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有人说,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即将取代现今多数的劳动力,大多数主流专业人士(医师、律师、会计师等)都认为自己不会受到影响。我们提供谘询或参与研讨会时,总会听到专业执业人士表示,例行性工作可能由机器接手,但还是一定会需要真人专家,来处理需要判断、创意、同理心的棘手工作。
然而,根据我们的研究及分析,这些专业人士恐怕还是会受影响。我们预计,接下来几十年间,传统的专业工作将会崩解,将大多数、甚至是所有的专业工作都交给专业程度较低的人、新类型的专家、或是性能高超的系统。
我们已经进行大约一百场的访谈,对象并非主流专业人士,而是八项专业领域里的领导人及新进供应商,这些领域包括:健康、法律、教育、审计、税务、谘询顾问、新闻、建筑,以及神学。我们的重点放在最新科技已经能做到哪些事情,同时也深入接触超过八百个相关资讯来源,像是已出版的书籍、内部报告、线上系统等。大量证据显示,专业工作已开始出现根本的变化。
目前,美国每月造访WebMD网路(旗下包含多个健康网站)的人次,已经超出每月实际就医看诊的人次。而在争议案例方面,每年eBay买卖双方有六千万件争议,是透过「线上争议处理」的途径来解决,而非透过律师及法官来处理,足足是整个美国法庭体系每年案件数的三倍。2014年,美国税务单位收到的税表当中,有将近五千万份是运用线上报税软体制作的电子税表,而不是依靠专业报税人员来制作。线上社群「维基房屋」(WikiHouse),则是让使用者设计房子,列印出来之后按图组合建造,成本不到5万英镑。2011年,梵蒂冈也发出首张数位出版许可,给名为「告解」(Confession)的应用程式,这个程式能帮助人们准备告解内容。
我们相信,这些只是少数的早期例子,显示专业服务正在出现根本变化。在专业机构中(公司、学校、医院),我们看到趋势正在转向,从针对每位客户或病人量身打造独特的解决方案,转向服务标准化。有愈来愈多的医生开始使用检核清单,律师开始依赖判例,顾问也开始采用一套固定的方法。而到了最近,也逐渐转向系统化,运用科技让专业工作能自动化执行,有时候甚至改变了专业工作的执行方式,包括工作流程系统、透过人工智能来解决问题等。更根本的改变是,一旦专业知识及技能被系统化之后,就可以放上网路,常常可以成为可收费的服务,但有时也会免费提供,而且基于开放原始码运动的潮流,偶而(但愈来愈常见)是向一般大众开放。目前已有许多线上专业服务的例子。
认为专业不会被科技取代,通常是基于两项假设:一是认为电脑无法做出判断,没有创造力,也没有同理心,二是认为,提供专业服务必然需要这些能力。这种主张的第一个问题在于实际状况。我们的研究显示,如果把专业工作分拆成一些组成部分,会发现其中许多部分只是例行工作,而且是以流程为基础的,其实并不需要判断、创造力或同理心。
第二个问题则在于概念。如果一心认为只有具备感情、创造力和同理心的人类,能提供专业顾问创造的成果,通常这想法是基于我们所谓的「人工智能谬误」(AI fallacy),也就是认为机器唯一能打败最佳专业人士的方法,就是去模仿这些专业人士的工作方式。这种想法的错误,在于忽略了以下事实:庞大的处理能力、大数据及杰出的演算法,这些要素结合在一起之后,早已打败了专业人士,而这些系统并没有复制人类的推理和思考。电脑系统已在种种困难的比赛中打败人类的最佳好手,对于法庭判决预测的准确度也高过律师,而运用完善的医学历史纪录,对于流行病疫情发展的评估也已比医学科学来得准确;这些例子都是性能高超、不必思考的机器所创造的成绩。
我们往往倾向支持像这样运用科技来推动改变,很重要的原因是,在目前的组织运作方式下,专业工作问题重重,愈来愈显得费用过高、运作不透明、效率低落,而且无法为所有社群带来同样价值。大多数的先进经济体,都很忧虑健康照护成本节节升高、司法公平、现行教育系统效能不足,以及稽核人员无法看出并阻挡财务丑闻。这些专业都必须改变。科技也许可以迫使它们改变。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