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对大部分人来说不过一瞬之间,但对于小程序来说好似经过了一个世纪(详情请点击《钛媒体专题:小程序来了!》),它从神坛走下凡间,曾经被众人捧上高台如今又被同一群人拽下泥潭。
任何的人、事、物都避免不了高峰和谷底,这并不是区分一个人、一件事、一样作品成不成功的标准,这就像一场恋情,热恋时冲昏了头脑,觉得对方哪里都好,当没了最初的激情,原本那些可爱的“小脾气”都变成了不可饶恕的罪恶。
互联网不缺现象级产品,比如说“网红经济”带来的大都是昙花一现,中国的互联网如此发达,哪怕一个普通人都能运用特殊的手段引发关注,从互联网一开始爆发到如今,脸萌、魔漫相机、足记,这些产品都曾经默默无闻又意外爆红,火爆朋友圈后迅速衰落,回到它原来的样子。
小程序是微信深思熟虑的产物,它将是微信实现未来蓝图必不可少的部分。
一、“爆款”暴露微信的野心
小程序出现伊始备受关注,是因为它站在微信这一体系下,加上张小龙非常主动的宣传姿态,让小程序挂上了备受宠爱的“富二代”标签。这时期的小程序如果化为“人相”,那就是微信里的“王思聪”,收到内测邀请函就和收到了王思聪的约会邀请一样激动。
1、即用即走,开发简单
小程序的“即用即走”是张小龙一直在强调的特色,这意味着使用小程序的主动权掌握在用户的手上,你可以抛弃鸡肋的APP、随时关注新的应用而不用考虑内存。
对于开发者,开发一个小程序软件只要4小时,简单的设计也具备基础的功能。如果将小程序给外包服务商的话,一般7天就能拿到模板,价格在1.5万元到3万元之间,而APP,简单的也要一个多月,价格从几万到十几万不等。
两条看似简单的路线背后是微信想将大部分“形单影只”的应用以及不及微信的平台都吸引进来,从而与微信捆绑成一个整体。
2、挖掘潜力,巩固用户
微信拥有8亿用户,任何一款进入微信的产品都有成名的机会,何况是微信自己开发的小程序,有了老板张小龙的吆喝和大力支持,所有人都看到了小程序闪闪发光的未来前景:成熟的大平台、广泛的媒体关注量、强大的技术团队、大佬的鼎力支持。
并且小程序开辟的是不同于以往的应用形式,不用下载就能使用的APP,起码为你节省了50%的内存,这一点在面对共享单车时特别有效。当用户习惯这样简便的方式后,不论用什么应用都会希望能够通过微信打开。
张小龙在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想要从方方面面将微信变得更加完美,不只是社交、支付、阅读,更能够迅速连接线上与线下资源,最终让微信成为用户停留最长的甚至是唯一的应用。
二、“失宠”才看到微信的决心
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微信小程序发布一个月后,应用开发者关注度提升至94.9%,但选择继续开发小程序的应用开发者仅占到9.2%,有35.2%应用开发者想要放弃小程序;
在用户方面,超过七成的微信小程序用户添加小程序个数在10个以内,64.7%的用户在体验小程序后,选择回归到原有的手机APP中,继续支持小程序的用户仅为11.5%。
关注渠道少导致流量缺失、用户减少又导致小程序活跃度低,加上小程序只支持功能简单的应用,更是让一些交互性强或是需要付费的应用雪上加霜。我们开始批评小程序的缺陷以及警告后来者不要再失足,但却鲜少有人揣摩小程序背后微信的真实企图。
1、虚心接受,选择性悔改
短短一个多月从天堂掉落地狱的滋味谁都不好受,好在微信屹立多年并没有将这点困难看在眼里。当越来越多的小程序退出微信并大肆宣扬小程序的鸡肋属性,微信不过是寥寥一瞥,大度地说:本来就不是给所有人用的,我不过是在拓展我的渠道,着急来抱我大腿却不看清楚自己需求的明明是你们。
不过针对一部分缺陷,微信还是虚心受教并认真改正,例如大家觉得精确搜索很无聊,会降低用户体验值,于是微信调整了搜索形式,现在我们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模糊搜索,按照喜欢选择性挑选。
2、坚持原则,稳步向前迈
知错就改但是依然我行我素,微信改变了搜索方式但是这并不影响小程序的整体方向,它依然代表着微信打开线上线下联系的桥梁,这一点微信自始至终就没想改变,有很多小程序消失但还有很多小程序加入,这是一个未知的平台但总有胆大和不甘心的想要开辟不同的天地,微信也还在接纳,在沟通,在磨合。
微信的淡定姿态除了本身有着雄厚的支撑外,更重要的是他明白小程序不可能死亡。因为在这个速食主义社会,时间才是大家最看重的资本,除了主要的一些功能应用,对于很多辅助性或是娱乐休闲型的应用软件,没有人会愿意在上面停留多少时间,看你鱼龙混杂的消息。
所以小程序带给用户的不仅是内存的腾空,更为你节省了时间。因为功能不能复杂,所以大家都会把自己最核心的应用放在小程序上并且做到最佳,如此用户只需要关注这一项而不用被太多繁杂的画面干扰;因为不用下载,你只需要在任何需要的地方扫码或搜索即可,之前在店铺为了一个新应用费大半天下载注册的时间就能节省出来好好享受当下。
三、生产与服务,双管齐下
按理来说既然线下渠道是关注重点,小程序不是应该加大推广力度?但是微信并没有在这一方面做出什么举动,反而开始大力整改微信公众号,这两个不同方向的轨道难道存在着什么内在联系吗?
