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WTO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国内竞争国际化,国外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抢占市场份额,与国内企业进行着面对面的竞争。而另一方面,随着关税等传统贸易壁垒的逐步降低,一些国内企业凭借着成本价格等优势,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在部分行业内甚至出现了国际竞争国内化的新特点,使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更加丰富多彩。
根据行业生命周期理论,在行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应该采取不同的竞争战略来参与竞争,以便获得更大的发展,而进入国际市场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战略选择。所谓国际化战略是指企业将其具有价值的产品、技术和资本转移到国外市场,从而创造新价值的举措。大部分企业采用的国际化战略,是把其在本国开发出的具有差别化的产品销售到国外市场,从而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果在国外市场上拥有竞争优势,而且降成本的压力较小时,企业采取国际化战略是非常适宜的。
一般来说,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有两个目的:一是获利,国际化经营可以使企业获得满足国外市场对本企业产品或者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的机会,扩大本企业产品的销售范围,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二是稳定,国际市场对企业产品或者服务的新需求,可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起到稳定的作用,不至于受到国内市场周期性变化的巨大冲击。而中国经济对外开放以来,在外国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在促进产品和服务的出口和国民经济向国际经济迈进的过程中发挥出日益突出的作用。然而经营活动国际化的企业面对着的是一个比国内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且远为复杂的国际市场,希望进行国际化的企业在制定战略计划和战略措施的过程中,不仅要认清自身的战略优势和劣势,还必须充分了解国际环境的特点和各种环境因素,才能制定出适合企业特点的国际竞争战略,在国际化经营活动中立于不败之地。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企业活动的国际化是国际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然选择,然而即使中国加入了WTO,世界市场留给中国企业跨国发展的战略空间仍然是非常有限的,如何在非常有限的市场空间内“突出重围”,扩展企业发展的战略空间,是企业必须面对和认真选择的重要课题。只有以全球性的可持续发展来带动企业的增长,才能使企业真够能够突破国内市场的禁锢,突出重围,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在全球经济的大市场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国际化经营的企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企业在决定将业务向国际市场扩展之前,必须全面而充分地了解国际环境的现状和发展动态,这是国际化经营战略获得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因此,需要从国际贸易体制、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行业环境等方面,对国际化经营时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明确国际市场存在的机遇和威胁。
1、国际贸易体制
国际化经营的企业的目标是国际市场,因此需要了解国际贸易的格局和体制,主要包括关税和传统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新贸易壁垒、汇率等需要关注的内容。
关税是一国政府对进出该国的产品所征收的税金。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外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的关税壁垒和许可证、配额等传统非关税壁垒的门槛正逐步降低,但是由于中国企业的出口产品价格往往较低,短期内对国际市场的冲击较大,因此经常受到外国的反倾销调查,以此保护其本国产业和国内市场,制约中国进口产品的竞争。从目前中国的对外经贸形式来看,越来越多的国家对更多的中国商品发起反倾销调查,使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面临的形式越来越严峻。
加入WTO后,虽然中国基本上迈过了传统的关税贸易壁垒这道出口门槛,但是以技术壁垒为核心的形形色色的新贸易壁垒的门槛正在逐步提高,将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最大障碍。所谓新贸易壁垒,是相对于传统贸易壁垒而言,是指以技术壁垒为核心的包括绿色壁垒和社会壁垒在内的所有阻碍国际商品自由流动的新型非关税壁垒,它将逐步取代传统的贸易壁垒,成为国际贸易壁垒的主体。而在中国外贸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将使中国的贸易环境趋紧。近几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构建了以技术法规、标准和认证等技术要求为主要方式的新型市场准入体系,并日益严谨和完善。这种技术差异和差距形成的市场准入门槛,对我国的出口构成了技术壁垒,而且有不断调高的趋势,削弱和制约了我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和发展空间。但是从中长期来看,一旦企业的产品突破了技术壁垒,有可能使没有达到要求的竞争对手的竞争力得到削弱,使产品的出口显著增长。环境壁垒也叫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一国为保护环境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贸易措施,使得外国产品无法进口或者进口受到一定限制,从而达到保护本国产品和市场目的的一种非关税贸易壁垒,主要包括国际贸易协议中有关环境的条款、国际环境公约、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制度。针对欧盟在《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简称ROHS)的绿色壁垒和WEEE,对中国产品出口欧洲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然而目前仅有少数中国企业在认真解决上述问题,今后向欧洲出口的前景不容乐观。
汇率对国际贸易带来很大影响。由于国际贸易需要将一国的货币兑换成为另一国的货币,而各国货币价值经常会波动,而销售和交货与收回货款存在时间滞后的问题,汇率的改变有可能使国际贸易所得到的利润化为乌有,甚至形成亏损。因此,企业需要考虑在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销售产品时,采用哪种货币结算,还需要考虑人民币汇率上升将导致出口产品成本升高的对策。而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这一改革对外贸易的短期
影响虽然不大,但将会对中国经济带来深远影响。然而,专业人士预计,两年内人民币对美元预计将升值8%左右,可能对出口带来实质性的影响。
2、政治法律环境
目标国政府的政策,尤其是针对外国企业和外国产品的政策,对国际经营环境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企业从事国际化经营活动既要遵守不同东道国法律的制约,又要遵守世界范围内的共同的行为准则。国家的政治法律环境是否有利于外国商品的进口和投资,各个国家有很大差别。企业要进行国际化经营,需要考虑目标国政治的稳定性、贸易或投资条约和协定,对外国企业和外国商品的态度等等,以便提前做好准备。
3、经济环境
企业进行国际经营时还必须研究相关国家的经济状况和经济动向,包括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及其分布、国际收支、集团贸易及区域经济等问题,以便明确市场规模及发展前景对企业产品的接受程度。
4、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
通过对气候与地形、自然资源、人口状况、基础设施、教育水平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调查,来确定对产品的接受程度。
5、行业竞争环境
除了国际宏观环境外,进行国际化经营的企业,还需要了解目标市场中是否存在着相同的行业、竞争对手和产品,是否存在替代品的竞争,从而确定竞争战略选择。出口对象国行业的有关信息,对制定战略决策更为重要。
正是由于国际环境的复杂性,企业在进行国际化的战略决策时才需要异常慎重。在通常情况下,一个生产性企业在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一般是采取出口,国外投资以及全方位的跨国生产和销售的方式来逐步演化,在对外部环境进行了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国际市场的主要环境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及今后的发展趋势,还需要重新审视企业的内部环境,以明确企业的优势和劣势,进而使选定的国际化战略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的优势,避开或者克服企业的劣势,最终使国际化战略目标得以实现。
作者徐新跃:大连理工大学MBA,目前担任大连三洋制冷有限公司生产统括本部副本部长兼生产管理部部长,负责公司生产经营相关联工作的统筹管理,具有比较丰富的实战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
邮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