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荣智健:资本经营拓市场

据福布斯杂志公布的统计资料,在全球480位资产超10亿美元的大富豪中,今年上排行榜的中国内地企业家是“中信泰富”董事长荣智健,其身价近10亿美元。

  荣智健祖籍江苏,是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之子。他1942年生于上海,1959年毕业于上海南洋模范中学,后考入天津大学电机工程系攻读,毕业时适逢“文革”,被送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一个水电站接受“劳动教育”,8年后调入北京电力系统搞研究工作,1978年南下香港创业,仅仅十几年即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他的经营之道主要是巧妙运作资金,不断拓展市场。

  只身南下赴港闯世界

  1978年荣智健南下香港时,先凭借父亲荣毅仁在香港积下的几十万资本,与两个堂弟开办电子厂,生产电容器、电子表等,后转产集成电路和电脑随机存储器,由于他曾长期在内地工作,熟悉国内电子产品市场,因而他生产的产品总是适销对路,获利丰厚。后来该厂被美国一家电子公司高价收购,荣智健即将这部分资金,在美国合资开办加州自动设计公司,不到10年,资产即从10万港元飚升至43亿港元。1986年荣智健正式加入中国国际投资者(香港)有限公司,出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当时他提出两个先决条件。第一是由他选用人才,他说:“恰当的人才是一家企业成功的首要因素,企业管理并不是一个人的事,全凭整体分工合作。”第二是授予他相当权力,毋需事事请示。这是为了适应国际商海激烈竞争的需要,便于随机应变。

  “移形换景”收购“泰富发展”

  荣智健任香港中信总经理后,第一件大事是提出收购国泰航空股权,但受到了董事局许多人的反对,在香港和北京都议论纷纷。荣智健坚持认为,国泰航空当时很赚钱,而且很有发展潜力,因为香港要稳定繁荣,处处都靠运输,不是轮船就是航空,而国泰公司在航空方面已有几十年经验,信誉也很好。父亲支持他这个大胆的设想,于是1987年2月,中信香港以13亿港元购入了国泰航空的12.5%的股权。这是中信香港首项大投资,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次投资行动,是很成功的资本运作。

  接着荣智健设计了一项更大更巧妙的资本运作,他用“移形换景”法,收购一家香港上市公司,然后逐步注入中信名下资产,这样就可以把中信在港依赖借贷部分的投资,巧妙地将债务承担转到上市公司。他调查研究后认为,曹光彪控制的泰富发展公司是合适的收购对象。为了转移视线,提议同时收购香港电讯部分股权,后又增购港龙航空股权。成功收购之后,“泰富发展”就更名为“中信泰富有限公司”,荣智健任董事长,成为中信旗下的上市机构,在适当条件下,便可以注入中信资产了。1990年6月,荣智健把中信名下的12.5%国泰航空股份,作价28亿余港元,悉数注入中信泰富,接着又将20%的澳门电讯作价2.5亿港元,注了进去。

  “小蛇吞象”吃掉“恒昌企业”

  恒昌企业是多元化大型非上市公司,旗下有7家全资子公司,其中最主要的是经营汽车和零售业的“大昌行”,当时年营业额高达100亿港元,集团名下各类物业在1990年底就超过了30亿港元。这是一个庞然大物,中信泰富要收购恒昌,实在是以小吃大,因而当时被讥为“蛇吞象”。荣智健遇到了极大的困难,第一是集团内部有人不同意,第二是中信泰富没有如此庞大的资金。但他决心坚持干到底,一方面最大限度调集中信泰富的流动资金,另一面通过各种途径联合友好共同动作。1991年9月,荣智健终于策划成功,收购了恒昌97.12%的股权,其中中信泰富占36%,其余由各合伙人李嘉诚、郭鹤年、郑裕彤等投资,以李嘉诚所占份额最大,荣智健个人也占了一份,为6%,有12.55万多股,若以每股收购价330港元计,则他需负担4.9亿港元。派息后恒昌股值大减,中信泰富发新股,又用现金换取李嘉诚等合伙人手中全部股份,不久就完成了全面收购资产值70多亿港元的恒昌企业,而所用资金净额才40亿港元。恒昌成为香港中信的合资附属公司后,通过中信进军内地市场,主要从事汽车的贸易、维修、零件供应和食品零售。

  接下来,荣智健又把资金运作指向房地产业,接连打了几个漂亮仗。1993年3月,中信泰富与太古地产联手,以成交价28.5亿港元投得一块贵重商业地,计划建120万平方米商业中心,另有停车位达400个的停车场,于1997年落成。

  1994年2月,中信泰富又以34亿港元现金及1.5亿港元额外款项,购入香港兴业国际集团的愉景湾物业发展及有关业务的50%权益。这儿除可兴建住宅区外,还有愉景港高尔夫球会、游艇会、康乐会、水陆运输等等,因为接近大屿山新机场和市区,发展前景广为看好。展望前程,荣智健非常乐观,他认为香港可带动内地的发展,内地的发展又推动了香港的经济,他将为此作出更大的贡献。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