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银监会的思路,邮政储蓄改革的目标是:在继续紧紧依托邮政网络设施的前提下,实现邮政金融与邮政分业经营,充分发挥邮政储蓄优势,按照经营货币的企业属性和现代商业银行的运行管理要求,成立以零售和中间业务为主,面向普通大众服务,特别是为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地区群众提供基础金融服务,在经营上与国内其他商业银行形成良好互补关系的、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独立法人,在切实防范风险的基础上,有效解决邮政储蓄资金部分返回农村使用问题。如果要想实现这些改革目标, 那么,应当从哪些路径推进呢?
一、邮政储蓄银行组织架构的现实选择
银监会的邮政储蓄改革思路是:在继续紧紧依托邮政网络设施的前提下,实现邮政金融与邮政分业经营,充分发挥邮政储蓄优势,按照经营货币的企业属性和现代商业银行的运行管理要求,成立面向普通大众服务,特别是为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地区群众提供基础金融服务,在经营上与国内其他商业银行形成良好互补关系的、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独立法人。
我认为,在继续紧紧依托邮政网络设施的前提下,实现邮政金融与邮政分业经营,充分发挥邮政储蓄优势,按照经营货币的企业属性和现代商业银行的运行管理要求,成立面向普通大众服务,特别是为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地区群众提供基础金融服务,在经营上与国内其他商业银行形成良好互补关系的、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独立法人,这是非常正确的。
但是,在此框架下,邮政储蓄银行的组织架构模式应当是多元的。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提出的邮政储蓄银行改革与邮政系统实现“三不分离”是既不科学,也不现实的。首先,不分“CEO”,董事会除独立董事以外,三分之二的董事来自邮政体系。除非是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定位为邮政独资,否则对其他股东来说是不公平的。其次,不分头铺摊子,与基层邮政企业的经营关系和利益格局基本维持不变,继续与邮政保持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关系。照此运作,不分头铺摊子,不分人头,如何划分固定成本,?分帐核算体系何以全面完整?如何防范相互挤占成本?政策性与经营性粮食分帐核算的现实运营中相互挤占成本的教训难道还少吗?!再次,不分流利润,即除银行该留的钱外,其税后利润都是邮政的,除非是属于邮政独资,如果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是股份制商业银行,那么,其税后利润就不可能都是邮政的。而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定位为邮政独资,则不是邮政储蓄改革的理想选择,因为以往中国国有独资银行多年经营管理的实践结果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因此,我认为邮政储蓄改革的目标应当是:在继续紧紧依托邮政网络设施的前提下,实现邮政金融与邮政分业经营、分帐核算,充分发挥邮政储蓄优势,按照经营货币的企业属性和现代商业银行的运行管理要求,成立面向普通大众服务,特别是为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地区群众提供基础金融服务,在经营上与国内其他商业银行形成良好互补关系的、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独立法人,并逐步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改造成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这里,需要明确把握两点:一是分帐核算要全面完整;二是分支机构设立要讲求效益与安全。
那么,如何达到“分帐核算要全面完整、分支机构设立讲求效益与安全的有机统一”呢?
我认为,邮政储蓄银行在地市级及其以上城市和经济发达的县级城市可以设立分支机构,在乡镇、经济欠发达的县级城市的邮政储蓄实行委托代理制,委托相应的邮政机构经营,根据代办的邮政储蓄存款、贷款、中间业务收入数额计付手续费。
二、邮政储蓄银行经营定位的现实选择
银监会邮政储蓄改革思路的一大目标是:面向普通大众服务,特别是为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地区群众提供基础金融服务,在切实防范风险的基础上,有效解决邮政储蓄资金部分返回农村使用问题。这里,焦点是“在切实防范风险的基础上,有效解决邮政储蓄资金部分返回农村使用问题”,通过设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真的能够有效解决邮政储蓄资金部分返回农村使用问题吗?我认为,这一想法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其可能性和现实性都是非常小的。这是因为:
