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民营企业在适应市场经济体系方面的原始优势,已经得到了极限的发挥。不过,随着规范市场经济体系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以及其它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如何促进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必然会引起管理专家们的重视。我认为,管理研究的最新成果必须直接服务并指导企业的经营管理,这样才能体现出管理理论和观点对于市场的实际价值。 早几年出版了《大败局》一书,该书作者对中国一些本土企业的溃败作了深入的研究。但是,近几年来失败的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国民营企业却越来越多,甚至包括一些实力强大的著名企业,这种趋势并不因作者对经验教训的总结而有所减缓。 “德隆事件”印证了香港学者郎咸平预测的准确性,今年更是接连指点内地著名民营企业,虽然其是以“非法侵吞国有资产”为旗帜,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参与论战。 我认为,市场经济说到底是利益规则对称的经济,资源价值得到最大的体现和合理的利用是市场经济存在的基础。在市场经济体系中,既然存在经营行为,就必然会有资产的增长或者流失。国有资产出现流失也是正常情况,并非一定要提到“上纲上线”的政治高度。 当然对于那些利用职权恶意侵占国有资产、损公肥私的行为,必须从法律制度和企业制度上予以规范。郎先生的“保姆侵占国有资产摇身变主人”的观点,确实令人耳目一新。姑且不论其论据的可靠性,但这种现象应该引起国家资产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但于我本人而言,关注的重点不在国有企业资产如何流失,而是由此引发了对于如何经营民营企业的思考。事实上,国有企业对于中国大部分的普通老百姓来说,由于福利制度的缺失,不能带来什么实在的保障,因此并不具有多少实际的价值,而且它们创造的价值也是直接归国家所有,即使有利润,它也是为国家宏观经济和国家安全保障直接服务的。 实事求是地讲,当今发展较好的民营企业在发展的初期,有不少是利用了政策不完善所存在的漏洞的。有的是故意的,有的却是非有意而为的。不过,与国有企业相比较,中国的民营企业发展尽管有自身各种缺点,但是它更让人充满期望,而且有越来越多的人群加入到创业中来,直接壮大了民营企业发展的洪流。 即使我们中国的民营企业是“各领风骚三五年”,我还是相信,只有中国的民营企业才能更多地代表中国真正的符合国际市场经济体系的企业参与国际经济竞争,而且这是适应全球化经济发展潮流的最好应对方式。 中国现有民营企业的规模,与国有大型企业比较还只是小孩子,与世界各国的跨国企业相比较就更不用说了。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我们的民营企业就没有立足于世界优秀企业之林这一希望了呢?不容置疑,答案是否定的。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著的名篇《少年中国说》一样,中国的民营企业就是中国的少年,充满了希望,充满了活力。没有历史负担的重压,没有产权制度的阻碍,没有那么多“婆婆、公公”管,赢亏自主负责。 民营企业由于具有强烈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无论是CEO还是干部员工,都得学会自主经营,都必须承担市场竞争带来的风险和收益。对于CEO而言,自是不必过多分析,经营好,利润丰厚,经营不善却可能是负债累累;对于干部员工而言,离开了企业的发展,却是又得去寻觅机会,又得重新开始,基本上没有什么保障,很容易陷入困难的境地,况且他们重新找企业,又得付出各种成本。由于CEO具有充分的自主权,能够充分地运用激励措施,决策迅速,再加上清晰产权带来的强烈责任意识和成本管理意识,因此能够把企业带入更好的境地。民营企业的干部员工们也因为没有象国企里那些干部员工们具有那种所谓“主人翁”意识,更加接近市场,因为缺少国家给予的可靠的保障,他们必须考虑与企业共同发展,所以能够更好地配合企业的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 以上分析,都是从比较客观和静态来进行的。事实上,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制度,也没有完美的企业家和CEO。我们的国有企业经营出色的不在少数,但效益差得离谱的比例也不少。而民营企业家们活得有滋有味的当然是衣着光鲜,世界名车代步,经常出入高档场所而不必担心国家或企业审计部门管制和调查;经营得差的民营企业在破产的边缘苦苦挣扎,甚至是无声息地消失。 与国有企业相比较,由于民营企业CEO普遍具有学历低和素质较差的特点,经营企业往往容易重视过去的经验,用人比较喜欢用身边的朋友和亲戚,家族观念浓厚,即使骋请了职业管理者,也无法让他们放手经营。 实际上,民营企业的CEO们要经营好企业,与经营国有企业相比较,更需要至高的境界。因为传统的权力欲、控制欲、利益欲,以及CEO与职业管理者之间的不信任,都有可能让他们步入失败的深渊。他们不得不持续进步,以跟上不断发展壮大的企业,但事实上他们已经不可能亲力亲为了。这时民营企业CEO们就需要授权管理,需要提升到新的至高的境界,以满足企业发展形势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