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张新随队出访日本,在东京电力公司参观特高压试验场时,被对方拒绝。当时,他就暗下决心:日本能做的,我们一定要做到!
几年后,特变电工不但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1000千伏特高压变压器,还将这一技术输出到国外,成为全球产量最大的变压器厂商。
另一张国家名片
工业制造领域,高铁、核电是中国的国家名片。
鲜为人知的是,在同样高精尖的特高压领域,中国也有着不俗的表现。所谓特高压,是指±800千伏以上的直流电和1000千伏以上的交流电。
自从2004年底国家电网启动相关研究后,中国人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建成全球电压最高、容量最大、损耗最低的特高压输电工程,是世界上唯一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
不仅如此,中国还建立了特高压技术标准体系。今天,中国的标准就是世界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成立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就设在国家电网公司。
中国特高压技术的崛起在国际上引起极大震动。
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说,中国的特高压技术正在挑战美国的创新领导地位;国际电工委员会认为,特高压是世界电力工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惊艳成绩的背后,是中国西电、平高电气、特变电工等一大批电力装备制造企业。
这其中,地处新疆大漠戈壁滩上的特变电工尤为耀眼。三十年前,它还是一家濒临倒闭的街道小厂,如今已成为全球产量最大的变压器厂商,2015年销售额超过500亿。
没有中国西电的国资委背景,也不像平高电气是国家电网的“直系”,民企出身的特变电工天生就有一种劣势。但它把劣势变成优势,不断攻克特高压、百万千瓦核电、水电等输变电领域的世界难题,并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1000千伏特高压变压器。
经过近三十年发展,特变电工的足迹已遍布60个国家和地区,为中亚、南亚、非洲等电力基础设施最薄弱的地区送去光明,被吉尔吉斯斯坦授予国家丹克奖章。
他们甚至还攻陷了世界高压输电技术的老巢,在欧洲承建欧亚洲际电网联网工程,为美国改造西部电网。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非合作论坛期间,向各国领导人介绍特变电工:
这是中国做特高压的企业,世界领先。
近几年,特变电工依托新疆本地优势,不断向新能源、新材料领域拓展。2015年,凭借1.5GW装机总量,成为全球排名第一的光伏EPC(工程总承包)企业。
在巴基斯坦,他们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单体太阳能电站。竣工仪式上,谢里夫总统盛赞特变电工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太阳能行业的领航者。
成就这一系列华丽蜕变的,是一个身高不到一米六的小个子,他的名字叫张新。
你走了,我们怎么办
1988年大年初五,26岁的张新手捧乌鲁木齐市化工厂的调令,兴奋地走在大街上,他要去向昌吉市变压器厂(特变电工前身)的师傅辞行。
在一间低矮、透风、滴着雪水的茅草房里,当张新表明来意后,本以为会得到师傅的祝福,却听到了对方的哭诉:
“你们有能力的都走了,我们怎么办?”
张新不知所措,起身想告辞,但师傅非要留他吃晚饭。她给张新煮了一碗面,切了一碟咸菜,那已经是她家里最好的食物!
当时变压器厂负债70多万,半年没发工资,工人靠贩卖羊皮度日,孩子因付不起学费辍学在家。上级给厂里派了好几任厂长都无济于事,正准备年后破产清算。
从师傅家回来后,张新一宿没睡着,强烈的责任感令他倍感煎熬。思来想去,他决定放弃化工厂的优厚待遇,留下来和大家共渡难关。
不久,在大家的推选下,张新成为新任厂长。
春节的一场大雪压垮了破败的厂房。张新站在一片废墟上,对大家掏心掏肺:
我不知道厂长怎么当,但我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把厂房建起来。
第二天,他就带领大家从外面捡来砖头、钢筋和塑料布,建起了简易工棚。以前开关厂的老书记听说后,主动要求调过来,和大家一起干。
为了买两根长钢轨,张新连续一个多月往银行跑,磨破嘴皮终于借来三万元。在回厂的路上,他看到老书记把自己绑在平板车上,奋力往回拉钢轨,背上留下了血印。
那一刻,张新心痛不已。他知道,老书记只是为了省下十几块的租车费。
厂房盖好后,张新开始整顿秩序。他打破出身论,在厂里推行同工同酬,工资、地位随贡献走,临时工干得好也可以当干部,干部做不好降级当工人。
在张新的领导下,工厂很快扭亏为盈。就在此时,一场天灾却突然不期而至。
那天冬天,他外出采购原材料,绕线车间不慎起火,烧毁了大部分厂房和设备。当他匆匆赶回时,只看到一地狼藉。
老书记告诉他,发现火势后,所有人都赶来救火,有的烧掉了眉毛,有的从屋顶跌落。为了抢出变压器油,大家不顾高温,用手去地上捧,把手都烫伤了。
张新听完后感动不已,他对大家说:
“我这个人也不是天生就有吃苦精神……是我的同事感动了我,教育了我,鞭策了我,使我不得不做好工作。”
经过短暂的抢修后,张新带领大家撸起袖子继续干!
