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幻想杰作,但从管理学视角来看它,却可以发现一些有趣也有意义的话题。本文试讨论分析之。
一、相关者在“西游”中的得与失
《
西游记》记的实际上是一场神仙的游戏,特别是如来佛以及观世音的游戏。从取经路上的艰险多是“佛为设计”的这一点可以很容易得出这个结论来,悟空就多次埋怨过这种无事生非。但我们还是先来看看相关人各自的输赢如何。
妖魔一族,非死即降,只有不多小妖逃得没有了下文。为了唐僧肉,捐却千年功!损失当然是最惨重的了。“西游记”很大程度上就是“荡魔记”。
唐僧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功德圆满,由人而佛。悟空、悟能、悟净、白龙马,得菩萨垂青,弃道从佛,一番磨难之后,各找到一份好工作。但获利最多的无疑是佛门。唐僧师徒全部皈依,为佛界效力;众多武艺高强的魔头也纷纷俯首向西。而观音菩萨凭着收服黑熊怪、红孩儿两员骁将以及唐僧一众对她的感恩和唯命是从等等,从而成为最大的个人赢家,当然她也是最操心的。
相反,道家,以玉帝为代表的道教神统则是对应的输家。玉皇大帝统御无方,赏罚率性,结果为渊驱鱼,造成了大量人才流失。这极大削弱了其统治力量。假如有一天佛道反目而非互相帮助了,玉帝的江山还坐得住么?
二、关于悟空
悟空乃天生石猴,绝顶聪慧,禀赋极佳,加上自己求学上进,终于练就罕有其匹的本领。但仕途却颇不得意。道教神统早已发展成熟。神各有位,位各有神,难容悟空这样的后起之秀,这要怪悟空生不逢时了。但反过来讲,更要怨道教神统在制度上、组织上有致命缺陷。它没有吐故纳新,吸引贤才的机制,因而丧失了活力。只依靠为数不多的“弼马温”级的职位怎么能留住高级人才?玉帝不想发展则已,要发展就必须下大决心革除弊端,进行组织建设与制度创新。决不能永远只允许老一代创业者坐享供奉,这只能坐以待毙。可惜我们看不到玉帝有行动的意向和迹象。
悟空本难得良将,心性公正善良。只要给予适当重视,定能一展雄才为组织效力。我们从其任弼马温期间兢兢业业,克尽职守,“等不得穷忙”的表现中就能看得出来。天庭里庸才多矣!经验表明,越是庸人充斥的机构越要排拒真才。悟空确有心高气傲的缺点,并且由于是非分明,疾恶如仇,取经路上就几次为肉眼凡胎的唐僧所贬逐。驽马易使,良马难驭。这需要领导者加强自身修养,来达到能识人善用人之目的。玉帝老爷子应该汲取教训了。
三、关于唐僧
唐僧身上,最能发现神佛游戏的证据。据称唐僧是十世修炼的好人,前身是佛祖第二个徒弟,只因听如来讲课思想溜号,被一怒贬下凡尘,迭遭磨难。然而老佛爷气消后对自己老部下似乎仍是眷顾有加,特许爱徒一趟取经即成正果。唐僧实际是佛祖刻意培养提拔的干部,是进入了速成班的。在取经的14年里,就让唐僧匆匆经历了81难,其中很有些难免凑数之嫌,算不得像样的灾难,这可以看作是填写履历的需要。而且,观音和诸神屡次现身,好言慰劝,重重许诺,向其展示取经成功后的美好前景。莫说唐僧不疑,就是大多俗众,我敢说也会勇于赴汤蹈火的。
唐僧一取经凡夫,观音竟请了五方揭谛、四值功曹、六丁六甲和十八位护教伽蓝等一大批显赫神灵轮流贴身护佑着他,况且明确告之,更兼悟空等众徒竭力拥护,唐僧取经还有何惧哉?有何难哉?连脚力都是西海神龙变化的,饥渴化缘全由弟子服其劳。还是八戒敢于讲实话:“只说给唐僧做徒弟,不想当起了挑担牵马的长工!”条件优越如此,唐僧还是常常嚷饥喊饿,动不动遇难流泪遇敌下跪。唐僧取经更似一次贵族旅行,只要壮起胆子,能拒绝富贵与美色,只管呆呆地前行就可以了。所以能够推断佛祖提拔干部不是没有私心的。
四、关于时间异步问题
“天上一日,地上一年。”—— 天庭如何能有效地体察民情和管理民间事务?
