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出租车市场博弈互联网+

最近打车软件的日子不好过,Uber在广州、重庆刚因无照经营被查,后脚滴滴、快的洛阳办事处就被查封。以“分享经济”为特征的打车软件,几乎在国内外都遭遇着政策和人气的冰火两重天。

最近打车软件的日子不好过,Uber在广州、重庆刚因无照经营被查,后脚滴滴、快的洛阳办事处就被查封。以“分享经济”为特征的打车软件,几乎在国内外都遭遇着政策和人气的冰火两重天。然而对于打车软件和政府主导的出租车行业来说,双方都在暗中探索救市之道。

出租车市场博弈互联网+

这次命名为“惊雷”行动的专车整治,据说是交管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的严打。Uber被查一周后,首次发出声明。相较之前的“不理睬”政策,这次Uber称与有关领导达成“更规范、更完善”的共识。打车软件们屡获风投对互联网+的押宝,坐拥用户支持的呼声,就差行政规则的这道坎儿了。最近Uber请了奥巴马的精选策略师来管理其经营策略,新推出的推销主题是合作,而不是对抗。

打车软件纷纷上马以拼车为主题的公益项目,和“人民优步”一样,5月7日登陆杭州的“滴滴快车”提供非营利性搭车服务,乘客分摊车主的成本,软件平台不收取费用。滴滴、快的合并后,并未沿用已有的“一号快车”的拼车项目,而是选择另起炉灶。实际上,这正是打车软件暗中继续扩张规模的表现。由于专车登记车主如不超过200万人,基本不可能形成可持续力,因此打车软件都在加紧扩张。尽管软件平台不以盈利为目的,但目前的非营利性搭车项目依旧处在行政管理的边缘地带。

另一边,高喊严打的行政部门也在暗中布局。有的想要开发自有打车软件,伦敦传统的黑色出租车更新换代为新款电动车,制造商正是被吉利收购的一家出租车制造商。吉利有意在新制造的出租车中嵌入软件公司的开发软件,以抵抗Uber给出租车业带来的冲击。有的意欲招安第三方打车软件,5月份上海市交通委推进出租汽车信息服务平台,滴滴、快的等第三方打车软件都将接入平台,所有渠道的叫车服务由平台统一调配,出租车司机承接打车软件业务后,顶灯由“空车”转为“电调”字样,避免扬招乘客受误导。

到目前为止,打车软件、出租车司机和交管部门三方的关系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出租车司机发现了打车软件的“欲擒故纵”,比起收入增长,特许经营的政府保护更为有力和持久,于是世界各地的出租车司机们都开始和打车软件反目了。而动辄以查封示威的交管部门,迫于提高效率和改进服务的大势所趋,开始主动与打车软件交涉合作。5月13日,浙江义乌开启出租车市场改革,打破现有出租汽车经营模式和行业环境,建立由市场调节的出租汽车准入与退出机制,政府收取的营运权有偿使用费逐步取消。而在国外,菲律宾交管部门为Uber设立了名为“交通网络车辆服务”的全新服务类别。

一旦出租车市场出现了高于行业的服务水平和效率,行政手段管控很难让市场再回到原有的水平。交管部门只能意识到,出租车市场并不是遭到了打车软件的威胁,而是之前受到了过度保护。打车软件很有可能成为放开私车出租市场的关键因素。既然车辆营运应当受到监管,那么下一步改革中,就会有更多隶属于打车软件公司的司机获得商业牌照和保险,出租车市场的扩大是在所难免了。(田楠)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