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我看了多期《大秦帝国》,这令我想起前不久的大片《赤壁》,乃至前热播的《汉武大帝》之类帝王剧片,感觉都是很场面、很差劲、很误人子弟。
我非指演技,这个我不懂。是说这类电视剧和电影颠倒史实,不尊重历史,甚至是胡说八道;至于其荼毒观众,在社会治理及各家言论方面,更可谓歪说胡扯。
不过,看书中历史,有时仍旧不禁为巨人沉沦而落泪。但这些天深夜,我偶尔出去吃点小吃,虽处繁华逆境的灯火阑珊处,总是觉得那些普通的劳动者才真的伟大:都已是春节凌晨,仍在做买卖。反观之,我顿然醒悟,相比之下,那些历史巨人不过是刺激社会神经的使者而已,社会进步到底靠的是普通劳动者。但比较国别之间的富强及其纷争,列国又和今天的各类企业可堪一比。故而,前者可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国家和企业皆如此;后者说“人才强国”,历史巨人多是悲剧英雄。因为,“民为本”,国家不可失去人民,企业更不可失去顾客;“人才为器”,工具可以替换,用完即弃。
进而从某种不可能比的角度来考虑,如果用道家哲理而言,周朝大衰,未尝不乃“无为而治”,当然或许和“日不落帝国”时期的英女王无法同日而语,但列国之争所涌现出来的大师、大家及其言论行为,至今依然星河灿烂,任何人物都不过是体现了当世思想之滥觞,卫鞅等人也不过其中一家的代表而已。
再若谈CEO的伟大,一要说秦穆公,其起用百里奚,而百里奚既非中科院院士,也非海外洋总裁,最草根者自学成材而已;二要说秦孝公,其聘用卫鞅,类同今天引进高级海归派,而卫鞅或许类似洋MBA。不过,如果不论其功绩作为,就个人最终遭遇而言,高学历的卫鞅却大大悲惨于苦大仇深之群众出身的百里奚。
同样是法家流派的洋MBA申不害先生,其个人才能及CEO机缘均未必低于卫鞅,但到底没有恰逢一个好的战略大环境。韩国似乎从来都给人以中小企业的印象,CEO或是蝇营狗苟,或是专门使些鸡鸣狗盗式的刺客手段……卫鞅之时,各国时兴招募海归派,韩国好不容易空降了个申不害,也都是无法改善长期存在的根本问题,待申不害去世,改革也就嘎然而止,从此韩国一蹶不振。
当时的齐国则不然,国富民强,人才济济,CEO更是有着并吞天下的战略抱负,克己奉公求贤若渴,且国内贵族局势均已压倒性多数认同和支持外来和尚。这比卫鞅自荐去了老少边穷地区的小企业可强多了,况且秦国企业穷就算了,偏偏有许多得势的富方丈,挖空心思往自家捞钱,肆意阻碍变革的进程。
但是,为什么居然依旧不是齐国一统天下,而是秦国兼并了六国呢?
我以为,企业是否富裕?是否有人才?是否技术独到?都不是企业是否能够得以生存的首要根本问题。企业生存的首要根本问题是战略背景,是大环境是否对自己有利:如果有利,小企业也能十年崛起;如果不利,富得流油的大企业也撑不住资本扩张与营销竞争的盈亏。
一且说秦国这个濒临倒闭的企业,就要谈秦孝公的伟大。自秦穆公之后,直至秦孝公,几代君王都是一伙自大的窝囊废,强国不足、误国有余,国民虽勇斗,到底财富全部被老世族占有,国贫如洗,君王反倒成了给他们打工的,有钱了先要列土分封给这伙豪门巨族,要背黑锅了君王第一个被押上断头台……年富力强的秦孝公知道这些,年轻无极限,舍出一身勇气,敢将国君地位和外来和尚同坐,毕竟是要么赢氏一族终被老世族逼宫,要么被其它大企业兼并,不如“破罐子破摔”,任外来和尚胡整,搞不好也有可能成功实施了“借刀杀人”策略:不仅剪除了尾大不掉的老世族,顺便富国强民。
二且说人才。卫鞅显然是有着今天小资活方式的街舞一族,再往前10年,也是堪称吉他大学生,怎么着也是唱着“哼哈双截棍”长大的新生代。卫鞅兄和百里奚爷爷在管理思想上谁更堪实用,他们的操作方法有何差异,其功绩,乃至受民众爱戴的程度,历史早有公论。但他们和今天的顶尖CEO相比,只可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无论是行政管理,还是营销策划,或者资本运作等等,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
但卫鞅兄的末日命运却大大悲惨于百里奚爷爷。输在哪里了呢?
