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在线音乐的下半场 造血能力大于连接

这种“连接”经济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归因为音乐播放器产品作为“工具”的危机感,比如说在盈利模式上的瓶颈。在流媒体取代实体唱片的美国音乐市场,唱片公司们开始转向专业的内容制作,诸如苹果、Spotify等流媒体巨头也慷慨的把收入的70%贡献给了内容提供者。而在国内,上半场结束之后,此前相对碎片化的在线音乐平台、原创音乐平台、电台、直播、K歌等平台,要么被市场淘汰,要么归入巨头阵营,即便残存下来的,市场份额已经不容乐观。据DCCI的数据显示,仅QQ音乐+酷狗音乐+网易云音乐+酷我音乐就已经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腾讯+网易几乎垄断了音乐分发的下游渠道。在这种格局下,美国音乐产业的利益平衡在国内似乎难以复制,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国内在线音乐走了一条和Apple Music、Spotify不同的路。连接线上线下的代价就是模式越来越重,比如说苹果和Spotify很少涉及线下演出、票务却成了某些在线音乐平台比较倚重的盈利来源。况且高额的版权费用一直是在线音乐平台处于亏损的主要原因,想要更大的刺激用户的付费比例,在线音乐平台接下来将比拼制造IP以及运营IP的能力,和唱片公司的关系将重新转变。

其二,独立音乐人已经开始用脚投票。马条的忧虑绝非是个案,从目前独立音乐人的行为来看,哪个在线音乐平台有着更好的成长环境,便更能吸引独立音乐人的参与。比如说网易云音乐2亿元的独立音乐人扶持计划已经初见成效,赵雷、李志、谢春花、好妹妹乐队等大批的独立音乐人选择在网易云音乐独家预售或首发新音乐,和网易云音乐给出的推广资源、运作支持等不无关系。去年年初各大在线音乐平台上演了一场场明星争夺战,2017年或是围绕独立音乐人的战争。

其三,SP和CP的一体化趋势。在音乐产业目前的格局中,在线音乐平台扮演了SP(服务提供商)的角色,唱片公司、独立音乐人等是典型的CP(内容提供商),有信号表示SP和CP开始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一方面,腾讯的社交数据、网易云的评论数据、阿里的电商数据等都能反哺给唱片公司更好的打造IP;另一方面,阿里和太合音乐已经做起了签约艺人的生意,网易云音乐也在培养独立音乐人与平台之间的粘性。

其四,音乐产业需要良性循环。整个音乐产业链得以维持的核心是持续不断地输出好的音乐作品,“原创绝境”的出现对谋求更大商业价值的在线音乐平台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此外,在线音乐平台已经取代电视、纸媒等成为音乐推广的重要平台,在线音乐平台的玩家也开始从被动的购买版权,变成更具有主动权的分销、发行、推广。如何促进音乐产业的良性循环,或是在线音乐巨头们下一步思索的重心。

由此便指向了一个事实,在线音乐的上半场是由版权主导的,而在下半场是成败是从创作到线下演出的一整条数字音乐产业链,竞争的核心其实是造血能力。这种造血能力将体现在两个层面,即向上在内容层面实现突围,向下激活整个链条的盈利能力。

在内容方面,除了在版权方面的积累,四大巨头都开始意识到音乐人的重要性,截止到2016年底,虾米音乐推出了寻光计划,QQ音乐公布了Music+计划,网易云音乐扶持原创音乐人的石头计划以及百度音乐人平台计划,涵盖数字专辑、音乐发行、推广包装、音乐会、粉丝导入等。和版权的直接量化不同,在音乐人扶持层面的利好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来验证,目前还只有网易云音乐初见成效。

在渠道方面,包括推广渠道的激活和盈利模式的激活。比如说社交、媒体、域内等资源的协同和效益最大化,唱片业的崩盘源于对主流渠道的失控,这也将决定在线音乐平台的IP挖掘和运营能力。再比如在盈利模式上是否可以效仿粉丝经济和IP开发体系,在传统广告、付费音乐之外激活演唱会、音乐众筹等更多付费场景,当然此举的前提是在内容端有足够的造血能力。

所不同的是,腾讯和网易给出的思路是依靠上游的造血能力和市场运营能力打通产业链,阿里和太合音乐更偏向于利用生态模式连接起音乐产业链。毕竟QQ音乐、酷狗音乐和网易云音乐在市场份额上已经和第二阵营拉开了差距,阿里音乐的优势在于母公司足够的娱乐资源,太合音乐立足于唱片公司和百度的背景。

有理由相信,在线音乐的下半场将更加残酷,完成了产业链条的疏通,投资人已经开始期许在线音乐的盈利。能否适应下半场的竞争形势,尤其是在“造星”方面表现出应用的市场控制力,将成为在线音乐平台努力的新方向。对音乐人和优秀的音乐作品而言,不失为一种利好。

喜欢 (0)
分享到:

评论 抢沙发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