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对内容创业者来说,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可能就是百家号和百度联盟联手打造的“百亿分润计划”以及阿里UC头条的“W+量子计划”的正式推出,毕竟在今日头条和企鹅媒体平台分成已经颇为可观的情况下,又有两家巨头加入了对内容创业者的扶持大军。
在经过一段时间观察,这两家后来的平台可以说非常令人失望。很多朋友反应在平台上所获得的分成非常低,文章也几乎没有什么推荐,不少人甚至抱怨将要直接放弃掉这两大平台了。
在此之前,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这两大平台能不能为内容创业者带去流量?毕竟对内容创业者来说,平台是否有分成,很多时候不一定是必要的,但流量却一定非常重要。
百家号的内容主要通过百度新闻和手机百度进行分发,UC头条的内容则通过UC浏览器。这都是一些比较重要的移动产品,用户量级都已过亿,日活相比今日头条也不差,可以说并不缺流量。而在两家的官方的宣传中,也有不少在很短时间内就获得极高流量的内容账号。
但我们可能已经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印象中今日头条的内容已经相对比较低质,但没想到作为后来者的百家号和UC头条内容还要更加低质。
我们常常吐槽机器分发存在弊端,但我想百家号和UC头条出现这样更加低端的内容生态,这恐怕并非简单的只是因为机器推荐原因了。两家平台在探索将推荐引擎作为新内容分发模式时,今日头条是他们模仿学习的一个对象,但恐怕别人产品中的真正精髓却并没有学到,很大程度上,他们现在甚至成为了一个四不像。
写这篇文章,其实更多是希望能探讨下内容平台如何能真正帮助内容创业者。下面这几点理由虽是一些个人看法,但我想如果你是内容创业者,可能将会感动深受。
同样是内容扶持,UC头条和百家号没有对内容生产者进行区分
无可厚非,眼下是内容创业最好的时期,然而内容创业却由于定位的问题可以被分成两大派系:站长系和新媒体系,这里并没有任何贬低的意思,但这的确就是当下的现状。
第一类是逻辑思维、新世相以及那些专注生产原创内容的新媒体创业者,这类创业者很多原本是在企业里,后来组建团队或独自创作,相比传统媒体有着更为灵活的内容生产模式,他们大多也都有优秀内容创作能力。所追求的更多也是一种影响力变现,毕竟无论是会员收费、活动营销还是定制原生广告,都离不开影响力。所以无论在任何平台上,几乎都保持了一致的内容调性,并且具备比较鲜明的特色。
而第二类则是诞生于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的内容创业者,他们更多追求的是通过流量获得平台的广告分成进而最终实现变现,这就是PC时代的中小站长的翻版,通过大规模的批量生产低质内容获取流量,然后再想办法将这些流量变现。仅以“同门会”为例,这个组织仅在今日头条上拥有上万个账号,几乎覆盖所有的分类,每月的分成可以到百万元级别。一些平台上甚至还有通过机器生产内容的创业者,这里暂且不进行更详细的叙述。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态。但我们要知道虽然这些内容能为平台带来相当可观的流量,但其实他们也算是平台的寄生虫,太多了就会造成机体的损伤。而据我所知,今日头条其实一直对第二类的内容生产者深恶痛绝,并安排了专门的团队对这些内容进行打压,很显然今日头条并不鼓励这样的内容生产者。例如给到的分成系数相比其他内容品类要低,账号等级也比普通账号更低,内容违规时受到的处分也更严格等等。
就具体内容分发平台而言,无疑拥有颇为可观的流量,但平台上内容创作者彼此之间是需要争夺这些流量的。低俗、情感、搞笑、娱乐这类内容,再配上一个夸张的标题党,不管在任何平台都能获得非常可观的流量和推荐,没办法,这就是机器推荐的弊端所在。
而当低质内容占据整个生态圈时,相对来说高质量的内容所分润到的流量势必会大量减少,整个平台的价值必然会悄然崩塌。所以如果完全依靠机器,那么必然会出现UC头条和百家号当前所面临的困局,内容生态完全崩坏。
这是UC头条和百家号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没有对两大体系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区分。对所有的内容创作者一视同仁是平等的体现,但对真正追求流量分成的内容生产者其实没必要进行刻意扶持,因为他们本来就能够借助平台规则获得足够高的流量。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对生产相对小众品类内容的内容创作者来说,他们才是急需平台扶持的对象,毕竟在争夺流量和用户关注度上,绝大多数新媒体创业者很大程度上是处于弱势地位。
对内容平台来说,最需要做到的就是一个平衡的把握。如若不然,其结果就是短时间内诞生了一个比今日头条内容更加低质的内容生态。而当你只能收集到用户对这些没营养的低质文章的兴趣标签时,这对一个推荐引擎分发的内容生态无疑是灾难性的。
同样是机器推荐,UC头条和百家号的冷启动可能落后了一个时代
很多内容生产者在今日头条上获得不小的流量,但到了新平台之后,同样的内容却鲜有人阅读。好比l来说,在个性化推荐的机制里,数码一直是科技领域比较受大众欢迎的品类,所以这里以「雷科技」为例,眼下他们的内容在UC头条和百家号平台上貌似并没有获得推荐引擎的青睐。
