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征宇曾经创造了“商务通神话”,商务通的奇迹,并不是靠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也不是创造了新型赢利模式,所以,今天他必须面对的是,产品创新、产品线延伸、市场与品牌的开拓等等他原来没有来得及想的一系列问题。
张征宇是商务通神话的缔造者。依靠商务通起家,在1999年至2002年间连续4年占据中国掌上电脑销售额第一名,在最火的1999和2000两年里,曾经创下一年卖出200万台的纪录,一年销售额高达几十亿元人民币。2001年6月以来,恒基伟业经历了裁员、高层震荡和进入无线业务几项重大变革的冲击,似成强弩之末。
但张征宇要创新,恒基伟业要将商务通神话进行到底,于是,在创造新神话的使命感驱使下,张征宇亮出了两个高难动作,一个是通过推出记易宝来分餐外语培训市场,一个是进军手机市场与该方面的先行者争食。
然而,市场反映出奇地冷——2002年10月,恒基伟业推出记易宝后,市场反应非常平淡,因为缺乏广泛的市场宣传,人们对这种类似学习机的产品无法产生购买兴奋。而从2003年9月17日到10月17日,恒基伟业推出第一款智能手机整一个月,这款手机卖得并不好。在国美、苏宁这样的大连锁店里,这款产品甚至根本没的卖。
张征宇:要将商务通神话进行到底?
商务通:少而又少
2002年,商务通的销量是20万台。面对市场的雪崩,商务通无法挽大厦之于将倾,而整个PDA行业也无法制止该市场的颓势。
“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这句广告词曾经成就了恒基伟业以一款商务通产品连续4年占据中国掌上电脑市场份额第一名的辉煌战绩,如今,呼机少了,商务通也少了,惟独手机,还没有少。
这是为什么?
价值!任何商品必须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重性的学说,时至今日仍然是极具价值的理论。
在这三种产品中,因为手机具有了无线通讯这样一个最具价值感的特征而使它风靡市场并不断走向成熟,而呼机与商务通,无论人们在它们身上再玩上多少花样,因为没有提供更强大的“使用价值”而无法望其项背。
这就是真理——商品的真理:实用+好用+大众化市场+产品线延伸+无限的营销空间=真正的营销。
于是,我们看到,尽管张征宇使尽浑身解数要为商务通的继续占有市场而绞尽脑汁,但是,他无法和真理抗衡:
第一,当商务通在自己身上“延伸”相继推出“连笔王”和“短信王”后,它的“王”位其实已经难保;
第二,当张征宇将PDA细分到警务宝典、保险通、法务通、税务通、工商通、记者通、城际通、点菜通等五花八门和不一而足的产品后,其实就更不能产生一种基于整合意义上的市场效应了。
也就是说,在商务通上加点儿彩头,不好使;把商务通切碎了卖,还是卖不动。因为无论你怎样推陈出新,PDA就那么点儿基因,没有后劲,没有前景,缺乏空间,无法拓展——基于产品自身的功能限制。
就像呼机,当初有人开玩笑说那个挂在我们腰间的东西,在美国是给牛用的。而当玩笑成了现实后,人们更应该做的是,严肃地反思自己的作为。
而张征宇没有,他仍然活在他的神话世界里。他甚至幻想着那神话的再次出现。而如果剥去商务通神话的神秘外衣,在那几乎一捅就破的玄机里,其实是“掠夺式营销”的“商务通版”。
PDA,一种电子记事本,在张征宇那里摇身一变就成了“掌上电脑”,偷换了概念之后的“概念化营销”,本身就带有虚夸和浮华,终于使张征宇找到了最好的“营销组合”——概念行销+名人代言+渠道铺张+广告狂轰烂炸
= 掠夺式营销。不计成本的广告投入,不惜血本的市场扩张,短期行为和轰动效应,眼球调度和强行USP,红极一时后名落孙山……
商务通,怎么能行得通?
商务通,怎么就不能少?
