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撸起袖子迎接“金融大监管”,刘士余不怕“掉毛”

2017年全国两会即将开幕,部长回应媒体提问的环节已先行启动。26日上午10时,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携多位副主席、主席助理亮相国新办新闻发布会。这是刘士余上任以来,首场个人专场记者会。

过去一年中,刘士余一手抓监管、一手推改革,严肃履职的同时也频出“金句”。此次,他再次抛出了“珍珠项链论”、“撸起袖子”抓监管等形象说法,并正面回应了多个他认为“敏感”甚至“刁钻”的问题,对于发展和改革方向也作出了清晰表态。

一方面,要追求稳定,但对市场发展急需的改革,证监会将坚定不移地去做;另一方面,扭转市场对IPO影响的预期,把好上市企业质量关,推进IPO发行。“资本市场的根本动力在于为实体经济服务、在于分享实体经济发展的成果。”在刘士余看来,一个脱离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的资本市场是不长久的。

随着金融市场化加深,监管协同性要求越来越高,“大金融监管”呼之欲出。事实上,去年12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就提到,一些领域金融风险显现。当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明确,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显然,防范金融风险已成为当前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

而“大金融监管”的第一步迈向了规模超60万亿的资管业务。近日,由央行牵头,“一行三会”(央行、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正共同制定资管业务统一监管办法。继保监会表态支持后,刘士余也对这一问题作出回应。他说,这是中国金融市场防范风险、健康发展必须要做的一件大事,证监会正积极配合共同努力。

资本市场期盼“稳中求进”

按照国新办安排,刘士余的本场记者会于26日10时开始。但第一财经记者8时抵达国新办门口时,已有多家媒体记者在等候入场。8时45分,会场正式开放,媒体席的前排位置很快即被占满。

各种细节都显示,这是一场高规格的新闻发布会。会议由国新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胡凯红亲自主持,且全程配备英文口译;整场发布会时长超过150分钟,几乎破了此前“一行三会”发布会时长的纪录,其间回答中外媒体记者共10个问题。

对于一些敏感问题,刘士余也没有回避。比如面对《人民日报》记者的IPO“堰塞湖”问题,他就直言“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敏感性”。在回答第一财经记者“‘野蛮人’是谁、‘资本大鳄’又是谁”的提问时,他还表示,这个问题“很刁”、“难度系数很高”,但“哪壶开了提哪壶”。

刘士余将自己过去一年来的工作概括为三个字——“稳、严、进”。“稳”是指政策预期稳、市场运行稳、改革步子稳。“我一到证监会工作就深切感到,在经历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后,市场最期盼的是稳。”刘士余说,回首2016年,这一点做到了。

2016年2月20日,刘士余正式上任证监会主席一职,当时的资本市场刚刚经历了一轮巨幅震荡,市场基础脆弱不堪。“从去年底到今年初,我同资本市场的有关人士,包括部分投资者、中介机构、券商和一些专家学者进行探讨,聊聊大家在想什么。”刘士余在记者会上说,大家去年盼望“稳”,今年盼望“稳”加“进”,为此证监会监管工作会上专门明确了“进”的任务,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改革要有新进展,要有新成效,要有新突破”,尤其是资本市场参与者达成共识的一些关键性制度,必须迈出关键步伐。

在市场人士看来,最大的“进”就是IPO市场化,推进新股发行注册制改革。九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过去一年通过证监会的“净化”行动,概念炒作、估值泡沫等问题都明显减少,但是二级市场估值依然偏高。证监会提高IPO放行速度,让更多企业以贴近价值的价格进入二级市场,才能够丰富二级市场投资者的选择,推动价值投资逻辑的回归。

