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资本寒冬的生死考验中,国内仍有10家创业企业晋级独角兽,中国的独角兽队伍又壮大了不少。截止2016年12月,中国独角兽的总融资额超过300亿美元。据微链APP数据,30家中国独角兽企业中有一半估值超过10亿美元:
成为独角兽有规律吗?据微链APP数据统计,一家创业企业从诞生到成长为独角兽,平均需要经历5.2次融资,耗时1511天。
踩中引爆点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做好乘风破浪的准备。从独角兽的成长轨迹看,大多数企业都需要经历3~5年的“潜伏期”。一些从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年轻企业,如滴滴出行、小米科技,所花的时间更短,是大多数企业的1/3-1/2。
最快成为独角兽企业的非滴滴出行莫属,它从白手起家到成为独角兽只花了一年半,且在后来两年半内估值增长了33倍。相比而言,更早成立的出行企业易到用车,成长为独角兽花费了5年。
创业企业的融资节奏在不断加快。纵观10家2016年的新独角兽,有2/3的企业在公司创立两年内拿到了首笔融资。成立时间较早的独角兽企业,拿到首笔融资的时间较长,但此后均能很好把握住企业的融资节奏。如果你有志于成为独角兽,2017年把握好融资轮次和节奏是重中之重。
此外,诞生独角兽的行业也随着创业热度的推移发生着变化。
2016年,人工智能和与其相关的智能硬件行业热度逐渐上升,这两个行业中就跑出优必选机器人、iCarbonX碳云智能和柔宇科技3家独角兽企业。
浪潮和风口将成功的概率推向高点,2016年的大幕落下,2017年的机遇与挑战丛生。看似冷静的资本,开始物色起下一波浪潮中独角兽。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