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优化了全球资源的配置,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水平,但它是一把双刃剑,在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其中最明显的是,外贸摩擦在不断增多。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渗透到各国经济的方方面面,而其对不同国家的影响又各不相同。
由于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时期,所受到的影响更为突出。比如日益频繁的外贸摩擦,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十分“头疼”的事。
产生外贸摩擦有三“元凶”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尤其是加入WTO以后,我国对外贸易迅猛增加。但与此同时,我国与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贸易摩擦越来越多。自1979年至今,共有34个国家和地区发生了673起针对或涉及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措施调查案件。其中反倾销案件600起,其它案件73起,涉及4000多种商品,影响中国企业出口贸易额约191亿美元。尽管影响中国外贸摩擦的主要是发达国家,但其它发展中国家也不容忽视。在有些领域,我国与其它发展中国家产生的贸易摩擦,可能在涉案金额上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但在发生次数上却在迅速增加,甚至超过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摩擦。
我国频繁产生外贸摩擦的原因很多,既有国外的环境因素,也有自身的缺陷,尤其以下三个方面值得我们关注。
1.贸易保护主义是贸易摩擦的罪魁祸首。贸易保护主义是随着贸易的产生而产生的,有贸易就有保护。任何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都希望自己的保护多一些,对方的保护少一点,但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是自由化,其标志就是关税税率总体的降低及非关税壁垒的减少。据统计,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美国的加权平均关税由11.6%降至4.8%,欧盟的加权平均关税由11.9%降至5.1%,日本的加权平均关税由16.2%降至5.5%,其它发达国家的关税也都大幅度下降。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也依国际贸易的发展形势,逐渐走上了贸易自由化的道路。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协助下,许多发展中国家积极进行关税和贸易体制改革,降低关税税率、削减非关税壁垒,减少了许多贸易保护政策。然而贸易保护主义在许多国家依然存在。它们在国家安全、保护就业、民族产业、社会环境等各种外衣的保护下,采取技术壁垒、反倾销措施、保障体系等。这些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必然引起相应的贸易摩擦,这也是我国目前遇到外贸摩擦的主要原因之一。
2.我国出口量的大量增长,招致了荒谬的“中国威胁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的外贸总额出现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尤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方面,增长更为迅猛,“中国制造”产品风靡全球。同时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招商引资政策的实施,外国资本和技术大量涌进中国。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纷纷来华投资建厂,中国正快速向“世界工厂”迈进。于是发达国家(特别是日本和美国)的一些人便认为,中国的崛起夺走了他们的国际市场份额,吸走了他们的资本和技术。他们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将本国的经济衰退、失业和产业空调化归咎于中国。2004年10月20日,在“日本企业在北京投资发展研讨会”上,日本前通乡省大臣深谷隆司先生明确提出了日本普遍忧心的问题:大批日本企业来中国投资发展,会不会造成日本本土企业的空调化?尽管“中国威胁论”是荒谬的,但是却迎合了一些国家的利益集团,这些集团据此向本国政府施压,迫使政府采取政策对“中国制”产品进行进口限制,从而导致了中国贸易摩擦的增多。
3.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还相对较低,经济结构依然落后,存在着产业组织分散、出口产品档次低、对国际贸易规则不熟悉、知识产权淡薄、政府职能尚未彻底转变等弊端。而且我国出口的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产品的生产技术含量低、规模小,很容易一哄而上自相残杀,造成出口秩序混乱、低价倾销,最终招致外国政府的贸易壁垒,于是各种各样的贸易摩擦便随之而来。
应对外贸摩擦有三“招”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更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意识到,进军海外市场将获得更开阔的业务空间。于是如何应对外贸摩擦的问题,开始倍受中国企业关注。那么这其中除了包括更多地了解反倾销条款,以及对方的贸易规则和法律程序,以下三个方面更是中国企业应积极采取的措施。
1.尽快转变观念,与时俱进
受我国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人们的观念很难一下子转变到市场经济上来。于是为了消除导致贸易摩擦的体制和制度因素,深化企业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就变得异常重要。比如,按照WTO规则的规定,政府部门必须公布所有有关法律和规章,建立询问站,外国公司和政府可以利用这些询问站,取得任何服务部门规章的情报,他们必须把有关服务业规章的任何变化通知WTO组织;要遵守WTO贸易自由化原则,按照加入WTO的承诺逐步开放国内市场,建立有效机制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国内企业正当地参与国际竞争,树立国际化观念,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相应的制度。
2.洞悉并参与完善国际贸易规则,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
我国之所以频繁遭遇国际贸易摩擦,大多是进口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壁垒造成的。通过有效地双边和多边谈判,并制定规则来约束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是我国化解外贸摩擦的重要途径。
在参与各种谈判中,根据贸易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调整和完善国际贸易规则。比如,完善WTO的中性规则,即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容易滥用对成员国的不利规则,尤其是争端解决规则和反倾销规则。剔除其中不合理、不公平的条款,减少这些规则中存在的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的漏洞,避免发达国家利用这些漏洞限制我国产品的出口及挑起对我国的贸易摩擦。在约束方面,一要完善约束发达国家的规则,约束发达国家切实履行开放市场的承诺,使其进一步开放其国内市场,特别是纺织品和服装市场的准入政策,还有削减农产品的补贴等等。二要完善约束发展中国家的规则,WTO组织成员国中,不仅发达国家存在贸易保护主义,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也日渐增多,主要表现在高关税、多种形式的非关税壁垒等。
实践证明,自WTO成立以来,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时有发生,其争端解决机制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研究、掌握并充分利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对像我国这样刚加入WTO组织的国家来说,非常重要。
3.调整经济策略,建立外贸摩擦体系
如同SARS时期我国建立了疾病控制中心一样,我国的政府和企业必须调整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战略,建立应对体系,解决国际贸易中出现的摩擦问题。
首先要强化市场经济意识;其次要改变过去一味鼓励出口的单一外贸战略。“出口至上”的战略不仅招致进口国的保障壁垒,增加外贸摩擦,又在一定程度上损失了国内的大好市场;第三,政府应指导企业建立现的企业制度,规范国际化的企业行为;第四,改革行业协会体制,发挥行业协会在应对国际摩擦中的作用。国内大多数企业在发生外贸摩擦后,不积极应对,甚至不知所措,其实这都是企业单打独斗的恶果。在国外,钢铁有钢铁协会,汽车有汽车协会,甚至做绿豆的都有绿豆协会。发生贸易争端了,不是一个企业的事情,而是整个协会应该应对的工作,协会的声音和力量要比一个企业大得多,而我国的行业协会体制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解决国际贸易摩擦的需要。所以我们首先要整合每个行业的协会组织,其成员应该既懂行业知识,又了解国际规则,配合专业律师为本行业企业在外贸摩擦中提供专业服务。同时,行业协会应了解会员的业务情况,并随时通报国际市场的信息及贸易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