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CEO天天泡

CEO,你一直很忙,像一台机器不停地转,找个间隙座下来吧!随手泡上一泡、喝上一杯,梳理一下打结的思绪、放松一下负重的心情。

公司里,对与错的观点都在你这里碰撞、真与假的信息都在你这里汇聚、善与恶的脸孔都在你这里呈现、好与坏的用心都在你这儿游说,你的心境成了公司正邪较量的角斗场。

乱花渐欲迷人眼,你有无数种选择、也有无数条路可走,面对纷繁复杂的人和事,你免不了会产生幻象、错觉,甚至失聪,失去明察秋毫的本领。座下来吧,喝上一杯,提提神、醒醒眼。

用数字说话

如果都用数字说话,不管你的官当多大,权力也会显得苍白;不管事情多么复杂,结果也变的很简单;不管问题多深奥,最后的结论都很浅显。总之,原本模糊的东西都会变的很透明。

现在,品牌的价值可以用金钱来体现,道德的水平可以用指标来衡量,智商的高低可以用分数来比较,空中传播的图像、声音、光线等等,自然与社会的东西,全都是数字的一种表象。在企业管理上,还有什么东西不可以变成数字呢?一切问题在追根究底之后,都是表现为数字,最后也只剩下数字。而这些能否做到,关键看我们对管理的细化程度、认真程度、负责程度及操作水平。

这种数字就是量化管理,也叫理性管理,是脱下感性的外衣后,呈现出来的管理最真实的东西。数字最公正,如果都用数字说话,问题藏不住、没人敢不服。

管人的办法

社会上的腐败之风,暴露越来越多之后,很多人都提出了自己的管人“高见”,抛开体制的问题不说,在这里,我介绍一种古代的“管人”方法,它仍然适用于现在的企业。

古代管人有“德、刑、薪”之说,意思就是“品德教育、严刑峻法、高薪厚禄”相结合实行管人。举毛泽东时期的治国方略为例,当时全国十亿人民的思想可以说是染红祖国江山。“万众一心”是那个时期的真实写照,当时的红色思想除了靠“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时时讲”进行反复教育之外,同时还实行“严刑峻法”的手段。“枪打出头鸟”,五十年代初就打了当时的巨贪刘青山、张子善这样的高官,他们虽然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也立下了不小功劳,但国家根本没有给他们像现在流行的“死缓转无期转有期再转监外执行”等保命的机会。因此,在这之后的三十几年里,在中国这片红色土地上,腐败像恐龙一样灭绝了,就再也没有“前赴后续的刘青山、张子善”之类了。

客观的讲,那段历史值得品味,但不值得回头去走,也很少人愿意再来一遍,虽然当时做到了“德、刑”两点、但因缺乏“薪”而没有达到治国的最佳效果,还难以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因为人的本性都希望过自由富裕而非一穷二白的生活。这里,我认为更值得我们称赞的,应该是新加坡开国之父李光耀先生所推行的做法,他的政府对官员说:“给你们高收入,但必须留一部份由政府保管,并且跟你们不断强调:若大家能清正廉明,到时可领走一笔丰厚的收入,足以让大家富裕一生;但你们一旦违规,政府则分文不给,你们不仅身败名裂且生活再无着落”。“德、刑、薪”的完美结合、强力推行,使李光耀先生成为小国家里走出来的世界级领导人。

“德、刑、薪”古为今用,教会企业CEO管住人、管好人。

管理连环扣

这道理谁都懂,能当CEO的就更懂,可为什么在企业里,大家都在叫“管理脱节了、脱节了!”呢?

什么叫脱节?上下级之间思想行动不一致是脱节、部门之间各做各的是脱节、产品满足不了市场或客户的需求是脱节、制定的计划与实际进度不相符是脱节等等。

管理脱节的责任在哪呢?基本上都在CEO或主管的身上,因为他们是管理的“操盘手”,只有他们具有造成管理脱节的机会。一个部门如果没有制订工作计划,或者制订的计划与公司的总体计划不一致,或者本部门的计划与相关部门的计划未协调等等,就足以造成本部门发生管理脱节,从而导致公司管理脱节。站在公司的立场上,如果公司对各部门的功能没有进行合理分割,工作没有合理归口,跨部门的工作流程没有理顺,各部门的工作接口没有明确,或者各部门的工作规划没有充分协调,各部门间的互相支持与制约关系没有建立等等。总之,公司工作顾点不顾面、顾前不顾后或顾后不顾前、顾局部不顾整体的时候,公司管理就脱节了。还有一种情况,公司的规划、体系、方案等制定的很好,都能互相兼顾、面面俱到,在执行的过程中,发生一些实际偏差、延误等异常情况也很正常,但问题就出在,如果这时没有人及时去做相应的调整,哪怕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它都会造成影响全局的后果,古话说“牵一发而动全身”就是这个道理,整个公司管理就脱节了。

