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两个月,新赛季中超就将打响,现在正是各家俱乐部内外引援最忙碌的时候,几天前,上海上港才刚刚以 6000 万欧元天价签下巴西国脚奥斯卡,转会河北华夏幸福的国脚张呈栋也以1.5亿人民币荣登本土新标王。
而值此之际,中国足协又祭出奇葩新规,巧妙地将各家中超俱乐部打了个措手不及。
昨天(1 月 15 日)下午,中国足协在武汉召开的职业联赛理事会与中超中甲俱乐部联席会议上,突然宣布更改 2017 赛季中超规程,在外援和青少年球员上推出新政,具体是:
一、在中超(中甲)联赛中,每场比赛 18 人报名名单中至少要包括 2 名 U23(2017 赛季为1994 年 1 月 1 日以后出生)国内球员,同时,首发 11 人中至少有 1 名 U23 国内球员。
二、在不改变原有中超(仅限中超)外籍球员注册、大名单报名及每场 18 人名单报名外籍球员名额的前提下规定:每场比赛每队累计上场的外籍球员(非亚洲外籍和亚洲外籍)最多为 3 人。
显然,此新规是为改善目前中超俱乐部烧钱引援、外援收入过高、本土球员发展空间受到挤压、俱乐部不重视青训的情况而定的。似乎是对早前体育总局就此现象发出过的一些抽象的指导声音而细化的具体措施。
1 月 5 日,国家体育总局新闻发言人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
将设置俱乐部购买球员及球员工资资金支出上限,抑制非理性投入。
同时,体育总局还强调,对于俱乐部超高引援的投入,将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实施按比例收取足球发展基金、用于青训等措施。
10 天之后,如上定下的基调直接被具体成了激进的一刀切新规,正忙乎的俱乐部及其投资人们傻眼了,摆在他们眼前的问题有两个:
1、并不是所有俱乐部都有 U23 年龄段的球员储备。为符合 U23 新政的报名和比赛条件,每队要在两个月内至少储备 4-5 名该年龄段球员,如此一来, U23 年龄段球员将成为稀缺资源,未来可能有俱乐部在这一块出现不理性交易竞争。
2、一些俱乐部已经签订的引援合同可能收到影响。从此前的 5 外援政策一下子变到“ 3+1 (亚洲外援)”,外援合同中签订的出场时间缩水,可能出现合同纠纷。
该新政的衍生问题也不少,对外援的限购是可以增加本土球员的上场机会和比赛时间,但同时意味着本土球员的价格也被推高,竞争压力减小,本土球员的能力的上升空间和联赛的观赏性降低,而这个后果,对于国家队的未来的实力和中超刚刚起来的商业价值都不利。
连新华社也认为此新政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关于规定2名U23球员进入18人名单,其中1人必须首发,的确是对培养年轻球员的重视,但是是否符合足球规律、联赛规律恐怕尚需观察”、“减少外援名额一方面是为了培养本土球员,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俱乐部财务压力,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是同时得警惕U23球员身价暴涨。”
足协为了迅速贯彻总局指使、试图用政策调控中国足球发展的传统由来已久,今天著名足球评论员黄健翔就在微博中这样评论道:
此次足协推出的 U23 新政也有可能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俱乐部为成绩钻政策空子的闹剧,比如要求年轻球员必须首发,那俱乐部就随意安排一位球员首发,在比赛开始后不久迅速换掉,对于年轻球员来说,不仅没有得到真正的成长空间,而沦为了政策的工具。
一周前,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正式注销的新闻让许多体育人和媒体小激动了一把,一张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的注销截图被解读含有 “中国足协与国家体育总局脱钩,成为独立的社团法人,迈向了真正走向职业化的重要一步”的意义,但是显然,脱钩未完成,足协依然在用急刹车的方式贯彻着上级的命令。
中超存在的天价引援、不理性竞争的确引人担忧,但如此武断的强制规定,可能会给“80亿中超”带来更多问题。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