凭借着时运和战术配合(一种近乎于“赌”的市场推广和渠道经营)而缺乏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长远思考,从一开始就把张征宇推上了很高的领奖台。而当他必须而且应该从那个台子上下来时,他找不到台阶,他甚至不想从那上面下来,这,就是问题的全部。
无法走下神坛的张征宇,凭的是一种类似于草莽英雄的企业家精神(人的精神因素)使商务通创造了昙花一现的奇迹,而不是靠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物的因素)使其获得畅销不衰的原创力,更不是恒基伟业因为深谙市场原理和价值规律而创造了新型赢利模式(规律的因素),所以,他必须面对的是,产品创新、产品线延伸、市场与品牌的开拓等等他原来没有来得及想的一系列问题。
而我们目前仍然看到的是,张征宇无法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因为他似乎从来没有设计过它。在残酷地掠夺了市场资源后,他的地盘也被瓜分——除了老对手快译通、联想、名人以及惠普以外,PDA竞争对手再一次猛然增多,而且更加强劲。目前已有世界第一大掌上电脑厂商Palm和日本夏普进入中国市场,索尼这样的掌上电脑巨头也虎视耽耽。恒基伟业身后的对手们都在谋求突破,汉王现正在发展自己擅长的产品代工业务,快译通则着力自己的强项电子辞典。恒基伟业在PDA市场上的优势已微乎其微。
兵败如山倒,很可怕的一种结局;更可怕的是,兵败的原因是什么?承认失败,得有勇气。找到失败的原因,靠的是智力。而张征宇显然是一个既有勇气又有智力的人。
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记易宝:一根稻草?
2002年9月19日,国内几家报纸刊出了恒基伟业公司为其新产品“记易宝”所做的招商广告,该公司希望征召全国范围内有实力的代理商加盟其阵营。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后,恒基伟业又一次高调出击。
三流的企业进攻市场,做销售;二流的企业发现市场,做营销;一流的企业创造市场,做品牌。张征宇称自己是拿了六年前开始开发的“秘密武器”,努力在原有PDA市场的边缘试图创造一个新的市场,寻求更大的价值宝藏,以维护自己的行业领先地位。
是的,张征宇进入的,对他而言真的是一个新市场。在这块市场上耕耘,其实要比PDA更难:
其一,1999年推出商务通时,恒基伟业的主打人群是700万拥有手机的商务人士,“现在记易宝的目标人群显然大得多”,全国学习英语的人群约有2.55亿人,而且每年以2000万人的速度递增。在这样大的市场上挖潜,它的目标顾客怎么划分?怎样锁定?如何吸引?显然就是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
其二,和张征宇看到的一样,是有“很多人肯掏几千元甚至数万元去上新东方英语学校”,但是,掏些钱将“精确记单词,一生忘不了”的记易宝买回去,就不用上新东方或者说胜过新东方吗?如果学外语就是根据记忆曲线将单词记牢那么简单,那问题可真就简单了。
其三,“教育市场是极具潜力的新兴市场”,这谁都知道,而问题是,相对于先行者而言,恒基伟业是个地地道道的迟到者,类似于记易宝的产品并不鲜见,产品区隔“记忆曲线”其实是个模糊的概念。
于是,就是这样被张征宇独自看好的“新兴市场”和“新产品”,第一是缺乏原创性而门槛太低,第二是因为定位太泛而犹如大炮打苍蝇,第三是仍带有“花拳绣腿”之嫌而令人想起“掠夺式营销”——“与电子辞典和复读机的被动记忆单词的工具相比,这款吸收了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对国人英语记忆力研究成果的‘记易宝’,具有一些独特的双向交互的应用功能,突出功能之一便是可以根据学习水平等因素动态测定学习者的记忆曲线,并在最佳的记忆时间点提醒使用者复习”,张征宇强调的这种“细分”在经过了一年的市场推广之后,并没有引起消费者的关注,于是,关于这块市场的“爆炸性增长潜力”的预期,也因反应平平而落空。
在自己已经衰落的品牌上延伸,在别人已经做透做深或者做秀做臭的市场上“深翻地”,恐怕要徒劳无益。
于是,记易宝并没有成为“第二桶金”。和商务通一样,因为产品的功能覆盖无法形成购买兴趣,它的市场覆盖和渠道策略,也就更无法“激活”已经是鱼龙混杂的教育市场了。
问题的关键是消费者的清醒,他们不再像商务通时期那么“老实”、“听话”和“顺从”了,他们不仅会对PDA顿生疑窦,他们甚至已经学会捂紧了钱袋来与掠夺式营销做一次最后的斗争,那挑剔的眼神儿和戒备的心理已经形成的“阵地”,非独特的功力而无法穿越的。
手机:新奶酪?
