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末,一篇名为《深圳,你被谁抛弃?——从“候鸟北飞”看深圳的危机意识 》的文章在网上发表,在深圳引起极大的反响。作者通过深圳两大金融机构平安保险、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迁至上海;全球500强之首的沃尔玛将把采购总部由深圳北迁到上海;在中国四大通讯设备商“巨大中华”(巨龙、大唐、中兴、华为)中的中兴和华为传言要“弃”深圳而去等事件,旁证博引的写出洋洋洒洒万言文章,引起网上“谁抛弃了深圳”的大讨论,受到深圳市民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特区发展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2003年初的一个中午,一位客户在深圳某豪宅看楼,销售人员的热情服务和对产品的满意使客户几乎下决心落定,但发展商(国营企业)的收银人员因正在家中休息要到上班时间才来。客户便要求销售人员带她去看房,施工人员因为客户看房占用施工升降机影响工作与销售人员发生争吵,使客户尴尬离去。这位客户在路过另一个豪宅时,顺便进去看看,销售人员带客户看样板房时,施工人员将已经装上升降机的推车拉下,先保证客户看房,热情的服务与对客户的尊重使客户当天就落定购买了两套房子。
前不久看到一则消息,曾经称霸世界拳坛,收入3亿美元的泰森宣布个人破产,媒体将此归结为泰森无节制的花天酒地,但忘了在泰森的身边有一群所谓的经纪人、理财人员、教练和工作人员,他们都干了些什么?
以上三件事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如果从企业营销的角度看,都反映出了一个共性问题即市场导向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全员营销。
什么是全员营销?
随着现代企业的市场自由竞争加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而“营销竞争力”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之一。谈“营销竞争力”,首先应革新一个观念,即由以前依赖市场和业务部门做的营销工作,应革新为所有部门所有同事的“全员营销”管理概念。
那么何为“全员营销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营销。
市场营销是如此基本,以致不能把它看成是一个单独的功能。从它的最终结果看,也就是从顾客的观点看,市场营销是整个企业的活动……企业的成功不是由生产者而是由顾客决定的。(彼德•;杜拉克)
著名营销大师科特勒将营销定义为:营销是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提供出售,并同别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获得其所需所欲之物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当集体所有人员和部门都能为顾客利益服务时,其结果就是整合营销。
全员营销即指企业所有员工对企业的产品、价格、渠道、促销(4P)和需求、成本、便利、服务(4C)等可控因素进行互相配合,用最佳组合以满足顾客的各项需求(即指营销手段的整合性);同时全体员工应以营销部门为核心,设计、生产、财务、行政、管理等各部门统一以市场为中心,以顾客为导向,进行营销管理(营销主体的整合性)。所有员工关注或参加企业的整个营销活动的分析 、规划和控制,尽量为顾客创造最大的需求价值,使顾客满意度最大化,使公司从中获得市场竞争力,取得长期利润及长远发展。
“全员营销”首先是“营销手段的整合性”管理,全体员工对4P、4C等因素的理念理解及行为配合。对产品的理念理解,应该清楚产品的市场需求、开发背景、产品质量等,因为这样全体员工才能对产品有极强的关注心,这样易于将理念转变为行为方式的整合,这样能形成全员对产品的宣传与推动作用;对价格的理念理解应该清楚产品的目标定位,它吸引的是哪类或某几类消费群体,这样的消费群体消费实力如何,易于接受多少的价格空间及指数。这样能让全体员工关注产品的成本、利润空间,极大地将“企业是制造利润的机器”这一理念变为全体员工的行为方式,全体员工会切实推行如何降低成本、提高销量的具体举措;对渠道的理念理解应该是根据目标定位选择适合产品销售的渠道 ,以便于最大化为消费者提供购买的便利性,这样的理念理解能最大化地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为消费者提供足够的便利性以致产生更高的销售量;对促销的理念理解是采取促进销售的各种手段调动一切能量资源推动终端销售额的提高,此点理念理解应该以“服务”为中心,以服务推动终端消费者的消费附加值,这样能最大化地吸引消费者以便提高销售量。
“全员营销”其次是“营销主体的整合性”管理。其一:主体部门必须以“营销部门”为核心(以“市场”为核心)开展工作,任何其它部门的工作都要服务于“营销部门”的工作;其二、营销部门的工作应以“营销的观念”来规划本部门的资源 ,以使最大化服务于部门职责,以推动公司的“整体营销”利益;其三、非营销部门也应该将本部门的工作以营销观念来规划,以营销的市场竞争观念来开展工作,这样能最大化地提高部门工作效率。其四、非营销部门员工应该在单位面积时间里开展“营销活动”的实践,这样能有效地让同事理解营销的观念与方法。更为关键的是能进行“市场危机”教育,部门员工能有效地理解市场部门的困难度及重要性,同时能有效地将“部门主体”及“公司员工主体”进行有效整合以推动营销工作的开展。
