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无人驾驶可能距我们还很遥远,但是其前身——主动辅助驾驶系统,也就是常说的ADAS技术(Advanced Driver AssistantSystem)却早已经进入商业化,并且孕育了一家市值近百亿的公司——以色列的Mobileye。
其利用单目摄像头传感器,为汽车提供了前方车距监测、前向碰撞预警、车道偏离预警等主动安全防护技术,风靡全球的Tesla曾是其合作伙伴,该公司市值高达85.45亿美元,在以色列科技圈的地位几乎要等同于中国的BAT。
挑战巨头是获取成就的“捷径”之一。同样赶上自动驾驶大潮,创业于ADAS领域的中国团队MINIEYE是Mobileye的挑战者之一。
这家成立于2013年的团队,同样是一家基于单目摄像头提供ADAS主动安全技术的公司,前身为新加坡政府支持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研发项目。目前,MINIEYE独立研发的ADAS产品,功能包含前方车距监测(HMW)、前向碰撞预警(FCW)、车道偏离预警(LDW)、虚拟保险杠(Virtual Bumper)、前车启动提醒(Stop & Go)五项功能。
从名字到技术聚焦,MINIEYE显然都在对标Mobileye。该公司年轻的创始人刘国清曾向媒体直言,“要做中国的Mobileye”,而且,其很快就投入了行动。前不久,MINIEYE安排测试车辆横穿中国16个城市,与Mobileye对标辅助驾驶技术的报警准确率。
上周,在一场技术交流会上,MINIEYE创始人刘国清公布了对标结果:
在经过上万公里路况的实车路测后,MINIEYE与Mobileye相比,前向碰撞预警的报警率达到了Mobileye的95.2%、车道偏离预警的报警率达到Mobileye的100.9%、虚拟保险杠的报警率达到Mobileye的97.1%,前向车距监测的绝对碰撞时间与Mobileye的吻合度达到96%。
刘国清表示,虽然目前MINIEYE的产品还没有达到100%对标以色列的Mobileye,但已处于同一水平线。
从前装市场对标Mobileye
此次参与对标的MINIEYE产品为后装产品样机。刘国清认为,由于不用受制于前装市场汽车研发的流程,后装市场是个快速的落地途径。
Mobileye 在今年第三季度的后装营收达到了 2200 美元,MINIEYE也希望通过一个破坏性的价格,为公司提供及时的现金流。2016年下旬开始对外展示后,MINIEYE后装产品已形成了批量订单。刘国清向钛媒体透露,最终的售价会在2000-3000元左右,而对应的Mobileye后装产品的售价则达到上万元。
所谓后装产品,市面上常见的有附带了ADAS功能的行车记录仪、后视镜以及HUD悬挂产品等等,这类产品虽然能实现厂商的部分技术功能,但是在反应速度、技术的充分实现上都要大打折扣,而且由于主机厂商(汽车厂商)对后装产品的抵触,往往会设定很多保护措施,防止后装厂商对汽车内部数据协议的破解,这就导致后装产品获取汽车内网运行数据、走向真正的智能驾驶之路愈发艰难。
而MINIEYE的志向显然不止于此,作为ADAS技术厂商,要想分食未来自动驾驶的大蛋糕,则必须与主机厂紧密合作,从前装领域与车身的各项协议打通,实现真正的数据流动和智能化。
因此带来现金流的是后装产品,但是MINIEYE的各项布局和动作都集中在前装领域。据了解,MINIEYE已经与美国通用签订技术开发合同,与小鹏汽车开发视觉感知模块的合作也在进行中,在本次技术交流会上,MINIEYE也与万象科技达成合作,将联合开发AEB技术,双方合作的产品将于2018年量产。
这家创业公司目标就是在 ADAS 技术供应商市场赢取一席之地,这份勇气可嘉。
不管是自动驾驶还是 ADAS 领域,传感器是关键的技术环节。传感器方案分为两种,一种是雷达,包括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微米波雷达,另一种就是视觉传感器,即包括MINIEYE在内的国内ADAS厂商大多采用的方案——摄像头传感器。
谷歌和百度采用的激光雷达方案,虽然受天气影响比较小,但是却面临着价格昂贵,难以走入量产市场的问题,据钛媒体了解,仅一台 64 线的激光雷达成本就达到 70 多万人民币。相比之下,摄像头传感器则亲民得多,而且,对于图像、数字和标识的识别,摄像头传感器仍然有其擅长之处。
国内已经有大批ADAS技术团队看到了这一点,通过低价摄像头方案进入该市场的也有很多,例如中科慧眼、极目科技等等,但从前装市场切入的几乎没有。除了前装市场的研发流程长,协调环节多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国外零配件巨头对供应市场的垄断。
以对标成果为例,MINIEYE的报警率已经达到Mobileye的95%,那么其有没有可能进入国产主机厂商的前装体系呢?吉利研究院院长刘卫国讲得十分含蓄,或许代表了主机厂商目前在采购环节的普遍状态,
