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财经5月26日北京讯 “德隆引发的问题暴露了金融与企业结合的危险。我建议在这方面更应严加监管,不能让所谓的金融和企业结合体影响到我国未来金融环境的稳定。”在今天举行的“新经济理论主题研讨会暨郎咸平新书发布会”上,搜狐财经首席经济顾问、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进行了主题演讲,并再次
就“企业做大还是做强”的话题进行了精辟的阐述。
金融和产业搭配不好会造成突然崩溃?
早在今年初,郎咸平教授曾就“企业做大还是做强”的话题在搜狐网撰文指出:中国企业不是不能做大做强,而是中国企业只要做大做强,成本就很可能失控,而造成企业后续经营困境。企业做大的原则是在做大的过程中必须“精益求精,控制成本”,否则很难做强。
郎咸平教授昨天主讲的题目是《政府应该严加监管国内逐渐成型的类金融控股公司》。郎咸平解释,金融控股公司在目前的中国是不存在的,而所谓类金融控股公司有几大类:第一个是德隆、新希望、海尔等集团,是企业控股金融机构;第二种类型的类金融控股公司是金融企业控股其他金融机构,比如香港的几家银行。类金融控股公司的问题主要来自企业资金与金融资金结合。
“类金融控股公司是最类似金融化经营的催化剂,我国目前的企业不需要这种催化剂。德隆引发的问题就是金融与企业的结合。我甚至认为在这方面我们应该有一个先瞻性,由小见大。我建议在这方面我们更应该严加监管,不能让所谓的金融和企业结合体影响到我国未来金融环境的稳定。”郎咸平说。
郎咸平表示,企业集团如果在金融和产业方面搭配不好,造成的结果往往是突然的崩溃。德隆的多元化策略几乎被全国所有的集团公司采用:一方面发展实业,一方面在金融业。而企业盲目做大做强的结果必然是变卖财产,放弃偏离主业投资,减少投资规模,注重企业的信息流。“事实上,真正的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目的一定要有业务的互补,通过业务的互补,创造了稳定的现金流。”
企业集团不应从事金融业务
郎咸平表示,对类金融控股公司要由政府进行严格的监管,更具体一点,根本就不应允许企业集团从事金融业务,企业就好好搞生产,两者要绝对分开,这样反而有利于中国未来的经济成长。
对与类金融控股公司可能会发生的问题,郎咸平认为,首先是资本充足率的问题,即集团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相互持股,增加了资本重复计算之嫌,也增加了监管的难度。其次是财务杠杆风险问题,如果母公司和子公司利用相互担保方式由金融子公司套取贷款,而只要有一家子公司经营稍有不慎,其风险即刻传播到母公司或其它子公司。这里所谓的金融风险也是金融风险转嫁到金融子公司的问题。
“由于股权结构过于复杂,资金缺乏监管。这么多子公司与金融公司之间相互担保借钱,但是钱最后都会回到控股股东的手上,这是类金融控股公司一定会发生的现象,我们一定要未雨绸缪。”郎咸平说。
郎咸平称,目前国内的金融控股母公司主要负责人多为金融业务门外汉,但他们往往又是下属金融公司的实际决策人,掌握了资金的调度权和日常经营决策权,但监管部门对其缺乏任职资格的监管。因此由于金融知识的缺乏,故意违规操作,往往会产生重大的金融风险。
郎咸平的结论是,中国企业走到这一步,存在着太多的未知性,即企业在逐渐做大的过程中通过多元化产生的问题是层出不穷的。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会加速企业的败亡。为维持金融的稳定,应禁止产业和金融结合,对所谓的类金融控股公司由政府进行更严格的监管。
中小企业板发展取决于执行和惩罚是否到位
对于有记者提出的关于中小企业板推出的问题,郎咸平表示,目前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的标准是一样的,包括保荐人制度也还是比较到位的。香港创业板保荐人制度比香港主板制度严厉得多,保荐人在香港主板作用不大。但另一方面,创业板创办以来股价一直跌,很多创业板公司想到主板去。这说明中小企业板将来要想做得好必须要有执行,还不仅仅是指法规问题,还包括如何确保股东利益。因为让股民参与才有可能生存。如果缺少执行和惩罚,中小企业板的未来就将令人担忧。如果可以做到这点,重建股民信心还是有前途的。
今天下午,随郎咸平主讲的“新经济理论主题研讨会”一同举行的,还有由东方出版社出版的郎咸平三部新书的发布活动,郎咸平的三部新著为《整合》、《运作》、《操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