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说,阿里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而这句话也成为打动百联集团董事长叶永明与之合作的一个“动因”。线下生意难做已成共识,但线上的用户增长也已遭遇天花板,当双方都将转型的砝码压注于“新零售”,却没有一个人能为之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时,资本市场对其概念的热烈追捧就颇值得反思。
昨日,受阿里牵手百联集团的消息刺激,以百联股份(600827,股吧)为代表的零售板块普涨,不少券商再次作出“重配零售”的投资建议。而这一趋势更早可追溯至今年1月阿里参与银泰商业私有化之际。
随着以英国百货巨头玛莎百货、百盛等为代表的线下实体店关闭潮来袭,商业连锁企业开始忙不迭地傍上互联网大佬,甚至券商也大多给出“与互联网巨头深度合作的公司中更有可能诞生新零售龙头”的判断。
“新零售”似乎已成为席卷资本市场的一股热潮,触之即涨,离之急跌,特别是沾上“阿里”概念之后。这一现象在港股高鑫零售上尤为明显。上周五,高鑫零售因“阿里、腾讯等洽购旗下大润发传言”大涨逾6%,并引发临时停牌,而公司在20日澄清传言开盘后即一路暴跌,最终收跌逾13%。
资本热炒之下,阿里CEO张勇力陈投资准则——拒绝投资二级市场炒概念的公司。
事实上,阿里也曾因为热衷谈论所谓“五新”概念而备受诟病,但这并不妨碍与其合作的A股公司受到追捧——苏宁云商(002024,股吧)、三江购物(601116,股吧)、百联股份皆是如此。互联网商业分析师郝智伟坦言,阿里与百联等商业巨头的合作就是新零售的“虚”与“实”互补,是否能成为拯救线下商业的“灵丹妙药”还有待观察。虽然此前阿里已经做过很多线上线下融合的尝试,但仍没有明显的效果体现出来。
电商导购平台返利网CEO葛永昌指出,尽管电商发展迅猛,但80%的用户消费仍然是在线下完成。因此,未来线上线下一体化是一个趋势,其中线上对线下的数字化引流是其中的关键。郝智伟认为,阿里纯线上用户的增长已经陷入瓶颈,新的增长必须走到线下。
可惜的是,当大家用所谓“大数据”、“供应链整合”等概念描述着“新零售”的蓝图时,却没有人能为新零售举一个切实的例子。这一幕也发生在昨日的专访中。张勇坦言,“新零售”本不存在,要靠实践去探索。叶永明也仅将之归纳为对消费者体验的更好满足,是对传统的渠道和商品经营模式的否定,但其变化之路也是要靠人走出来的。
而此前被封为“妖股”的三江购物也曾公告提示,“新零售”商业模式尚处在提出与探索阶段,行业内既有线上线下合作案例并非基于“新零售”这一商业模式展开合作。
既然“新零售”雏形未定,那更遑论其对于线下连锁商业的实质性利好了。一个简单的考量办法是,投资者至少可以从消费者的角度看看实体店的改革苗头,是否开始吸引你的“钱包”了,再来重新思考“新零售”的投资价值也不迟。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