做到管理连环扣,也就形成了管理链,各个主管抓住链的一端就能控制链的活动;各部门的管理链纵横交错就形成了公司的管理网,CEO就是撒网人,这张网能撒多远、张多大、捕什么,就完全看CEO。

管理就是‘合适就好’

搞企业管理的人,特别是做管理咨询的人,经常刻意为企业管理赋予新意、对企业管理进行艺术化包装,使企业管理的方式方法、内容手段等具有更高的商业价值。

今天在大陆,企业的“病症”特别多,所以企业的“医生”也特别多,名种管理培训、讲座、咨询、顾问等应有尽有,让人眼花缭乱应不暇接,再加上许多“江湖医生”把企业的胃病诊断成胆病、小病说成大病、重病说成癌症等危言耸听的“处方”之后,导致了有些企业“病”急乱投医,如果其中有些企业服错了药,企业要么痛上加痛,要么小病变成大病、大病还真变成不治之症,结果可能应了那句 “企业不变革是等死、变革是找死”的怪论。因此,企业应该充分认识自己,遵循“最适合自己的管理就是最好的管理”。

首先,要选择有效的管理:不同的企业,其规模、基础、资源、人才、销售等都不可能完成相同,既使行业相同、产品相同的企业,当别人实行事业部制时,你也可能更适合于直线职能制;别人有设研发中心,你不一定要有;别人请了美国麦肯锡,也许你只要靠自己就可以了。

其次,要选择准确的定位:别人的企业基础牢、资源好可以选择高目标,而你的企业刚起步就不能去比;别人的企业也许因为政策性强、产品是终端,而需要唱高调精包装,你的企业可能受政策性影响小、又是材料商,就不必盲目跟随;别人的企业搞多元化一条龙,也许你的企业就适合专业化单项目经营。

第三,要选择合适的人才:别人的企业拥有博士后,专家队伍,他有他的目的、他的意图,而你的企业性质决定了,也许更适合请有经验的人,可以把对文凭的要求放在第二位;别人是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比例超过30%,而你的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人才比例可能达到10%就可以。

最后,要选择恰当的营销:别人做品牌、建网络、做广告等等,但也许你更适合去精心做品质、做工艺、做服务;别人适合薄利多销也许你的产品决定你不能走这条路。

总之,不管你采用哪种“新、奇、特”的前沿管理方法,还是采用经过历史证明行之有效的传统做法、或是学习哪种管理工具手段,或是聘请哪路专家高手,只要你不人云亦云、不攀比、不赶时髦,理性看待自己、分析自己,最重要的是对自己量体裁衣和对症下药。

新进管理人员存活法

任何企业都避免不了引进新的管理人员,但是如果没有给这些新人创造生存环境,没有采取些保护新人的措施,结果经常是不仅新人无法存活,还会缩短老干部的“寿命”,又破坏了公司原有的和谐气氛。

告之新人入乡应随俗:几乎的新人刚进入新的单位时,都有一种看不惯的感受,再加上“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心理作用,新人经常是将自己以前的一套经验做法,急匆匆地搬到新单位去套用。新人只想让企业改变原来的做法,却无法调整自己以前的做法,只希望改变企业而不能改变自己,这种全盘肯定自己和全盘否定企业的做法,充分暴露了新人思想简单、操之过急、经验不足等缺点,新人就不可能在新单位存活了。新人刚到新单位,首先要调整自己,只有去适应企业、发现问题、最后才能合理有效的改善企业。

告诉老干部水涨船更高:不管新人进来是任谁的上司、谁的下属或取代谁的位置,如果公司有一个负责人出面,对有关联的老干部都一一谈过,坦诚跟每位老干部交待清楚招新人的目的、给大家带来的机会、带来的竞争、大家要如何正确面对、大家要如何帮助新人等等。这时情况会变的好很多,新人的透明打消了老干部的顾虑,新人可以得到更宽松的环境和帮助。

对新人换位包装:如果新人进厂确实是准备替代某个老干部,而对老干部又没有新的安排的话,这时新人的身份确实不适合马上公开。可以将新人放在与将来任职相关联的岗位上,或暂时以总经办实习人员的身份,安排到各部门了解情况,等新人对任职岗位的工作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新人基本融入后再行调动。

不管新人有哪般能耐,他在新环境都是脆弱的,只有受到精心的呵护,他才能生存,也只有新人的健康成长,才能确保公司巩固旧力量、增加新力量。

每天仅需片刻,让自己宁静地座在茶室里,独立的、理性的想通一件事情,做出一项决定就够了。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