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标准行业分类看,在我国内地上榜的57家企业中,制造业企业最多,有20家;其次是金融业企业,有10家;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居第三位,有6家;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并列第四位,均为5家。
我国上榜世界500强企业的经营领域和行业分布越来越广,反映了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但总体看,行业分布还不尽合理,仍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把握住世界范围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好时机。
行业分布越来越广
记者:世界500强中企业的行业分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国上榜《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在经营领域和行业分布上有何特点?
赵云城:近10年来,我国上榜《财富》世界500强企业的经营领域和行业分布越来越广。2002年,上榜的11家企业主要分布在银行、炼油、电信、贸易和电力等5个行业。到2011年,除继续保持这5个行业的传统优势外,又扩展到金属制造、工程建筑、汽车制造、航空航天、保险、网络和通讯设备等21个行业。
从标准行业分类看,在我国内地上榜的57家企业中,制造业企业最多,有20家;其次是金融业企业,有10家;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居第三位,有6家;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并列第四位,均为5家。
记者: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上榜企业在经营领域和行业分布上有哪些不同呢?
赵云城:一是我国上榜企业的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金融业。2011年,我国内地有30家上榜企业来自制造业和金融业,占上榜企业总数的53.6%。美国有91家上榜企业来自零售、保险、银行、信息技术服务、保健品批发等服务业,占上榜企业总数的68.4%。日本有33家上榜企业来自制造业,占上榜企业的48.5%;有34家来自保险、贸易、零售等服务业,占50.0%。
二是我国上榜企业主要为资源性企业。如果把石油、煤炭和采矿、电力、金属产品、建筑材料等5类归为资源性企业,这些企业的上榜数量为20家,占上榜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一。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上榜的资源性企业数量很少。
三是我国电子电器设备等高科技和高附加值型、世界知名品牌的企业数量偏少。美国上榜的企业中拥有通用汽车、波音、克莱斯勒、耐克等诸多自主品牌企业,日本上榜的企业中拥有丰田、日产、本田、松下、索尼、东芝、富士通等众多技术品牌企业。相比之下,我国进入世界500强的高科技企业偏少,也缺少世界品牌。
记者:这种行业分布特点意味着什么?我国与发达国家上榜企业相比较还存在哪些差距?
赵云城: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我国上榜企业的实力不断增强,企业经营领域和行业分布越来越广泛,但总体来看,行业分布还不尽合理,还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与其他世界500强企业相比,我国上榜企业更多分属于石化、钢铁、煤炭、银行、机构设备制造、物流等基础能源与传统制造业,体现出的是建立在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基础之上的、第一大新兴经济体的规模优势。金融保险、零售、网络信息、计算机软件等服务业领域的企业较少。这说明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还处在工业化阶段,上榜企业以传统、科技含量低的制造业居多;服务业的发展还明显滞后,现代服务业企业数量偏少。
2011年,中国上榜企业最多的行业是金属产品,如钢铁、采矿、有色金属等,共有8家企业上榜,美国金属产品行业则只有1家;美国上榜企业最多的行业是保险,共有15家企业上榜,而中国保险业只有4家企业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