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知名微博博主@午后狂睡_Silent 就在微博公开指责某病患的病需要3-7万元治疗费,于是他按照7万元来众筹,然后选的3万元的方案,同时医保还能给这3万元报销85%,最后病治了,还得到了65500元利润。炮轰有人利用“轻松筹”审查和资金管理的漏洞发网友的“爱心财”。
无独有偶,在“轻松筹”平台,还有人曾发起筹款家里双亲生了重病。身边同事看在情况属实,不仅给了钱,还帮忙扩散,几小时就筹足了30万。结果那人看形势大好,发起人又调高了筹款金额。结果没过两天,便有人爆出募款者名下拥有两套住房,有车,夫妻年薪到手50万以上,名下资产近千万。
随后,网络上通过各种深扒人肉,挖掘出来一条巨大的通过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进行虚假募集善款的灰色产业链。
一些病患因为急于筹钱治病,将提供自己的信息给黄牛,黄牛交给捐头儿,捐头儿完成润色发布到众筹平台上。
比如病患的病大概需要10万费用,捐头儿润色一下以后按50万发布。众筹成功以后,病患可以获得他的10万元治病钱,如果有医保还能另外赚85000块医保报销。黄牛获得人头费若干,而捐头儿获得剩余的几十万款项。
通过打“苦情牌”,很容易击中网民的同情心,获得筹款。于是也滋生了越来越多拿网友“爱心”牟利的人。对此,网友们将“轻松筹”调侃为“轻松骗”。
然而,经历了太多“骑车的给开车的捐款”“租房的给买房的捐款”“加班的给旅游的捐款”之后,丧失掉的是整个社会对于虚拟网络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利益面前,监管漏洞百出
造成社交众筹平台成为“轻松骗”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平台本身并没有一丁点“公益性”,而是一个纯粹为逐利而生的“商人”。
根据“轻松筹”平台的运营规则,筹款人每笔筹款平台可抽成2%,也就是说项目筹集的金额越高,平台收入也就越高。
在利益面前,“轻松筹”对于监管则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成为了滋生违规筹款的温床。
为了探明社交平台的监管漏洞,小编亲自试用了“轻松筹”公众号。
在试用中发现,登录平台仅需要手机号作为验证,并没有任何实名认证信息。
而在爱心捐款的过程中,平台仅提供捐人对于某个筹款项目时间以及数额的记录,而筹款项目的后续发展并没有跟进。也就是说,平台对于筹款人筹集资金的使用没有任何限制,筹款人很可能拿着捐款人给的“救命钱”,转身去4S店里开走一辆豪车。
除此之外,小编还发现每个项目的筹款并没有上限,许多筹款项目筹集了数倍于所需金额的善款,一方面造成了用户爱心的“浪费”,然而真正缺钱的人却拿不到钱;另一方面这部分多出来的钱没有合理的归还渠道,难以保证不被挪为他用,滋长筹款人“不劳而获”的心理。
对于那些真正肯为慈善事业贡献的人,想要让一个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拿到“救命钱”:首先要甄别那些 “骗捐”的骗子,还要绕过那些不缺钱却在平台筹款的人,最后平台还要扣下2%手续费,才能到达真正缺钱的人的手中。
这一过程可能会花费捐款人数倍的资金,不得不说,想献个爱心实在是太难了。
社交众筹=互联网+乞讨?
“不怕乞丐会打架,就怕乞丐有文化。”
在互联网时代,很多实体产业都可以将互联网作为“润滑剂”,达到高速传播的增量效果,乞讨也是。
在“轻松筹”的公益众筹中“骗捐”的人,无非都是打着“苦情牌”,用人们的同情心骗取钱财。
放到线下,其实和“西单某乞丐行乞月入过万,老家几套房产”有异曲同工之妙。
两者区别,不过是大街上的乞丐再牛也不过只能同时在一个地区行乞;而网络“骗捐”则可以随着无孔不入的网络朋友圈广泛传播。
由于传播范围广泛,所能影响到的“爱心人士”更多,募集到钱款的金额也就越大。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