“即使一年只卖20万台商务通,也足够养活公司的所有人马。但公司要发展,必须要做手机。”张征宇如是说。
“必须要做手机”的张征宇,并没有看看那已经是白热化的手机市场。截止到2003年7月底,信息产业部公布的当年上半年手机市场统计数据显示,国内手机库存高达3500万台。8月份,由于非典影响,并非以手机分销为主业的神州数码,因为手机库存导致当季度财报巨亏。
在这样的背景上,张征宇表示,现在没有能力和国际大厂竞争,他们第一步的目标是1%的市场份额。事实上,1%的手机市场份额也意味着至少100万台。张征宇把手机市场盈利的临界点定为10万台。
而对于如何达到10万台这个临界点,来自恒基伟业的解释说,“我们有400万商务通用户。新款手机可以把所有以前商务通的资料备份到上面。所以一定会有足够多的老用户选择使用我们的商务通手机。”
这也就是说,还是靠“吃老本儿”。
“要发展公司”的张征宇,凭的是PDA+手机模式,要为自己赚得“第三桶金”。
恒基伟业给自己的定位是“中文手持式信息处理设备和服务提供商”,隐约中,已把手机的概念包含其中。在“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的时代,PDA和手机还是井水不犯河水,即使出现“短信王”后,PDA仍是手机的“伴侣”产品,仍然要依靠手机进行无线通讯。但市场的反应是,用户觉得同时带着商务通和手机“太麻烦”,“二合一”甚至“三合一”的产品,才是市场新的需求。
在张征宇看来,手机商务通与商务手机相比,更代表了市场方向。比如大家希望手机有手写输入功能,当然包括有按键输入功能,希望它有商务、简单电话簿功能。再比如短信用户越来越多,很多用户现在还不会发短信,只会收短信。为什么?因为他不会用手机按键输入汉字。商务通没有出来之前,有按键输入汉字的PDA,像日本、台湾地区生产的PDA,但用户必须用五笔、拼音按键输入汉字。手写的出来后,那些产品就没有了市场。因此,有手写功能的手机会替代没手写功能的手机,这是一个必然趋势。
张征宇是同行中首先发现手持无线信息终端(手机与掌上电脑合二为一的产品)市场潜力的,并如愿成为惟一拿到了“手持无线信息终端经营牌照”的国内厂商。
“面对竞争对手的贴身肉搏战,如果不尽早寻求创新,只有死路一条。”这是张征宇在经历掌上电脑市场肉搏战之后的切身体会,也是他此次进军手机市场的用意所在。早在一年前,他就开始思索寻求PDA市场下一个兴奋点。
但是,一方面,未来的市场会朝手持式信息处理设备发展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清晰;另一方面,现在的手机大户们早已经在产品创新上走得太远,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喧嚣过后,手机大跃进的冬天就会降临。
一方面,像张征宇这样现在才开始做手机显然为时太晚,更没有任何的优势可言。另一方面,张征宇想利用现有的优势,把手机和商务通相结合,做一款二合一的产品,试图在发挥商务通优势的同时,开拓出一个新市场,其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说他这个产品代表未来手机发展趋势的预言,就只能是一个预言。
我们看到,张征宇刚刚找到了商务通手机的新卖点“手写输入”没几天,诺基亚就在广告中将手写功能“附加”了;而张征宇尽管是惟一拿到“手持无线信息终端经营牌照”的国内厂商,但是,因为其品牌不仅无法与三星、诺基亚等国际品牌竞争,就是与国内手机大户相比,无论是产品的美誉度还是产品的差异化都无法相提并论的商务通手机,想赶手机的大集,看来是大势已去。
也就是说,对于张征宇和他的恒基伟业而言,推出手机商务通势在必行,它是恒基伟业保持可持续发展、不被淘汰的一条出路,但是,对于整个手机市场和PDA全行业而言,究竟是朝哪个方向深入地发展,不能主观臆断,不能想当然,更不能一厢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