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现在全球已经有超过20亿人每天使用华为的设备通信,即使在4G技术领先的欧洲,华为也有过半的市占率。
它在150多个国家拥有5百多名客户,营收入5200亿,其中七成成来自海外。
年收入5200亿是什么概念?相当于5个阿里,7个小米。而这其中,60%的收入都来自海外。这就是非典型中国公司,华为。
作为华为的缔造者,72岁的任正非一如既往的低调。2016年他最为人所知的,则是流传到网络的打出租、坐地铁、吃食堂的各种照片。还是那个任正非,但华为已不是当年的华为。
如今,华为在全球有超过8万研发人员,2016年的研发投入高达90多亿美元。2017年1月,华为进军美国市场正式发布mate9旗舰机。今天的华为,已成为中国出海企业的代表,东南亚、欧洲、北美,四处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华为多年来对于技术创新的执着,不断刷新世界对中国企业的认知。
尾声
专注与创新,是民族品牌必须的修行
对于不少企业而言,品牌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很难再有突破,而很多民族品牌多是传统行业,从过去年代走来,一般都是靠开店数量进行快速扩张,而不是真正去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建立高效的推广平台和零售经营模式,以及建立拥有独特的、强有力的基因品牌。
老底子能否激发新活力,将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转化为销售量是每个企业都该深刻思考的问题。再好形象的品牌也需要经受市场环境和大众消费心理变化的现实考验。而在不断的自我探索和调整中,专注和创新才是企业发展的主旋律。
那么,民族品牌在转型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01 将消费痛点放大,激发消费者解决痛点的需求
对于消费者使用产品的各种貌似多余的细节改进,在传统企业看来,都是一些画蛇添足的事情。实际上,创新不是排山倒海,而是真正的走进消费者的生活场景,依靠细节的微创新,真正的解决消费者的痛点,让消费者本身可以忽视的痛点,成为消费者关注点。
02 消费意见社区化,实时捕获消费者的需求
传统企业了解消费者需求,往往具有“滞后效应”,比如产品上市后,去了解消费者是否满意,反馈速度很慢,这几年有很多传统企业都在尝试建立在线消费者社区,希望能够随时捕获消费者的需求和对于产品的各种评价。
03 制造可以供消费者谈论的故事,进入公共传播议题
很多传统厂商的产品,从来没有任何故事,品牌是要让消费者谈论,这是一种消费者主权,一个产品如果连消费者都不想谈论,要在互联网时代取得领军地位,会越来越难。
一个产品不能被卷入大众传播议程,消费者仅仅是“凑合买”“凑合用”,很快就会被遗忘,“流行度”是传统企业需要去思考的。
04 抓住族群,制造粉丝效应,扩展粉丝经济
今天很多企业还在用非常传统的手段细分消费者,比如男女性别、代际等等,事实上,消费心理、价值主张和兴趣爱好才是真正的关键,作为消费品牌,要抓住消费群体中的“精众”是关键,毕竟是精众在引领大众时尚、建构大众文化。
05 专注精品战略,制造稀缺效应
消费者越是个性化细分的时候,越需要聚焦。传统制造业尽管有细分,但是这种细分都是粗放的,试图多产品满足所有的消费者,实际上最终却无法实现与消费者的对应,砍掉那些没必要的重复的产品,聚焦精品,才能赢得粉丝。
06 互联网是体验经济和服务经济
互联网经济是体验经济、是服务经济,单纯靠功能打动消费者时代已经过去,基于产品构建周边的服务链条、信息链条、内容链条才是核心的商业模式,这是互联网时代的商业生态。
本文作者:微信公众号正和岛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