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需要降温

  壮志未酬身先死的中国企业

  中国企业从2003年开始了冲击国际化、走向世界的热潮——

  TCL收购了法国阿尔卡特和德国施奈德之后,由于技术、品牌的问题,犯上了严重的消化不良症状,欧洲业务亏损成为李东生的头等头痛大事;

  联想花费了17.9亿美元收购了IBM的PC部门之后,陷入了接近经营亏损的边缘,让投资者大跌眼镜;

  中海油对美国的雪铁龙石油收购案,因为,牵涉到中海油是一家有政府北京的企业之后,整个收购过程被叫停;

  海尔本来有意竞购位居本土第二的美国美泰克家电品牌,最后还是被北美最大的家电品牌惠尔浦抢了先,以致于后期海尔只能三缄其口;

  中移动在竞购国际一家知名的电信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国际移动运营商Millicom International Cellular,最后在关键时候的竞价阶段,中移动选择了推出;

  国内自主品牌的汽车生产商奇瑞在马来西亚设厂被当地政府勒令暂停;

  ………

  总之,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似乎感受空前超乎平常的阻力,当我们静下心来考虑,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大多以承受着较长时间的亏损,并且在艰难黑暗中前行为代价,不由得让我们理性思考——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是否需要降温?  

  企业成功国际化的前提

  凭心而论,中国企业要在现阶段实现国际化,无疑需要具备文化、技术、人才等必要条件,否则国际化将会是彻底的泥潭化!

  1、 在全球不少国家到处散布“中国威胁论”的情况下,没有中国国家品牌的成功导入和推广,那么中国品牌要实现国际化,可谓是真正的生不逢时!别人对产品背后的文化和动机无法彻底接受和放心的情况下,海外消费者是很难主动和轻松去接受作为文化载体的产品的!因此,企业走向世界的前提是中国政府和中华民族的文化被世界各个地方角落的消费者所认同并且主动接受。但是从目前来看,中国的文化输出又大大落后于中国的品牌输出;而文化品牌的输出的前提则是国家品牌的强势;

  2、 中国产品的国际化已经不是一个梦想,而是成为了一个事实。可惜的是中国的品牌却远远没有被海外的消费者所认同。欧美的消费者一边享用着廉价优质的“made in china”的出口的商品,一边在喋喋不休的声称要对中国的制造厂家实施反倾销!而对于中国的品牌输出,80%以上的持怀疑,否定的态度。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出口的产品技术含量太低,品牌包装和宣传基本上没有什么投入,以致于中国品牌仍然是廉价、低质的代名词。没有技术的升级和创新,中国品牌的国际化目标似乎越来越远;设计和包装的低技术含量更是制约中国品牌融入世界的速度;

  3、 TCL在收购了德国的施奈德之后,才发现那是一个日间没落的夕阳品牌,如果当初在品牌评估的时候,TCL能够拥有国际化的人才,那么TCL便不会陷入今天的国际化困境了!现在谁都知道,李东生口口声声的“不后悔”,多半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而已;没办法了,只能打掉门牙往肚子里。加入当初在TCL收购国外品牌之前,能够有国际性战略人才的储备,比如品牌评估,外海营销战略,跨国文化战略等专业人才,相信今天的TCL断然不会象如履薄冰,度日如年一样,备受媒体的照顾;

  4、 人文的接受。现在中国人可以说已经到达了世界只要有人存在的每一个角落,但是从每一个国家或地区反馈回来对的印象却并非十分理想,许多负面的、消极的印象正影响着当地居民对于中国品牌和中国企业的接受程度。在他们看来,中国人太过于松散、缺少自律,而且不能够把自己融入到当地的主流社会中,更不能够积极的去承担应有的责任,无论是中国企业,中国政府,中国品牌,中国产品,中国人,都无法脱离的是“中国”两个字,因此,个别人或者少数人的不检点行为往往会影响“中国”这个品牌的整体形象。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路在何方?

  客观点讲,目前的中国企业要大胆无畏的快速走出去,还处于时机不成熟的阶段。但是这并不说明中国企业和品牌的国际化之路只能踯躅不前,原地踏步走,恰恰相反的是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正可以从内部积极酝酿更大的蓝图和远景——

  1、 加强国际化人才在全球范围内的培养、招聘和储备,缺少专业型战略人才,会让中国企业付出两倍、甚至三倍以上的代价,要么会延缓自身融入当地市场的时间,要么在企业并购时会付出更高的成本,要么在后期会面临更大的风险,国内最大的液晶制造商京东方目前就面临前期所收购的韩国企业“回生”法规的作用,面临丧失部分甚至全部股权的危险!没有专业性的国际化人才,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将是一条不归路;

  2、 建立战略性国际化进程,对战略性重要市场进行全面、深入的系统研究,目前的中国企业对于国外企业的收购或者市场进入,往往表现为一时的兴起,整体上来讲是属于战术性的,如果很长一段时间内让企业处于这样的状况之下,势必会因为信息的极度不对称,而造成国际化的受阻或者失败。可是说,中国企业抛弃掉机会主义的思想,对全球的欧美市场,中东市场,东南亚市场,非洲市场,日韩市场等进行中长期的战略规划,建立起一些基础的市场数据,务必在实际的收购或者市场准入方面提升成功几率,否则,失败的国际化或者国际并购势必将会极大的影响后面的企业或者品牌;

  3、 能够建立政府、协会、企业、公众等四位一体的协同优势。中国的企业或者品牌在世界的一些地区或者国家承受了完全不公正的待遇,实际上这完全是我们对于“中国”这个品牌的推广和维护不足造成的!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对于中国目前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绩还一无所知,在很多世界公民的印象中,中国只是一个善于和大量制造廉价商品的工厂,这需要我们重新对“中国”的国家品牌,民众品牌,行业品牌,企业品牌等进行完整、系统和标准的导入。企业的强大和品牌的真正国际化才是“中国”国家品牌,民众品牌,文化品牌最终真正实现强势的根本。政府需要在企业的国际化扩张中发挥更大的广告人的作用,中国文化则需要承担起品牌和产品输出中的润滑剂和柔软剂作用,让世界各地的消费者了解到中国是“和善,责任,真诚”的象征。  

  当然,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并非是一蹴而就的,确实需要10-1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在外部降温的同时,内部更加集中资源对国际化中的事务有所为,有所不为,但是中国品牌所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明和传承,以及象世界所传达的责任、价值、和善、创新的品牌信仰是不会改变的!中国的国际化带给全人类的是宁静和祥和,中国品牌势必会用自己的思想影响这世界。

  李玉国,博士,品牌核实战创始人,家电专业评论,资深培训师,品牌核实战策划机构总裁,从事不同行业的营销工作10年的丰富经验,曾任著名企业的KA经理,营销总监及总经理,曾经为三星手机,爱普生,LG电子,中国联通等著名企业进行培训,持续为国内知名企业做咨询策略研究和营销顾问.有多篇文章发表于《新营销》、《管理者》、《当代管理者》、《销售与市场》、《品牌世界》及《中国经营报》等权威媒体,/* */.com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