当时,新疆变压器市场被两大国企垄断。张新经过调查发现,特种变压器因工艺复杂、市场份额小,大厂不愿生产。于是他决定,专门生产这种变压器,结果大获成功。
到1992年,工厂不但超额完成承包任务,还获得197万元的奖金。
多年后,张新回忆称,过去的事情都慢慢淡去,唯有老书记奋力拉车和员工们救火的画面,永远定格在了他的记忆里。
改革就是特变
在特变电工的壮大过程中,张新抓住一次又一次的机会。可以将其归纳为运气好,但如果没有足够的胆识和魄力,再大的机会也会从眼皮底下溜走。
入主变压器厂前,市政府提出采用租赁承包的方式,那是全新疆第一例。
按规定,承包人必须缴纳1万元风险抵押金。在当时,这是一笔巨款,张新拿不出那么多钱,只好用父母的房子作抵押。一旦失败,父母将老无定所。
这样的决定多少带着几分豪赌。选厂长时,张新想,如果大家不选我,也可以无牵挂地走了!没想到,最后除了他没给自己投票外,几乎以全票当选。
1993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全国各地掀起一场股份制改造的热潮。张新再次成为吃螃蟹的人,在区政府的支持下,昌吉变压器厂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后又吸收新疆电缆厂入股,新公司正式更名为特变电工。
1997年6月,特变电工登陆A股市场,成为全国变压器第一股。
改制的过程并不平坦。在重组电缆厂时,张新遇到了很大阻力。吃惯大锅饭的国企职工,不甘心“降级”为集体身份,在全厂大会上,一个刺头青年大喊:
“张新,滚出去!”
所有人都为张新捏了一把汗,他却镇定地说:
改革是历史的必然,为的是让厂子走出困境,绝不会退出历史舞台!请相信,只要大家努力,生活一定会好起来。
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A股上市标志着特变电工从一家地方小厂变成全国性企业。手里有了钱,张新开始在全国整合资源,先后并购了衡阳变压器厂、沈阳变压器厂等业内名企。
长期以来,变压器行业维持着三分天下的格局:
沈阳变压器厂位于东北,保定变压器厂地处华北,西安变压器厂盘踞西北。
据华商韬略(微信号:hstl8888)了解,沈变历史悠久,早在1938年就研制出中国第一台电力变压器。承担三峡工程、西电东输等项目时,又从西门子那里获得500千伏交直流技术,在业内地位显赫。
收购沈变让特变电工声名鹊起,从此稳居全国变压器第一的宝座。
当初承包厂子,张新只有一个动机,就是把企业搞好,让大伙有饭吃,子女有学上,员工走在大街上,敢挺起胸说自己是变压器厂的人。如今,这一愿望早就超额实现。
对此,张新最感恩的是改革开放。在特变电工总部的大门口,矗立着一块巨大的花岗岩,上面刻着“改革就是特变”六个。
“生逢改革开放伟大时代是特变电工跨越式发展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成因。”他说。
做日本做不到的
张新是搞技术出身的,他相信,只要技术领先,就能引领市场。
1992年,第一个承包期结束,厂里获得197万元的巨额奖金。分掉它,张新和其他员工将成为昌吉最有钱的人。但他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将其投入研发和扩大再生产。
A股上市后,特变电工募集到1.48亿元。利用这笔钱,张新从内地请来专家,当时变压器和线缆行业唯一的两名院士,都被他聘为独立董事。
对技术的不懈投入,让特变电工总是处于领跑位置。当其他企业还在生产“7”型变压器时,特变电工已经推出“9”型变压器,并研制出“10”型、“11”型变压器。
真正让特变电工脱胎换骨的是特高压。
中国西南多水电,西北多煤炭和光照。新疆的煤炭占全国储量的40%以上,以前靠火车运到东部发电,既不划算,还加重了环境污染。
2005年,国家开始筹建特高压电网,旨在将中西部丰富的水电和煤电资源送到电力负荷集中的东部地区。张新成为这一国家战略的积极推动者。
那一年,他随国家电网公司总裁舒印彪(时任总经理助理)访问日本。彼时,特高压技术只有日、德等少数几个国家在研究,且没有成功的商业化先例。
参观东京电力的特高压试验场时,日方只允许国家电网和非企业人士参观,张新被拒之门外。在舒印彪的抗议下,日方才勉强同意其进入。
这一耻辱经历激起了张新的斗志。回国前一晚,他向舒总请战,“他们能做到的,我们要做到;他们做不到的,我们更要做到!”