不久前该账号运营者罗超刚在朋友圈宣布「雷科技单月在今日头条和企鹅媒体平台累计分成已经接近7万元」。按照1万阅读10元分成计算,这样量级的收入意味着每月雷科技的文章在两大平台上产生的阅读数已高达7000万。
对绝大多数内容创业者来说,单月7000万的流量可以说将会使他们拥有远超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影响力,而雷科技并不是今日头条和企鹅媒体平台上的唯一能获得如此高分成的内容创业者,还有不少单月分成是雷科技数倍的内容创作者。
而雷科技转向UC头条和百家号之后,由于百家号和UC头条刚开通分成不久,所以没办法考量单月的分成。但根据我连续数天的观察,雷科技在UC头条和百家号两大平台上,同样的文章每天的总阅读数只有今日头条和企鹅媒体平台的百分之一。
其中12月6日,更加出现百家号文章发布成功率只有不到50%,UC头条5篇文章累计阅读数没超过200的尴尬局面。
这背后的逻辑就在于冷启动没有处理好,也就是文章刚发表出来之后,内容基于用户兴趣标签的推荐。我们要注意的是,无论是今日头条还是企鹅媒体平台,在初期发展时,都相当重视引导让用户使用社交媒体账号登陆(当然现在更多是在建设平台自己的账号体系)。因为对新用户来说,平台一开始很难拥有他们的兴趣标签,这个时候社交媒体会是一个非常值得参考的标准。
而UC浏览器和手机百度都是工具属性极强的产品,用户基本用完就会走,虽然平台有大量用户行为数据,百家号更是号称拥有超过200万个用户兴趣标签。但由于缺乏账号体系,所以很多时候对具体某个用户的分析可以说是非常尴尬的。因为每当用户更换一部手机,甚至重新安装App时,之前积累的数据都可能将会全部彻底丢失。
在两大平台在增加信息流之后,用户的使用时长和频次都有了极大提高,但即使这样,平台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让用户建设一个相对完善的账号体系。简而言之,平台对用户还不够了解,这最终使得优秀小众创作者的内容完全得不到精准推荐,用户所阅读的文章可能也不是基于他们的精准兴趣,而这就是为何我们会认为两大平台内容更加低质的关键原因所在。
同样的内容分发,UC头条和百家号还不能直接跨入到信息分发2.0时代
最近一个流行的观点就是“信息分发开始进入2.0时代”,基于用户兴趣的推荐引擎将成为未来最为主要的信息分发模式。从眼下各平台的发展路径上来看,这确实是一种不可逆的趋势。移动端屏幕在变小,用户同样也在变懒,对更为精准的信息推荐需求自然也会越高。
阿里巴巴和百度在个性化推荐技术上的积累,这是我们不可否认的,这些技术几乎深入到百度、阿里巴巴产品的方方面面。虽然推荐引擎有技术上的积累,但从一开始,UC头条和百家号相比今日头条弱势之处,绝对不会是来自于技术,至少技术上大家并没有太大的差距。
对UC头条和百家号来说,他们其实面临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就是直接从1.0时代跨入到了2.0时代。可能几个月前还一直是传统的内容分发模式,然后突然就加上了信息流,直接开启了2.0时代,对内容推荐这块缺乏一个积累的过程。
可以说,这次的跨度中间缺乏一个有效的过渡阶段。要知道在今日头条发展初期,其内容推荐的精准度几乎和现在的UC头条、百家号一样的糟糕。但今日头条当时却做了一件事,通过分析文章在其他平台尤其是微博上的热度来判断这篇文章应不应该被大范围推荐。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一篇很优质的内容,可能因为分类的小众,以及没有足够大众的兴趣标签,所以没办法被机器推荐很好的分发出去。比较典型的就是早期的大象公会,他们的内容在头条上所获得的阅读数远比微信公众号要低。
这个时候今日头条做的一件事就是引入了“热度”的维度,全网抓取这篇文章的传播情况,例如微博上有多少条评论,文章被多少媒体转载了,出现在门户的哪个位置上等等各类维度,当然也包括文章在头条平台上的传播,最终综合起来形成了一个热度的概念。文章能不能被大范围的推荐,很多时候完全取决于这个热度。
后来头条号生态的出现,内容出现了大爆炸,类似的内容很可能会看到无数篇,所以头条慢慢也取消了这个维度,而这个时候头条本身所积累的用户行为兴趣数据标签已经足够了。还有很多通过人工干预解决机器推荐弊端的策略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但对UC头条和百家号来说,没有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恐怕很难将内容个性化推荐这件事真正做好了。当然,这也并不是完全没有解决办法。毕竟当下百家号和UC头条的文章在有人工干预时,还是可以获得不错的推荐量,但这终究不会是常态。
最后,我想说一下,其实对内容创业者来说,平台通过给予保底分成提供一些扶持计划,这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但我们都知道,这样的扶持在未来的某个时间节点很可能就会戛然而止,值得依赖的其实还是推荐引擎的分发。或许,对UC头条和百家号来说,可能还需要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