“对于吉利来说我们是自主品牌企业,我们更希望能够用到的是本土一些供应商跟我们开发,大家知道目前虽然我们用的还是绝大多数都是国外的所谓比较大牌的供应商给我们供货。但他们对我们现在的需求也慢慢的适应,就是我们快速的发展,所以对本土企业的需求肯定的,我觉得大部分主机厂会使用本土供应商的产品。我们不排斥使用大牌,要看这个技术是不是适合我们的产品。”
在MINIEYE创始人刘国清看来,他们的机会在于国内尚没有一家本土的ADAS前装供应商(实际上已经有从环视领域切入的纵目科技)。但是同样不能忽略的是,国产自主品牌受限于售价,对ADAS技术的引进也呈现出有心无力的状态。
“很多自主品牌公司的汽车是十万块钱左右,十万块钱车型里边,装ADAS实际上说白了有很大的压力成本。” 中瑞交通安全中心总监陈超卓告诉钛媒体。
即便是在一些高端车型当中采用ADAS方案,主机厂商们基于成本结构的考虑,走的也都是批量采购的路线,而这块市场的供应商阵营也早已被国外企业占据。钛媒体了解到,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配件供应商博世集团去年的年度营业收入达到706亿欧元,汽车配套业务占到60%左右,而且其拥有自身的辅助驾驶系统方案,博士自身的双目摄像头方案与目前主流的单目摄像头方案各有千秋。
而且,MINIEYE的对标对手Mobileye也已经在市场上耕耘多年,其成立于1999年,占据了全球超过90%的市场份额,与很多零配件巨头进行了合作,包括博世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尔福。
除此之外,MINIEYE与Mobileye采用的都是单目摄像头方案,单目摄像头的优点是识别距离远,加工方便,但是需要建模和数据积累。Mobileye引以为傲的就是经过十几年的积累,形成了千万级别的海量数据库,而且Mobileye自有研发的处理芯片也在价格上占据着可掌控的优势,据环视方案供应商纵目科技创始人唐锐透露,Mobileye的芯片成本在30美元左右。
这可能也是刘国清迟迟未能公布前装方案价格的原因。当被问及与Mobileye有多大百分比的价格差距时,刘国清表示不好讲清楚。但是其坦诚,对于已经实现大规模供应的Mobileye来说,对方的成本优势已经很明显了,而且Mobileye采用的是自主研发芯片的方案,更有助于进一步控制成本,而国内厂商不大可能重新开一套芯片产线。
“价格差”可能是国产ADAS技术团队的机会
在本次后装产品的对标过程中,MINIEYE派出两辆测试车辆,一辆从深圳总部出发一路西行,一辆从南京研发中心启程一路向北。两辆测试车辆共经过16个省份和直辖市,行驶里程8909公里,北至哈尔滨,西至云南。
刘国清表示,之所以要将测试路线拉得这么长,是为了尽可能地覆盖更多的工况。包括天气、路况、光线、温度、车型……等等,希望能够证明MINIEYE产品能够在复杂的工况下与Mobileye实现对标,而从对标结果来看,甚至在有些工况下优于对方,比如颠簸,农用车等中国特色的场景。
互联网的发展进入下半场,模式创新几近枯竭,而拥有核心壁垒并能够发现应用场景的技术创新正在得到青睐。从这个角度来看,包括MINIEYE在内的国内团队的机会正是通过技术实现的本地化服务。
据钛媒体了解,MINIEYE有45辆数据采集车每天在全国8个地区采集数据,每天积累的量在1.5TB左右,公里数大约一万公里。
“中国的场景有驴子拉车的,有三蹦子,有电驴子逆行的。这个什么场景都有,在中国的话这个本土团队会做的很好。” 中瑞交通安全中心总监陈超卓表示。
甚至说,这种本地化不一定完全体现在技术上,也包含了解决方案的定制、沟通效率等环节。
而在技术打造的壁垒之外,价格差仍然是一条高效可行的路径。几年以来,汽车产品陆续降价,原因不外乎大量车企涌入带来了竞争,在陈超卓看来,走价格差异路线,或许对于MINIEYE来说,也是一个巨大机会。
纵目科技唐锐告诉钛媒体记者,ADAS技术过往大多应用于中高端车型当中,而近1-2年,正在以每年100%的速度向中低端普及。而对于MINIEYE来说,如果能够顺应这股潮流,推出相对低成本的方案,帮助这些企业完成ADAS技术的供应,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塑造的品牌的机会。
这需要MINIEYE在技术上持续优化的同时,完善一套控制成本的流程。中国自主主机厂商与合资品牌同时采购一套零配件方案,却比合资品牌售价更低,原因正是国内主机厂商借助了牺牲利润、加强管理等手段。
这对于MINIEYE来说,是一个启示,也是一个机会,启示在于通过流程控制成本,而机会在于,国内主机厂商要想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则需要借助本土供应商的快速成长,其在早期有相当的动力与技术团队们抱团取暖。
“你一定得有成本优势,你如果没有成本优势,没有技术优势,我认为行不通。” 中瑞交通安全中心总监陈超卓表示。
总的来说,无论从技术研发还是规模体量上,国内技术团队此时向Mobileye等国外企业发起挑战,都看似不够成熟,但或许如刘国清所言,机会已经到来,应该把所有的东西都投入进去。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