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牛根生财富心经》
牛根生在把人脉转化为财脉上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他把蒙牛定位在“三农”问题上,获得了农民和政府的支持;他对部下时时关心、处处关照,赢得了原伊利下属的忠心;他靠着独有的个人魅力,取得了朋友的帮助。正是这种众志成城,抱成团的人脉网络,解决了蒙牛存在的问题,推动了蒙牛的飞速成长。
三 “盲人摸象”的用人法则
“盲人摸象”的故事众人皆知,牛根生和蒙牛管理层当然深知其中的道理。鉴于每个人的视野都是有限的,都不能穷尽所有,总有自己看不到的地方,因此,在决策中,牛根生都需要借助别人的眼睛来延长自己的“视线”。为此,在用人上他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经营人心的功力。
1.“民意”是另一道“圣旨”
有位作家说过,“如果你的火车行驶在错误的铁路上,那么,你所到达的每一个车站都是错误的”。反过来,如果选择了正确的决策轨道,所到达的每一个车站就应该都是正确的。而国际上一份权威的统计报告分析,世界上破产倒闭的大企业,85%也是由于企业家的决策失误所造成的。
为了最大限度地规避决策失误,蒙牛在决策管理上提出了“全盲定律”。其决策方针是: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提任何意见,“民意”是另一道“圣旨”。
2003年末,牛根生在液态奶客户大会上的讲话中曾说:
企业大了,人与人见面的机会就少了。刚开始时,我跟客户每一个人见一面也不难;但发展到今天,就连与全国30多个分公司的负责人见一轮面也变得很难。这就是相声中所说的:“你忙我也忙,难免看不见。”看不见怎么办?我希望今后我们大家能够在网上沟通,“理”上“网”来。无论是谁,跑得再快,也跑不出这个网,跑到地球对面也跑不出这个网。过去用“枪杆子”打天下,今后要用“笔杆子”治天下了。
除了建立“互联网通道”、“信箱通道”、“会议通道”,蒙牛还拟设立“反对意见奖”——重奖那些因为提出反对意见、推翻错误方案而使公司避免了重大决策失误的人。
2004年7月19日至8月19日,蒙牛举行了一次为期一个月的“寻找短板,自我超越”大型方案征集活动,全国14个省市20多个生产基地的干部积极参与,共汇集1300多个竞赛方案,其中10个方案获得“最佳方案”大奖。
牛根生和蒙牛管理层所采取的这一切,无疑都是为了保证大小决策均运行在科学的轨道上。结果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2.“家族化”就是企业成长的催腐剂
竭力避免“家族化”,也是牛根生坚持“盲人摸象”用人法则的重要体现。其实,自蒙牛成立伊始,牛根生就在极力避免企业的“家族化”。
为了防止企业“家族化”,蒙牛创立之初,牛根生就和大家约法三章:第一,所有管理层成员的直系亲属一律不能进公司;第二,所有管理层成员一律不能往企业里“塞人”,否则列入“黑名单”;第三,管理层成员完成了阶段性的历史使命之后必须退出管理岗位。
2004年,主管奶源的老总退休,液态奶事业部推荐一位姓李的员工接任。这位员工干过销售,搞过物流,熟悉奶源,是层层筛选后脱颖而出的理想人选。但是,牛根生否决了。理由只有一条:李与自己有亲戚关系,虽非直系,也要回避。
对此,牛根生对自己的部下做出了相应的解释。他认为,原则没有弹性,才能不被破坏。虽然李挺合适,但自己只能忍痛割爱;如果在自己手里不这样做,制度化就不可能;要是被别人误解了,危害就更大。
如果说这是牛根生在维护蒙牛的制度,那么,这又何不是牛根生的另一种经营人心呢?
这里不妨看看牛根生后来所说的另一番话:我为什么不给闺女儿子留财产,不给妻子留财产?干企业就得“对自己狠点”。我对儿女这么严格,对亲戚那么严格,如果部下违规,他们能不扪心自问吗?
牛根生的中庸和智慧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