反观前面的例子,曾经有一本《我的生活与你无关》的书上市时在深圳卖得很火爆,是“深圳人写,写深圳人”的小说,深圳人在宣布“我的生活与你无关”时,同时也承认“你的生活与我无关”,这种现代意识显然很符合商业社会的需要,但在深圳表现出一种极端却让人感受到这个城市的残酷与冷漠,深圳媒体曾经做过“我是深圳人”的调查,结果即使是有深圳户口的人大多数都不认为自己是深圳人,那种感觉有如深圳市政府门前的那头老牛,拼命向前拉,拉的却是一个没有根基的大树墩,这座暗含深圳精神的“孺子牛”雕塑竟然成了今日深圳心态的真实写照。
而那两位销售人员为客户提供的同样服务却因为“别人”的因素得到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更可悲的是世界拳王,用他的拳头让一群人富了起来,却将自己打倒在了拳击台外。
全员营销既是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将员工个人发展目标与企业目标统一到营销这个核心上,以期达成共同的市场发展结果。
全员营销——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深圳的经济实力不可谓不强、投资环境不可谓不好、人员素质不可谓不高,但是由于其城市发展过程中政府全员营销的不足而被“抛弃”;
那位没有得到客户认可的销售人员不是专业水平差、不是服务不好、也不是她所销售的产品竞争力不够,只是由于其所处的营销环境出现了偏差而导致销售的失败;
泰森的竞技水平不是不高、周围的人也够专业、创造的价值也是绝大多数人无法想象的,但由于这些人都抱有各自不同的目的,于是泰森便成为他们赚钱的工具,最后落得个破产的可悲下场。
中国的房地产开发热潮始于80年代末。房子俏销,当然就顾不上什么营销。1993年国家开始宏观调控,海南、胶东半岛等地,在短时间内就呈现一片萧条;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因庞大的城市人口或外销支持,有较强市场承受力,开发热潮仍继续了一段时间才出现明显的供过于求。供需偏离使许多楼盘深陷苦境。经历近十年风雨洗礼的开发商们才开始感觉到营销的重要性,并尝试着让营销介入到房地产经营中。于是就有了这样的现象──房子建好(或基本建好)才想到营销,销售不畅才想到促销,促销不力才想到整体的营销策划。这种与规范的房地产营销几乎完全相反的现象说明房地产经营还很不成熟,开发商脑子里的“营销”仅仅是“想办法销售”,不知道完整营销为何物。
深圳,曾经是全国房地产学习的榜样,其市场竞争之激烈已经到了刺刀见红的地步,开发商拼完位置拼环境,拼完环境拼户型,拼完户型拼价格……当能拼的都拼完时,市场进入了细节营销的时代。而房地产开发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全员营销(服务)的作用开始逐渐显现。
房地产的根本属性是安居乐业,因此顾客群体分布和涵盖面都比较大。但更重要的是,众多的品牌关系利益人在顾客群体中编织成了一张大网,在各自的接触点上影响着目标顾客群体的消费决策。因此,管理顾客与品牌的接触点,是全员营销的关键。
销售的某些环节的个人行为;隐藏在正常交易程序背后的一些环节等。都可能成为影响企业营销的环节。就房地产营销来说,当一位顾客准备购买一处房产时,他往往会邀请亲戚朋友一起参观,出谋划策。他们的建议会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产生重要的作用。如果他准备购买某房产公司的物业时,却正好看到或听到了这家公司的负面信息(有时可能是以讹传讹的),而另一家企业的正面信息就会吸引他,于是这位顾客可能就会放弃购买这家有负面信息的公司而另行选择。
社会的各层面的接触点上,分布着由媒介人士、房地产同行人士、供应商群体、政府行政权力机构以及同业竞争对手等关系利益人。在大家尚不富裕,一次购房失误可能会使家庭遭到灭顶之灾时,业内专家、资深人士和权威公众对企业及其产品的评价,会使目标顾客群体把他们当作权威来信奉,对“专家”的评价就更是奉为神旨。而房地产公司每一个员工都是社会人,都是一个社会信息点,其信息的传播与直接面对客户的服务准确与否都可能影响到营销最终结果。
在信息爆炸的现今社会,房地产开发规划、设计、施工、技术、管理、推广等都不足以成为企业长盛不衰的市场核心竞争力,由于房地产受开发周期长,不可控因素多的特点,今天的创新点也许明天就会过时,你的核心优势可能不等面市就已经在市场上出现。这就决定了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在软件上寻找核心优势。房地产开发投诉多是房地产市场特有的现象。这种现象颇引人深思。从表面看,造成这种情况是因为许多项目预售时承诺太多,交房时不仅不能兑现,还存在诸多其它问题。实际上,归根结底还是开发企业的营销意识没有更新,服务观念不够,难免不被越来越精明的购房者抓住把柄,进行投诉。
技术可以学,设计可以移植,施工可以照搬,推广可以拷贝,但全员营销是靠企业理念和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形成的,是无法复制的。企业全员营销一旦为市场所接受,就会迅速形成独有的竞争优势,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