶的表情而有所感染。
美国职业压力协会的海蒂·汉纳(Heidi Hanna)是《压力狂》(Stressaholic)的作者,她认为之所以会产生二手压力,是因为我们具备感知外部环境中潜在威胁的能力。
她写道:“大部分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只要某些特定的人员一进入房间,就会引发自己的压力反应,而这往往是基于以往互动的条件反射。不过,这可以通过和缓地改变生物机械节奏,比如心跳或者呼吸频率等,而成为积极沟通的表现。”没错,周围人极其微妙的变化都会成为我们二手压力的线索,甚至产生显著的影响。
事实上,除了看到、听到,你还会闻到其他人所承受的压力。
新的调查显示,压力会令人散发特殊的压力荷尔蒙,人们可以通过嗅觉感知。你的大脑甚至能够判断出这种“警报费洛蒙”是由高压力还是低压力导致的。消极情绪和压力确实能够通过你的鼻子飘进脑回路。
随着调查越来越复杂,我们发现从其他人那里“捕获”的消极情绪能够影响每一个商业和教育的结果,而且最近调查显示,消极情绪甚至能够在细胞层面影响我们,缩短我们的寿命。正如汤姆·拉什(Tom Rath)在《健康》一书中强调的那样,健康的身体跟积极的心态是紧密相连的。
在连接高度紧密的职场中,我们会与许多人进行频繁接触,这就意味着负面情绪和压力的传染会变得异常强大:财经新闻节目中频繁出现压力透支的肢体语言;地铁和飞机上到处都是被压力缠身的人;在开放式办公场所,你可以感受到每个人的压抑惆怅……
因此,我们需要找到正确的方法提高我们的情绪免疫系统,避免受到二手压力的影响。以下是几点方法:
1改变应对策略坚决抵制二手压力
我们在与斯坦福头脑与身体实验室的阿利亚·克洛姆(Alia Crum)博士和耶鲁情绪智商中心的创始人彼得·萨洛维(Peter Salovey)进行的调查发现,如果你创造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压力,停止与压力做斗争,压力对你产生的负面影响就会降低23%。当我们视压力为威胁时,我们的身体和头脑会在一定程度上自觉忽视压力的增强效应。这样一来,我们就会免于受到周围负能量人群的影响而感到沮丧,而且还会将压力视为感受同情的机会,让自己更积极地应对挑战。
2创造积极抗体坚决抵制二手压力
我们需要一些可以中和“负能量人群”消极影响的行为。当你面对一个饱受压力折磨的同事时,不要以同样充满压力的苦相和肢体语言作为回应,而是报以微笑或者理解地点点头。你就会突然之间得到力量。
正如新书《传播幸福》所建议的那样,你可以创造一根“电源线”让负情绪短路。试着打电话时,不再以“我要喘不过气了”或者“我特别忙”开头。相反,试着先深呼吸一口,然后镇定地说:“能跟你说说话,实在是太好了。”
3打造自然免疫力坚决抵制二手压力
拒绝接受他人压力的一个最好缓冲方法,是具备稳定、强烈的自尊心。你的自尊心越强,就越可能觉得自己能够应付眼前的状况。如果你发现自己受到了他人情绪的影响,不妨停下来提醒自己事情进展得有多顺利,相信自己有能力处理一切可能发生的情况。
锻炼身体,是培养自尊心的最好方法。因为你的大脑会根据内啡肽的情况,记录下每一次很棒的锻炼经历。
4给自己洗脑坚决抵制二手压力
在进入工作或者充满压力的环境之前,给自己洗脑。比如,我们可以学习TED演讲中提到的5个积极心理习惯,帮助自己做心理暗示,对抗他人的消极心态:
写一封2分钟的电邮,表扬一个你认识的人;
写下三件你觉得感激的事情;
花2分钟记录下一段积极的经历;
做30分钟有氧运动;
冥想2分钟。
如今,我们都知道要躲开吸烟室,从人流密集的机场出来后要洗手。同样,从现在到以后,我们将会逐步意识到:健康幸福的关键,在于提高我们的情绪免疫系统,保护自己免受他人压力的影响。当然,不光是其他人的压力在影响我们——我们的心态也影响着周围的人。积极的心态,能够帮助我们以及周围的人提高生活质量。
肖恩·阿克尔(Shawn Achor) 米歇尔·吉兰(Michelle Gielan) | 文肖恩·阿克尔是《纽约时报》畅销书《幸福优势》和《在幸福来临前》的作者。米歇尔·吉兰曾是哥伦比亚广播新闻主播,也是畅销书《传播幸福》的作者。《哈佛商业评论·压力管理》编辑|马雪梅xuemeima@hbrchina.org
本文作者:微信公众号哈佛商业评论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