一是目前邮储资金回流农村的主要方式是购买农业发展银行金融债以及和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是农信社)进行协议存款。但这种回流方式也存在着不足,主要是难以控制农村信用社等机构的资金流向,农民贷款难的问题还是不能解决;邮政储蓄深入农村的优势没有全面发挥出来。因此,银监会邮政储蓄银行通过开办小额信贷业务,将其吸收的农村资金尽快回流,扩大邮政储蓄服务农村经济的功能。不过,能否如愿还得看邮政储蓄银行自身的定位和考量了,毕竟,它将走的是一条需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路。因为邮政储蓄银行是否愿意将较多的邮储资金通过小额信贷流回农村,应当由邮政储蓄银行根据市场经济法则,通过平衡收入与成本、效益与风险来作出理性决策。
二是农村贷款具有金额小、成本高、风险大之特点,使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经营农村贷款,其风险调整后的效益是相当低的,甚是亏损的。这是已经农村信用社长期经营管理的实践所证明了的。如果真正要从根本上解决好农村资金尽快回流问题,根本的出路在于把农村贷款作为政策性信贷业务来发展。
三是由邮政储蓄银行经营政策性信贷业务并非较优选择。应当进一步拓展和扩大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农村信贷业务领域,由其自营或委托农村信用社代理经营,而邮政储蓄银行在欠发达地区的储蓄和中间业务由邮政机构代理,这些邮政机构根本没有代理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农村信贷业务的能力。为了促进农业发展银行对农村的信贷支持力度,应当加强和改进对其绩效考评工作,既要考核其农村信贷规模的增长,更要考核其农村信贷覆盖面的扩大。
基于上述认识,我认为,邮政储蓄改革思路的市场定位目标应当是:面向普通大众服务,特别是为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地区群众提供基础金融服务。
根据这一市场定位目标,邮政储蓄银行市场定位的主要思路是:应当进一步强化“三大产品”(储蓄负债、金融资产、中间业务)一起抓、“三大市场”(农村市场、城区市场、城郊市场)分层抓。
首先,要切实培育和壮大邮政储蓄增长极。一是保持乡镇和农村巨大的传统邮政储蓄、邮政汇兑业务市场优势。我国邮政储蓄、邮政汇兑数量的巨大市场在乡镇和农村。要在抓好邮政储蓄业务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把外出务工汇兑作为一项重要业务来抓实抓好。要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对用工单位和外来务工人员尤其是管理人员提供业务咨询和优质服务,加强邮政汇兑尤其是电子汇兑业务知识的宣传,不断培植汇兑及转储业务资金来源。二是在城区营销上,要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企业和第三产业的打工者为主线,以储蓄、电汇、电子汇兑为主要工具,抓好打工收入的储蓄、汇款服务市场;以社会保障机构为主线,以储蓄、代发工资、信汇、电汇为主要工具,抓好养老金、待业保险金的储蓄、中间业务、汇款服务市场;以个体私营经济户为主线,以电子汇兑、绿卡为工具,抓好商品交易资金的支付汇款、储蓄服务市场;以中高级管理人员、中高级技术人员、国家公务员为主线,以绿卡、网上汇兑为主要工具,抓好高端客户资金往来的支付汇款、储蓄服务。三是积极挖掘和竞争个体私营经济等邮政储蓄、汇兑结算大客户。四是要大力竞争城区中高级管理人员、中高级技术人员、国家公务员等邮政储蓄、邮政汇兑结算高端客户。从而,形成我国多层次、多元化目标的邮政储蓄、邮政汇兑和中间业务市场格局。
其次,要非常重视邮政储蓄资金的运用配置,应当以突出批发为主、零售为辅,在确保资金及时支付的前提下,将邮政储蓄资金重点配置于购买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债券、购买国债、购买部分信用等级高的大企业发行的债券、购买证券投资基金,委托国家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直接发放个人小额存单质押贷款和个人抵押贷款以及适量的个人保证贷款。邮政储蓄资金在运用配置上不做直接面对企业的经营公司法人贷款业务,其主要理由如下:从邮政储蓄的现有人员构成、知识结构以及运作方式来看,邮政储蓄部门根本不具备对企业贷款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一旦开展直接经营公司法人贷款业务,将难免带来很大的经营风险。如果邮政储蓄资金经营单位不做直接面对企业的经营公司法人贷款业务,则可以省去大量企业贷款审查和风险管理人员,避免不良贷款出现,实现盈利性与安全性的有机统一和协调发展。
再次,要积极调整和改善营销机制。一是要利用邮电行业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依托邮政集传递实物流、货币流、信息流三位一体的通信网络优势,构造强竞争力的邮政储蓄高效营销组织体系、网络体系、技术体系和激励体系。二是要吸取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以往粗放经营模式的教训,在资产质量不断优化的同时扩大业务范围和经营规模,要加大集约经营改革力度,坚决撤并经营亏损大、潜在风险高而改进发展前景暗淡的邮政储蓄网点,以实现发展、效益、安全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三是要抓住城区和乡村两条主线,强化科技、营业网点和营销队伍三个支撑力量,全面加大邮政储蓄、邮政汇兑和中间业务产品的营销工作力度。四是要进一步完善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广大邮政储蓄人员尤其是客户经理的市场营销潜能。
三、邮政储蓄银行经营管理风险控制架构的现实选择
防范和化解经营管理风险,必先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
