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将这个身材曼妙的女特工称为中年女子,你们的良心真不会痛吗?虽然88年出生,今年满29岁了。。。
唉,这一声中年女子不知刺痛了多少人的心……
按这个标准,小财女也是老阿姨一枚了,即将步入中年。
除了88年中年女子外,还有女子34岁老年得子。
这样看来,一线城市一抓一大堆老来未娶/嫁的啊~
小财女感觉,睡完一个午觉,自己就再也不是少女了…
But,88年“中年女子”这个表述是正确的。
2016年五四青年节时,联合国官微就发微博称:
联合国对于青年的定义是15-24岁之间。
不过,在中国,按照《共青团章程》的规定,14~28岁为青年入团年龄,这是不是意味着这个年龄段的都是青年?
可共青团中央权益部相关负责人回应:“
14-28岁的范围不是对青年的定义,只是明确了一下享受青年节放假的青年的年龄段。”
所以,中国对于青年的年龄阶段并没有界定,只有联合国独此一家。
嗯,小财女已经认命,自己即将步入中年了。
话说回来,为什么“1988年 中年女子”这个梗能够刷屏?
1988年,2017年就是满29周岁,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三十而立”,30岁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重大转折点。
今天,小财女还看到一篇文章说,30岁还进不了管理层,就只能当个职场loser。
小财女觉得,刷屏的原因主要是大家对于年龄的焦虑和自我身份的延迟认知,害怕自己不能成功。
但其实,这个年龄阶段却早已获得社会的认同,正在悄悄成为商家最感兴趣的消费群体。
客观来看,相比刚刚毕业的22岁左右大学生,30岁群体消费能力无疑更强,物质和精神都相对独立。再和40岁以上群体对比,30岁的朋友们来自家庭的压力也相对小一点。
不信的话,我们看数据。
根据阿里大数据所呈现的信息,中国网购人群的近一半分布在19~28岁这一年龄段,但29~35岁的“轻熟群体”是购买力最强的人群。
这一现象也符合个人从踏入职场到进入收入稳定期,从而购买力逐渐提高的规律。如果一个城市网购人群集中在19~35岁,其消费稳定性会较一般的城市更好,远期的消费潜力可能会更大。
而且,如果这些未来消费潜力人群在35岁时仍留在这一城市,城市的消费前景将保持良好。
除了物质消费外,文化消费也正在快速崛起,这从《中国诗词大会》的火爆就可以看出。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在生理和安全需求之后,还有情感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而精神文化正能满足人的更高层次需求。
据2015年阿里巴巴发布的数据显示,80后90后同样也是文化消费主力。
拿中国内地来说,越来越多的针对30岁左右群体的影视剧出现,探讨职场、结婚等问题,如《杜拉拉升职记》、《小别离》。
日剧同样也是,只不过最近日剧的侧重点更加在于30岁大龄未婚女性。
为什么那么多剧本写30多岁群体,为什么投资人也会投这些影视剧?
最简单来看,商人重利,小财女觉得,也就是看重了这个群体的消费需求和能力。
小财女从不认为,30岁这个年龄阶段有什么不好,相反,还非常羡慕这个阶段。
这个年龄,有了一定的资源积累,不管是工作上的还是生活中的阅历,而且比起之前的相对迷茫和跌宕来说,会觉得目前更从容,心态也更加平和。
诚然,我们也要承认这一届中年人(30岁左右)正处于一个非常艰难与尴尬的生存状态,他们通常都被称为中产。但是,据媒体报道,中国已经拥有数亿中产阶级人口,也就是说13个人里面就有一个中产。
这些中产们大多都是顶着“中产”虚幻的名头,却陷入高薪穷人的焦虑。他们缺乏安全感,焦躁,不安,既不能像富人阶层选择移民,又害怕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
最后,还是来句鸡汤吧,马云爸爸曾说过,30岁的人能改变世界。
在2017冬季达沃斯论坛期间,马云演讲时曾表示“让我们留意那些30岁的人们,因为他们是互联网世代,他们会改变世界、会成为世界的建造者”!
加油吧,这一届厉害的中年人!
本文作者:微信公众号财经女记者部落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