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金融业开放在即 混业经营呼之欲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测,今年是中国金融业对外彻底开放的最后期限,金融控股公司将成为各类机构追捧的目标。届时,银行系大型金融控股公司将独领风骚。多数业界人士认为,可在四大银行之上先成立单一的银行控股集团公司,然后以此为平台,收购或新设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最终形成全能化的金融控股集团。

  事实上,四大国有银行已经绕道香港,通过控股其它金融机构来从事综合经营。比如工商银行就是通过控股(持股75%)香港上市公司工银亚洲的方式来实现综合经营布局的,工银亚洲不仅开展存贷汇、结算等商业银行业务,还涉足证券、期货、保险代理等领域。 

  

  如果允许银行直接成立保险公司,那么对更多的非银行背景的保险公司将构成极大威胁。”在业界对银行系金融控股公司的出世充满期待的声音中,也有反对的意见。

  保险业认为,放宽银行的经营范围,对现有保险公司的发展不公平。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总经理王宪章也指出,银行业一直是我国金融资源配置的主体,而保险业和证券业等发展则相对滞后,这种结构上的不合理导致了我国金融业结构失衡、效率低下,抑制了金融结构优化。中国保险企业必须走综合经营之路做大做强,否则, 已经进入中国的主要保险产品提供商大多是大型金融控股和保险集团,中国的保险企业要面对国际综合性跨国金融服务集团全方位的冲击,在竞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

  2002年,工银亚洲洽购了香港富通银行持有的太平人寿认股权,成为拥有内地保险公司股权的外资金融机构,工行因而间接成为太平人寿的股东。借助工行的股东优势,银保业务一直是太平人寿的强项。

  目前保险企业已在加快向其它领域扩张,人保控股计划打造一个跨行业经营的金融集团,并计划收购一家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而证券系的金融控股公司更已显山露水。去年8月8日成立的中国银河金融控股公司就脱胎于证券公司,其旗下将控制3家公司: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银河投资有限公司、银河基金公司。

  不过,在国外的综合经营中,以银行为母体的模式发展比较快。如德国,就是以商业银行为服务主体,美国更多是由投资银行为母体开展综合经营,提供高端的金融创新服务,如摩根斯坦利、高盛等。

  专家们预计,尽管综合经营还在渐进的过程中,但仍不可避免地加剧金融业竞争,这也将促进金融创新,提高金融业的效率和竞争力,使金融业面临着一场重新洗牌。业界的共识是在赞成成立金融控股公司走综合经营之路的同时,应尽快把金融控股公司的立法提上日程。

  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就是金融控股公司立法的积极倡导者,她指出,规范金控公司需单独立法,鉴于这项革新涉及金融基本法和分业经营制度的重大调整,建议借鉴日本经验先行设立特例法。设想一下,如果将来能有一批“中国制造”的金融巨无霸,像花旗、摩根斯坦利、高盛等知名机构一样在全球市场任意驰骋,那该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事!

  在目前的分业监管体制下,各监管类别机构不可避免地有自己的部门利益,如何协调也是一大难题。因为在综合经营的背景下,金融创新品种兼有多种金融工具的功能,监管主体如何界定、各监管机构之间如何协调、权责如何划分,这些都给监管工作带来了挑战。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