首先,史书说:“初,商君相秦,用法严酷,尝临渭论囚,渭水尽赤。为相十年,人多怨之。”(1)可见,卫鞅兄法令严苛,过于“刻薄寡恩”,所以虽惨遭车裂酷刑,居然国人无人同情,其残尸竟无人收殓。但是,这是其工作方面的缺陷吗?显然,不能用工作作风简单定性的。因为“不杀鸡给猴看”,经常会出现“山中无老虎猴子充霸王”的事端!而百里奚爷爷则不同,“五大夫死,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去世时,如同“十里长街送总理”……另外,也有史书称:“君(指卫鞅)之出也,后车载甲,多力而骈胁者为骖乘,持矛而操戟者旁车而趋。此一物不具,君固不出。”无非说卫鞅兄不会做人:居功甚伟,有钱有地位,但不应该过于奢华,不懂得低调的好处,更不懂得“功成身退”的老庄之道。相比而言,百里奚爷爷大不同:再大的功劳,也要步行上班,连自行车也不敢买;再有钱,也要穿补丁衣、吃粗粮,什么西服、XO、劳力士全视为粪土……
不过,话说回来,苏秦、张仪这些晚辈也没有学习百里奚爷爷,更之前的管仲大爷也未必是百里奚的楷模。卫鞅兄的学友申不害也未必就很朴素。到底人家是洋MBA,又是贵族子弟,搞搞面子工程、奔驰打粗、五粮液漱口、包一个团保镖,有钱不就得了,“老子有的是钱,干尔等鸟事!”评说者未免过分仇富(现代人经常打马列嘴巴,搞得价值观混乱,进而开始谄媚钱财:你要是开口正义地斥骂类似“剩余价值”,人家就立马骂你“仇富”,呵呵)……问题还是卫鞅兄的管理策略——卫鞅之法令总是不予人方便!不予人方便也罢了,你老兄还动不动夺人家土地!夺人土地也罢了,你老兄自己也要占着土地!似乎等于你老兄靠占别人的土地往自家里划,靠没收别人的劳力士给自己手腕上戴——如果说这已经不叫阶级矛盾了,那就叫作巧取豪夺?何况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你老兄闪下腰,人家就要把你往死里摁!不低调不行,这是国人恶疾使然;不高调更不行,变革难乎其难啊……
卫鞅兄一个外来和尚该怎么办?“治大国如烹小鲜”,无论你是哪路人才,治理国家或企业无非就是那么些路数:什么工具顶用就用什么,这叫“拿来主义”;没有实施之前,首先自己要敢硬伸出脖子,对着那伙口是心非的直娘贼狂叫变革思想,这叫“文化再造”。
大富管理思想认为,CEO型人才之间的差距,往往不在知识的积累程度和才华是否出众,而只在胆略的高低。“胆”是指勇气,首先就要面对“你敢干吗”这个挑战?“略”是指审时度势,最现实的问题就是“你建怎样的团队”?
卫鞅兄胆子大,做事更是直截了当,推行变革策略,成功是必然;但那样一个几代私利积累的时局,其悲惨结局未必不也是必然。这还只是一般水准的看法,意思是:“妈的,恶人自有恶人报。你抢那么多人的钱给自己脸上贴金,你迟早要遇上比你狠的恶人,你不得好死。”呵呵,原来,改革功臣成了恶人!也有人说:“这都是中央集权不够的原因。” 这还是一般水准的看法,后来的李斯也死得不好看。
看来,卫鞅兄的胆子应该再大点,应该“南面称孤”自己做CEO!但是,到底卫鞅兄只是个外来和尚,专一做CEO,努力替别人家打工,终是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的,免不了迟早领受“阎王要你午时死,你就过不得三刻亡”——这是打工的命。何况打工习惯了,连思想都成了打工思想,连做CEO的念想都没有了,更不用谈CEO的手段——个人最难形成和最难改变的是思想,某种生活造就某种思想:一旦既成事实上的思想,一切就再难改变。这才是人与人最大的差别。
那么,卫鞅兄该怎么办?