三年后,世界上第一台1000千伏特高压变压器在特变电工诞生。
整个研制过程并不轻松。为了掌握一手参数,他们投入30亿建了两个实验基地,做了上千次试验,期间被击穿的线饼、线圈不计其数。
即便如此,第一次研制任务还是失败了,变压器因为放电,彻底报废。
这次失败一度引发了整个行业对特高压电网的质疑。但张新并没有放弃,经过紧张的测试和分析,终于在第二次获得了成功。
此后,特变电工迎来技术创新的爆发期。他们先后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科技项目,实现160项技术突破,其中55项世界首创;参与制定100项行业标准,其中IEC标准2项。
强大的技术实力为特变电工赢得了大量订单。
在国内,他们参与国家“四交四直”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在海外,其业务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承担重大输变电项目工程最多的企业,被誉为西部传奇。
不奋斗,哪来美好人生
传奇不是那么容易得来的,背后凝结着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
特变电工地处西部最贫瘠的大漠戈壁滩上,工业基础差,自然条件恶劣,人才匮乏。出身的不足,让特变人有一种求生存、盼发展的强烈愿望。
因为有这样的信念,他们就像被石头压住的幼苗一样,不抱怨,不埋怨,遇到问题总是迎难而上。张新说,他特别感恩曾经的苦难,并将它视为成功的力量源泉。
塔吉克斯坦是个多山国家,97%的国土被高山覆盖,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夏季千年冰雪也融化不了。
在这种环境下架设电网,全世界都无先例。
前苏联专家曾经有过规划和设计,但无法实现。特变电工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
此后两年多,数千名建设者日夜奋战在高寒山地。由于没有供暖设备,工人们冒着零下20度的严寒在野外作业,晚上睡觉盖两床被子还冻得打哆嗦。
期间,他们遭遇碗口大的冰雹袭击,被10级大风吹到山沟里,白天被蚊虫叮咬,夜里被恶狼的嗥叫声包围。如此恶劣的条件下,他们提前一年完成了工期任务。
这标志着这个高山国家从此有了主电网。竣工当天,塔国总统亲临现场表示感谢。
与塔国比邻的吉尔吉斯斯坦,虽然山地少,海拔也没那么高,但整个施工过程要穿越几十公里的冰川,都是无人区,技术难度相当大。
最大的难点是,气温低,水泥无法凝固。为了达到工程质量所要求的环境,工人们只能把煤背到山上,生炉子,做好地热。这项工程也创造了中国技术史上的先例。
恶劣环境中长大的幼苗,当它遇到更好的环境时,就会迸发出更加惊人的力量。
过去几年,特变电工已经成为中国制造在国外的一张名片。2014年,特变电工在印度的特高压研制基地落成,这是我国特高压输变电产品第一次走出国门。
2015年,由特变电工参与建设的巴西美丽山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正式开工。
纷至沓来的胜利得益于特变人多年的奋斗不息。在张新看来,没有创造就没有分享。那些整天抱怨社会不公平的人,其实是自己没去创造。
他还举例说,日本、美国再好,中国留学生去了那里还得洗碗,不受别人的尊重,因为你去的时候,人家已经建设好,没有理由让你搭便车。
所以,要分享,首先必须先创造。哪里是创业的沃土呢?张新认为是西部,是新疆。
如果今天不去奋斗,那么二十年后的繁华,将与我们无关。“这样的人生之路,只能越走越窄,最后只会因为没有把握好自己的命运,葬送自己的人生。”他说。
本文作者: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