“有人担心IPO发行数量增加了,可能会影响二级市场。过去当资本市场下行压力较大的时候,我们曾经用过减少甚至暂停IPO的方法,力图稳定市场、缓解下行压力,也取得过时点性的效果。”对于股市一跌就“叫停IPO”的做法,刘士余明显表示,从长远看,效果并不好。因为没有解决资本市场长期稳健发展的机制性问题,没有解决资本市场的源头活水问题,没有解决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在他看来,这一“扭曲”的心理预期已经得到扭转,市场对于IPO提速表示接受,IPO“堰塞湖”的数量效应并不可怕,证监会有信心解决所谓的“堰塞湖”问题。

稳中求进,基础是严。

总结过去一年,证监会从严格标准、严格执行、严格自身管理三个角度,保证上市公司质量,打击资本市场乱象,提高监管能力。

新闻发布会一开场,刘士余就表示,媒体的关注和报道给证监会“撸起袖子抓监管”注入正能量。

去年以来,证监会在IPO、再融资并购重组方面加强了把关,并公开告诫“妖精”、表态严惩“大鳄”。

刘士余在回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也再三重申,证监会的首要任务是监管,第二、第三任务还是监管。

“我到证监会工作后,花了较长时间来了解资本市场的各种乱象,也感到很震惊。我看到这些乱象,就想找比较简单的、贴切的、大家都能懂的词,来给每一个乱象贴上一个标签,这不是我创造的。”谈及“野蛮人”、“妖精”、“害人精”、“大鳄”这些用词,刘士余表示,这些人的行为往往是披着合法的外衣,打着制度的擦边球,在资本市场上巧取豪夺,侵蚀着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刘士余表示,在金融市场上,金钱的诱惑是巨大的。“天使”和“魔鬼”就在一念之差,资本市场上的金融家和“金融大鳄”只有半步之遥。为了惩治违法行为,他表示自己也可能会“因为某件事儿掉几根羽毛”,不过把市场秩序维护好,掉下去的那几根“羽毛”还会长出来的。

“证监会以往也在市场稳定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一直存在执法成本过高、违法成本过低的问题。”邓海清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刘士余上任后,这一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变。比如,过去受到重视的往往是大案、要案,但刘士余主导的市场净化行动,大到“大鳄”、小到“苍蝇”都不放过,甚至是涉案金额小到5万元、10万元这样的证券从业人员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

“统一监管”势在必行

金融监管加强不只体现在资本市场。近日,由央行牵头、“一行三会”共同制定的资产管理业务统一监管办法正在征求意见,“大金融监管”的趋势正在形成。

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22日曾对此表示,统一监管规则非常有必要,保监会也不主张多层嵌套、杠杆过高。

继保监会表态支持之后,刘士余26日也对这一问题作出回应。他说,这是中国金融市场防范风险、健康发展必须要做的一件大事,证监会正积极配合共同努力。

资产管理业务是混业特征最为明显的金融业态,银行理财、公募基金、信托计划、券商资管、基金专户、保险资管等都在其内。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底,我国资管业务规模约为60万亿,大体接近上年GDP总量。

如此庞大的资管规模,一直处于“三会”的分割监管之下。监管标准不统一,又缺乏统一监测,既不利于投资者保护,也会导致市场分割。还易引发监管套利,增大系统性风险隐患。同时,也会导致资金脱实向虚,加大实体经济成本。

“金融市场化背景之下,无论名义上怎么说,实际上通过资金纽带、股权纽带、产品纽带,金融各业态已经水乳交融了。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信息共享、统一监管。”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确实需要一个更高层面的文件,来对资产管理行业进行规范。

不过在他看来,有统一文件、统一指挥,保证没有监管漏洞即可,目前并非一定要立刻设立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这项工作。

“建立统一的、更高效的金融监管框架势在必行。但这是个水到渠成的过程,是一个结果。不能在还未想清楚风险和问题、不知有哪些漏洞的情况下,盲目建立一个机构。”李慧勇认为,过去几年,流动性泛滥时期积累的泡沫在美联储加息背景下面临调整的压力,使得改革的时间窗口非常有限。赶在窗口关闭之前去杠杆、防风险,从目前的结果来看,是非常有成效的。

喜欢 (0)
分享到:

评论 抢沙发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