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行也好,转工也好,要尽快上手,找出重点,最立马能用的方法就是找出模范人物,再模仿效法。
市值43亿美元的去哪儿网的前总裁孙含晖在42岁上任,他曾在四大做了九年,就是我转行到四大时,做资料搜集时找到的模范人物。
看一般总裁的自传,你会有一种很不实在的感觉,因为他们的层次太高了,对中低层有关的分享 (例如如何当一个好的销售人员) 给大众带来不了共鸣,对高层次 (例如如何当一个CEO)的分享,又与我们关系不太大;而一般年龄轻轻的人的分享,说服力又不高。你可能会想:他只是比我大几岁罢了,凭什么要我听他的?
但事实是,最实用的分享,应该是来自和你年龄相若或比你大几岁,而未来会发光发热的人。可是他们是一个很难找到的模范人物,我们都没有水晶球,怎知道谁会跑出?所以最安全的做法,是看一看已经成功的人,他们?
而我在无意中,发现了孙总在当总裁前的十年,即2005年,在他三十出头之龄所写的一系列文章。通过了这些文章,结合了他的职业路径,我们可以找到一些适用于仍在职场第一个十年打滚的我们的秘诀。我下面说说三个,欢迎补充分享:
1.在最初两三年砍掉重练,不会对你往后二三十年有大影响
先看看他的履历:
21岁 – 北京理工毕业
21 – 23岁 – 中石油
23 – 31岁 – KPMG,由初级审计员 -> 高级审计员 -> 经理 -> 高级经理
32 – 33岁 – 马士基中国,财务副总经理
33 – 34岁 – 微软中国研究开发部的财务总监
34 – 36岁 – 空中网首席财务官
37 – 42岁 – 去哪儿首席财务官
42岁 – 去哪儿总裁
他在北京理工毕业后,进入中石油体系,但两年后转投KPMG当审计,由头做起。估计应该是在体制内太闷吧,而以他的才能和性格,在体制内亦很能发挥优势。他二十年后,已经成为去哪儿总裁时回首一看,觉得会有什么分别呢?我想,应该不会有任何浪费了两年的感觉吧。
许多人都会觉得,自己已经在某一行走了一段路,可能是一两年,可能是三五年,不喜欢也好,不走下去就是浪费,对不起以往的努力。谁不知,其实最大的浪费不在于放弃以往的努力,而是在一条不合适也不喜欢的路一直走下去。
你的人生,不止于此。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银行,几年后的今日一看,同一天入职的伙伴们,大部分仍在银行业,但不少也发现银行并不是想要的,去了形形式式的行业,有顾问、TMT、律师、政府机关、飞机师、IT……
人生太长,不要为几年的过去而局限几十年的将来。
2.分辨学的是屠龙之技,还是放诸四海皆准的东西?
这点我尝试过以自己的文字写出来,但实在没孙总写得好,以下直接引用他的原文:
在professional firm里能学到很多东西,有些东西是放之四海都可以用得上的,有些东西则是离开了firm就没什么用了。如果让你选择的话,你会更多地学哪一类东西呢?
考虑到绝大多数人最终都会离开firm,所以,绝大多数人的选择应该是学习那些普适性的东西。对于一个一毕业就进firm的大学生来说,没有多少社会经验,要想分辨出哪些是普适性的东西,哪些更像是”屠龙之技”,也没那么容易。而且,这些普适性的东西,不足以使你在firm里的evaluation很好,而很多离了firm就没什么用处的”屠龙之技”,倒很容易成为你在firm里生存的资本,所以,很多人就这样子,一是也不太清楚自己的方向,二是在生存压力之下,不知不觉地偏离了自己的方向。
据说,爱斯基摩人由于太适应北极的环境了,以至于无法离开北极,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所以,在研究人类历史的学者看来,太过宽松的环境,会使一个种族缺少奋斗的动力;太过严苛的环境,也会使一个种族将精力全部放在适应环境上而忽略了发展一些当下无用但未来可能有用的能力。我们在firm里的诸位兄弟姐妹,是不是会成为”爱斯基摩人”呢?
我试着说一下,哪些是比较普适性的东西,哪些可能是”屠龙之技”。比较普适性的东西,有Presentation Skills,沟通的技巧,与人打交道的能力等这些Soft skills,也有对于会计报表与现实经营情况相结合的读报表的能力,对于内部控制所防范风险及控制成本的把握,项目管理的能力,等等。可能是”屠龙之技”的,包括adjustment list是放在A-10还是B-5,老板喜欢的报表格式,只知道财政局税务局是如何规定的,而不知道这些规定的合理程度及现实操作的情况,等等。
想想看,如果孙总当年只是懂屠龙之技,他从四大出去后,还能混下去吗?
3.头十年,留在一个一直给予你机会上升的平台;后十年,挑一个正在快速上升而你又能作出贡献的平台
孙总在KPMG做了九年,用他的话说,他留下来的原因是” 这份工作又能让我长经验,又给我钱,还让我不断地思考和解决问题。”九年中他受到赏识重用,还有外派美国KPMG两年的机会,有这样的际遇,怎可轻易换工作。
九年之后,他去了马士基中国和微软中国各一年左右。时间这么短,估计是因为这两个平台都是外企在中国的子公司,制度繁复而限制较多,未能让他发挥所长。然后他在2007年去了空中网,做了两年的首席财务官,但由于空中网当时已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上市3年,也算是比较成熟的企业了,孙总能对公司增加的价值并不是太大。终于,他在2010年加入当时尚是在刚刚起飞的去哪儿网,终于作出了显着的贡献,而通过这些贡献,他令自己更上一层楼。在他任首席财务官的5年间:
他和一众管理层使去哪儿员工数由100激增至7,000
他负责了百度在2011年3.06亿美元战略投资项目
他主持了去哪儿在美国的上市项目,现市值43亿美元
通过这些贡献,他在2015年转任总裁。
那为什么说,后十年才挑一个正在快速上升而你又能作出贡献的平台,而不是头十年已经要这样做呢?原因是,一般人在初入职场的头十年对公司整体的贡献是很有限的,公司正在快速上升而你又没有相应的能力作出贡献或左右公司的发展,那你对公司的价值并不会因为公司的上升而上升。2010年 – 2015年间去哪儿的公司价值翻了很多翻,孙总的身价自然连带水涨船高。但极端地说,同一时间,你猜一直在去哪儿服务的清洁阿姨对公司的价值,又会否因为公司的上升而上升?
所以头十年,要挑对一个给你机会的平台,抓紧不放,你才有足够的能力在第二个十年,作出贡献,发光发热。
作者:KY Wong(前恒生银行副总裁)
来源:领英专栏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