1、用公众号掌握生产大队
互联网的红利消退后,内容成为大家主攻的方向,为了能让公众号生产者更好地生产内容,微信先选择给公众号增加付费功能,原创性公众号每月能有10篇内容可以使用。同时又增加正文中添加语音功能并且时长超过1分钟,不过同样是为原创性公众号服务。
功能升级加上支持原创内容,这便意味着微信想要牢牢掌握住优质内容主要生产者,因为这些功能既给了生产者一定的自由度又让他们能够直接实现内容变现,今日头条的获益是从内容——广告——分成,而微信就直接是从内容——受益。
而后期,我认为微信会给这些公众号更大的权利比如说像以前的报纸一样可以进行有偿订阅。其实现在有很多公众号已经有类似的付费栏目,比如得到,还有十点读书也有付费的上课专栏,只不过现在都还是个体而不普遍,但是微信是想要鼓励公众号通过这种方式发展壮大,每一个优质公众号都是单独的内容生产平台,而这些平台都是微信在掌握。
公众号服务于线上,以公众号为主题,把公众号打造成优质内容集合、分发、交流于一体的平台,微信隐于背后,只做看不见的手进行调控,如此这一个“内容市场”就好像是自主交易的平台,有进有出,循环往复。
2、小程序主攻服务道路
从小程序出现之后微信正一步一步进行自我调整,小程序是对接线下平台,将线下分散的点集中于线上,例如共享单车就是如此,光凭借各个单车自己的力量想要掌握所有的用户资源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如此庞大的共享团队,久了之后人们必定对这类共享产品产生疲惫感,因此小程序就能够缓解竞争压力,无需用户牺牲很多就可以在同一个地方进入相似的APP界面,应用方也不用为争夺用户而忽略性能提升。
所以小程序服务于线下,以用户为主体,起码至今为止我们所看到的小程序还是站在用户的角度,使用频率高的应用无法从小程序中获得更大的利益,而使用频次低的应用又急需微信平台的资源,这些小程序能通过微信起步,例如一些行程安排、天气路线查询等,光靠自己短期内很难将个体的APP做出成绩,借小程序先打开部分市场,当然,有所求自然就要有所付出,所以微信通过这些小程序为用户提供更多的私人服务,还不用自己费心经营,因为所有小程序生产者为了自己也会用心经营。
至此,微信在线上和线下都能牢牢把控用户和生产者的核心命。
3、创新型小程序崭露头角
小程序和公众号用不同的方式向着微信同一个目标前进,除此之外,微信还给了小程序一个特殊的任务,那就是让它成为 “上帝”的角色,催生出新事物。比如说和共享单车很类似的无线充电,还有着知名度不高的特点,它不像共享单车即使没有小程序至少有个APP广为人知,所以通过小程序它能够以较小的成本,同理再推,那些有线下渠道,又想开发一个应用把客户转移到线上,但知名度又不高的产品就可以选择小程序作为切入口。
曾经有人想做自助点单,因为这样就可以分担高峰时期顾客的客流量,不用都通过排队付费点单,但高昂的开发成本以及可操作性低只能放弃,因为每一家店铺要使用自助点单都要下载应用或是关注一些服务号实在违背了自助点单最初带来方便的初衷,所以无论你是个体餐厅或者区域性连锁,甚至是大型连锁餐厅都可以在小程序出现之际打开这一渠道,展开自助点单的服务渠道。
当然了,像KFC这样全球各地都有连锁店的自然不需要,毕竟下载一个自助点单应用到处都能用,但中国火爆的餐厅千千万万,并且持续不断地冒出新店铺,这其中几乎没有KFC这样的全球影响力,所以它们对小程序的需求是极其大的。
小程序的添加、公众号的改革,微信从小处着手,想要率先营造一个最佳的生产到服务的生态圈,如果微信还有更大的行动,现在这些动作都只是铺垫,但这些铺垫最后能否达到微信的预期效果,却还要时间的考验。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