话再深里说,卫鞅兄虽死,其功绩却永存,秦国到底开始强大了,给下一任打造了更好的平台。所以,CEO要卫鞅死,不过只是死了一个符号而已,利害并没有改变,也即企业生存的几大根本问题没有变,卫鞅兄可谓死得其时。另外呢,CEO肯定迟早还要给卫鞅兄平反,因为又有一伙王八蛋的尾巴长大了,利害依旧没有改变,又得要有人将卫鞅兄扮演下去。
只是可怜了卫鞅兄……
不过,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卫鞅兄也未必值得我等替他可怜:这边厢总裁引咎辞职,那边厢外来和尚排长队推销自己的学问和能力……这叫做“飞蛾扑火”,还是“前赴后继”呢?好歹是社会和企业需要进步,而进步的理由无非是社会充满各种需求,正所谓“生生不息”……
历史上还有位了不起的年轻兄弟名叫霍去病,少年即有大成。电视剧《汉武大帝》以及其他影片对其卓越才能多有粉饰,除了说其气盛杀了李广之孙这桩错事外,都一概表现对这位少年英才的完美景仰和英年早逝的怜惜之情。但是,史书上的霍去病除了战功彪炳之外,其他方面丝毫都不完美:对CEO过分愚忠、对手下过分无恩、个人生活过分奢华、对别人过分刻薄吝啬……如《资治通鉴》说:“然少贵,不省士,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充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票骑尚穿域蹋鞠;事多此类。”霍去病在这一点上,既比不上当世的卫青、李广,也比不上先人吴起的,甚至这位皇帝亲戚可能还比不上外来和尚卫鞅。
但霍去病死得早,所以幸免于其他人的悲惨命运。起码,即便皇帝不给他坏脸色,其对部下如此不仁不义,也是容易招致张飞横死的遭遇的。
可见,再了不起的人才都是操控于CEO之手的:巨子完美的结局最好是处于巅峰时就死掉或归隐江湖,你呆久了就成了CEO背上的芒刺!
话说到此,我不禁想起另一位古代人物:乐羊子。此公伟大,宜先从其妻劝学说起(请参见原初中课文);再说其兵法、武功和操守,都是上等以上:乃至于不循私情,并不理会竞争对手是由自己的亲生儿子担任着CEO。史书说他为成己之功业有食子之肉之行,最终竟因此遭致君王抛弃,并被君王盖棺定论为“刻薄寡恩”。真是贻笑大方,又寒了天下外来和尚之心:他为了你的事业连儿子都不顾,你君王老儿过河拆桥就算了,还对外恬不知耻地如此评说,也不知究竟谁人“刻薄寡恩”?!所以说,没有一个古代国家能长治久安的,因为历史巨人中不仅有思想者,也有武装者:你老儿过分了,“做狗奴才的也要反咬一口的”。企业也是如此。
各国CEO内心里有多少自私无信,其最终失败的可能性就有多大,但当时时局总是决定了人才的命运——还是大环境使然。我对乐羊子的同情程度,是和对吴起的同情相同的。甚至我对赵括的同情,也不是没有缘由的。比如说赵括的功底和见识,或许比同当今的洋博士后或国家参赞专家,但其时运太差:首先,其所处时势不佳,居然不是他没有谋到好平台,而是一入职就坐上了好位置;其次,上手就遇到了兵家巨子——对手太强!话说回来,若是他有卫鞅去秦国公司入职的好时势,加上对手太差,未必不会被史书盛赞成“前霍去病”之伟大……
不过,客观地说,少年得志者少有谨慎包容的,能大度待人者少之又少,但少年气盛、不计后果,都是CEO们手里扩张和敛财的好刀斧,故而在以变革、战争和营销为导向的组织中,CEO通常选用年轻人;而谨小慎微、融通左右、老成谋国,治理组织从来都以中老年人为上。但是,年龄大了容易成为智者,而智者往往不争,不愿意和时局的变动保持竞争互动,CEO把捏不好,则连国家或企业都弄破产了……
三且说如列国一般的企业。企业的发家,大抵和列国相同,多是源于血族关系和对资源的占用及其继承,资金次之,很少靠点子发家或能长久的。但“为什么不是齐国一统天下,而是秦国兼并了六国”?这多少有点“东风不与周郎便”的味道。
齐国CEO一点不比秦孝公差,甚至更强。只看这一段:
齐威王、魏惠王会田于郊。惠王曰:“齐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惠王曰:“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此四臣者,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惠王有惭色。(2)
至少当时,齐威王就重用了四位高级人才,且认为这些人才比什么宝贝都好,其后更重用孙膑。且将相和睦,团队关系好,比如田忌就全力支持孙膑这个外来和尚。
但齐国依旧无法一统天下,这是为什么呢?
