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为什么企业应该设定两个财务目标而不是一个?

为什么企业应该设定两个财务目标而不是一个?

作为谘询顾问,我们曾帮助一家制造商旗下的厂长,找出让工厂在隔年的生产成本减少2,000万美元的方法。他的反应?「我不需要2,000万美元,我只要省下300万美元就可以达成目标。我为什么要超出目标?」这名主管表示,充分改善会在两个方面对自己造成伤害。第一,这让他的预算看起来像是「灌水」。如果可以节省2,000万美元,为什么他设定的目标只有300万美元?第二,假若他真的在今年达成全面改善,形同「免费」放弃1,700万美元,这些原本可保留在未来几年当成节省预算目标之用。

只要你在职场工作得够久,或许都曾见过这种偏狭的想法,无论是来自经理人或团队成员。这样的思维可能让组织付出巨大代价。

当经理人和他的团队成员为自己的目标而协商时,很容易就忽略他们的共同目标。团队成员设法做出保守的承诺,然后达到超乎预期的成果,他们认为,成功代表达到目标(但不超过目标),因此认为拉低目标是成功的合理做法。经理人知道团队成员设法寻求较低的目标,但很可能达成他们共同同意的目标,因此经理人设法提高目标。团队成员将预定目标视为绩效地板,经理人则是将它当成绩效天花板。最终的结果是订出一个双方都不满意的目标,这个目标可能根本达不到,也无法运用员工想表现卓越的更高动机。

已经有几种标准技巧可以改正这类问题。其中一个是「橡皮筯理论」(rubber band theory),设定的目标要能为员工创造适当的延展性(stretch),也就是有一定程度的挑战性。另一个做法,是经理人专断地告诉团队成员:「达成这个数字,否则后果自行负责。」还有一种做法,是让员工提出自己的预算给经理人调整。然而,上述这些技巧都避免不了「目标设定流程是个零和谈判」的概念。

那么,有什么解决办法?

想克服协商订出单一目标的陷阱,首先得承认有两个目标同时争着出线。第一个是员工自己决定的期望目标。这是员工达成时会感到自豪的绩效水准;真实测试他们的能力,而唯有果敢努力才能达成。另一个目标是经理人需要的绩效最低标准,用来合理说明自己对员工的努力所做出的保证。虽然这个目标可能比他们想要的还低,却也代表他们必须维持的水准。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设定两个目标?

尝试把两个目标融合为一,往往会破坏了这两个目标的意义,同时产生一个充满争议的共同目标,且双方都怀疑它过度保守。相反地,若设立两个目标,容许它们并存,就可以放手让员工努力追求卓越。假设员工自己订的期望目标,超过他们主管的最低期望值,他们就可以放手追求自己的目标,不必担心没有达到目标。当员工瞄准的是遥远的星星,即使结果只达到比星星近一些的月球,但最后达成的成果仍会更多。员工把精力专注放在自己的期望目标,就非常有机会突破经理人的最低期望值。

若是团队成员自己的期望目标低于经理人的最低期待,就必须坦白承认,而且我们不应期待透过协商就可以解决这种歧异。但根据我们的经验,这种情况很少见。如果双方不再揣测对方的意图,并且坦白说出自己真正的需求与期望,通常就会发现,经理人的要求和团队成员的抱负,有极大重叠之处。

我们近期合作过的一家大众商品型食物制造公司,为了落实这些想法,开始鼓励旗下的部分工厂,为单位加工成本设立远大、惊人、大胆的目标(Big Hairy Audacious Goal, BHAG),同时也要求达到预算编列的加工成本。规定的预算目标是比前一年的绩效略微进步2%到3%(这类型企业通常都是这么做的),同时各个工厂能够自行决定,要在这个基础之上额外做到什么程度,并把这一点纳入自己的期望目标。在季度绩效检讨中,预算编列的加工成本会获得承认,但重点主要摆在各个工厂达成自己BHAG的进展如何,以及可以如何进一步努力。这些检讨是乐观与富有创意的,而不是焦虑与充满防卫的。

该公司旗下八十座工厂有32座率先实施这种做法,执行两年之后,这些工厂削减的加工成本是预算编列目标的三倍,比未参与计划的工厂的成效高出10%。其中有很多都超越自己的BHAG,而且全都达成预算目标。几年之后,该公司旗下工厂全面采行这种做法,并一直延用至今。正如这家公司发现的,有时候,两个目标比一个目标更好。

喜欢 (0)
分享到:

评论 抢沙发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