(一)强化风险控制自律机制。一是要强化组织领导职能,各级行“一把手”负总责。二是澄清各种模糊认识,正确处理好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的关系,认真分析反思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隐患的思想根源。三是应当从教育入手,用典型的案例强化对风险控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转变观念,消除那种对风险控制工作可有可无的片面认识。四是要强化素质教育,抓好对内控规章的培训,掌握内部控制的操作程序,做到能知能会。五是要提高制度执行的刚性,做到违者必究、违者必罚,提高执行内控制度的自觉性。
(二)健全风险管理组织机制。实行专业化管理,即赋予分支行风险管理部门一定的管理权限,树立分支行风险管理部门的权威,从组织上保证风险监管与控制的畅通与高效性。总行应当成立稽核部和风险管理部,分行应当设立稽核处和风险管理处,实行下查一级,以保证邮政储蓄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体系由上至下的畅通。
(三)强化规章制度落实机制。按照“一项业务一本手册、一个流程一项制度、一个岗位一套规定”的要求,完善各专业内控管理办法和规则,规范各项业务操作程序,加快推进内控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
(四)加强案件风险防控机制。严格落实案件防范工作责任制,从事后检查向过程监督延伸,努力从制度和操作源头遏制案件的发生。加强对柜员、基层支局、代理网点等重点部位、重点人员的监督管理,把每一项业务过程、每一个业务操作环节、每一名员工的经营行为都置于严格的制度约束和监督之下。深入开展员工行为评价,严密监控排查出的高风险人员,严厉打击各类职业犯罪。抓好安全保卫工作,加强技防设施和枪支弹药管理,提高安全防范水平。
一是切实加强客户经理的管理。应当制定客户经理考核评价细则,严格规范客户经理日常操作程序。如客户经理必须严格遵守资料保管和使用规定,不能将客户信息外泄,工作变动要按要求办理移交手续;不得将客户信息带离岗位,对优质客户的资料要做到双人保管、严格执行调阅制度、定期检查。客户经理不得进行临柜现金及结算业务操作;不得私自为客户保管各种存单、存折、有价证券;不得为客户买卖股票、进行期货交易和房地产投资;不得私自单人上门送款、收款和单人持有需客户签章确认的业务单证;等等。
二是切实加强机构负责人管理。应当建立“下管一级、监控两级”的管理体制,明确上级行职能部门对基层网点的管理职责,加强对基层机构负责人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评价和考核,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基层机构负责人的轮岗、强制休假和离岗审计制度。加强对基层机构的民主管理,发挥基层党支部和职工代表的作用,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建立科学的干部考评机制,通过考评及时发现和纠正机构负责人在业务发展和管理行为上的偏差;对业绩不理想、个人素质不符合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要求,对业务经营和廉政方面闯“禁区”的,对因内控制度不落实,造成案件隐患的机构负责人,充分运用问责和惩处机制进行问责查处,对民意测验不及格的,进行诫勉谈话或通报批评。
三是切实加强操作层面的风险管理。加大对基层网点的日常监督检查力度,提高检查的覆盖面和频率,切实消除操作风险发生的死角。抓好支行专职检查员、分行专业管理部门、监督中心以及稽核部的日常检查监督,发挥好三道防线的作用。加强对基层营业网点负责人离任、责任审计工作,提高基层营业网点内部风险控制效果和营业网点负责人内部控制尽职能力,促进营业网点规范内部控制和依法合规经营,及时消除内部监守自盗、重大违规和外部欺诈隐患。
四是切实抓好贷款风险管理。为了保证个人贷款的健康发展,应当建立个人贷款风险防范和控制机制,一是制定完善的个人贷款管理办法和操作流程,统一规范个人贷款业务管理。二是建立银行信贷人员与借款人的当面谈话制度,严格核验借款人借款行为的真实性。三是制定个人贷款贷后检查工作规程,明确贷后检查的职责和内容。四是建立个人贷款预警和化解机制。
(五)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和化解机制。当我们强调要将单纯的事后监督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督控制时,风险预警机制是必不可少的。要设置一系列有效的指标体系,反映可能发生的问题,以便银行决策部门能够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要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切实提高风险防范应变能力,对发生的操作风险果断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管理体系,对资产经营、业务操作以及信息管理系统,要建立至少一套以上的应急预案,实行经营风险和事故即时报告处理制度。以尽快提高全行应对与处置经营风险和突发事件的能力,更有效地预防、规避和化解经营风险与突发事件。
(六)建立强有力的风险管理奖励机制。一是制定风险管理考核制度,对分支行实行内控评级制,对个人实行违章扣点制,将不良资产率和内控评级列为分支行的经营管理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将违章扣点列为个人工作业绩考评的重要依据。二是严格责任追究,明确案件防范责任界定,划分操作层、管理层、监督层、领导层的防范责任,明确不同层面人员履职要求和不履职的惩处方式。三是实行管理和监督“双线”问责制,在追究直接责任人的同时,还要追究监督部门领导的失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