在竞争成为主旋律的时期,装孙子的、贫困落魄的、地处偏僻的,经常比那些自吹自擂的、有钱的、好地段的活得长久,甚至那些流芳百世,历数世不衰的王族和企业都是这类中的佼佼者:自吹自擂的最怕“装猪吃虎的”,有钱的最怕“人怕出名猪怕壮”,好地段的最怕“吃大户的”……
如果我说齐国的富裕就是它无法一统天下的原因,相信很多人反对。很多人会说,齐国是大企业,犯不着有小农意识;齐国吞并鲁国,自然有了思想;山东人没有胆子小的,不怕死……
但是,怎么就有富裕了反倒被吞并了?不是说“重金之下必有勇夫”吗,至少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连今天深圳一位财大气粗的年轻爷们也总是厉声喝道:“老子有的是钱,老子怕谁?!”等于说“老子拿钱砸死你”,至少也是有钱了就可以购买无数人力。
历史片也未必不如此,票房好胜过一切,管他奶奶的历史是哪样!这不,《大秦帝国》就有句经典“屁”话:“你活在黄帝时没有,你怎么知道共工不是被黄帝五马分尸的呢?”原来,花枝招展的文化人和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有钱人都是一样的,玩的还是那一句:你大爷的,你看过现场吗?你怎么知道历史真不真?
哈哈哈哈,算了吧,如果赚钱是硬道理,你管我怎么赚钱;如果拉屎是很臭的,你管我怎么拉屎……
殊不知,秦国的崛起就应证了另一句鸟语:“老子啥都没有,就有命一条,老子拼了!”等于说“舍得一身垮敢把皇帝拉下马……”况且你想钱想疯了,老是违法;你拉屎太牛气冲天了,老是爬人家脑袋上……
看来,什么话都不一定正确,有用就好,活下去才是硬道理,活得才有机会。秦一统天下靠的确实是“坐收”了富裕列国相互撕咬的渔人之利,谈不上“抓住”了这个机会:至少,到秦孝公时,也不过是收复了河西土地而已,根本不敢有移足东顾的胆量,更别说什么“兼并天下”的战略。
不过,尽管机会确实很重要,但有一点人们总是故意忘记:天上下钱雨,下多了也经常砸破脑袋;从你建仓库圈占时起,战争就开始了。也就是说,抱着机会主义的想法,有时确实是创业的最佳策略;但过分独占私利,从来都没有长久过。过于独占私利和消灭多元思想的秦国,建国不久就灭亡了,未必不值得中国20年内的企业引以为戒。
似这样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子,但也强中更有强中手。秦王、卫鞅、臣民、列国等等,不过是社会食物链上过往云烟:基于利益,彼时勾结、此时残杀……
碰巧此时《动物世界》里传来一句台词:“动物界的你争我夺和相互厮杀,让我们的世界生机勃勃……”
我不禁总结道:只有杀戮,才能生生不息……这样的主旋律会伴随我们直至地老天荒,既定的管理架构、利益集团都是要面对的,你越想独占你迟早失去越多。所谓“民主”说辞,所谓“均衡组织”的架构设计,谈高级点是“保障人权”,不过是告诉CEO们首先就要尽量满足多方需求,其次要让尽可能多的人有机会跳舞。否则,“只有杀戮,才能生生不息”其实就隐含了一句简单之语:皇帝轮流做……
对于高度而言,“不战而屈人之兵”者往往只停留于思想。至于评议者,往往因为事不关己,方才头脑复杂或口舌多辩:因为杀戮的对象不是你,你才有机会胡思乱弹。
我也如此。
(1) 参见《资治通鉴》
(2) 参见《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