书中多次写到天上神仙下凡做怪的事。如奎木狼、太上老君的青牛等等。天上才几日,人间已数年。神和人的时间完全不同步,使得信息传递中竟有这么巨大的时滞,很难想象什么事能不被耽误了,也很难设想上天怎么能够真正了解民生民情,实施不枉不纵的管理。难怪玉帝为一点小事就让凤仙郡大旱三年,也许就是因为他回到天上刚三天,懊恼劲儿还没有扭过来呢!高高在上,难得到人间走走看看,信息渠道不畅,要是再有奸佞之徒伴君左右,报喜不报忧,我想这实在是民众之悲,亦非天庭之福。
书中提到,就是同在地上的佛家的山中岁月也与人间不一致。一次如来对文殊、普贤二菩萨说,“山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二菩萨的坐骑)不知在那厢伤了多少生灵……”其时间不一致造成的时滞就更大了。可见连法力无边的佛祖也是不能及时惩恶除凶救民水火的。
五、关于魔、道、佛各自的组织特色及三者的关系
《西游记》中妖魔还没有真正形成气候,多是散兵游勇或仅结成团伙等小股势力。其组织管理带有浓郁的封建家长式或庄园主式特征。他们大多像占山为王的人间草寇。其大王多呼部下为“孩儿们”、“小的们”,大王之间则称兄道弟,山头之间也可能互有联系,大讲哥们义气。孙大圣早年亦是如此。“魔式”组织短期内会比较团结,上宽下忠,相互信任度很高。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派两个小妖,拿着宝葫芦去装孙悟空反而被骗。这两个小妖却仍愿回去见大王报告实情,而两个大王竟没有处分甚至也没有责骂他们。这样的情形在较正式的组织中是很难出现的。
比较而言,道教系统的组织形式是最严密的,纪律性强,忌讳也颇多。似乎全部天上和冥间、整个华夏大地山海还有一些化外地区都处于道教神灵的有效管辖之下,土地、山神、城隍等无处不有,政令统一,请示汇报,高度集权。玉皇大帝总制三界,等级森严,乾纲独断,法自君出,完全是一个人间帝王的升级版。“道式”组织是一个庞大的官僚科层制体系,其实用性是自不待言的,但有效性却有待改进。
而佛家则更像一个民间的宗教组织。“佛式”组织结构形式很有些分权事业部制的意思,适合宗教、经济组织或社会团体采用。它能很好地调动地方和下级的积极性,而不使他们养成等、靠、要的毛病。这样的组织要求最高层有足够的力量可以随时进行必要的指导或命令,下级对上级的自觉认同和服从度较高。佛法无边,佛祖完全具备这个条件与能力,最困难的事往往都留给了他来处理,不像道教的玉帝完全是一个被呵护的权威,只能依靠“组织”的力量去维持。总体上,除了西方极乐世界是其大本营,灵山是其首府外,佛门弟子大多各自为战,广泛地在各地各辟教区,网罗信徒,普度众生。如观音、文殊、普贤、灵吉、毗蓝等菩萨均各占一方,各有一套人马,似乎佛祖并不怎样干预。“佛式”组织吸纳人才也容易和方便,比如孙悟空,你有本事尽可以去开拓发展好了。而道教上等神众基本都在上界,如三清、四帝等,所以“上仙”成了尊称。看来道家没有佛家那么“脚踏实地”。道家好“高”而佛家务“远”,所以道家说“心诚惊动九重天”,佛家则称“拜佛不辞万里遥”。
妖魔属于黑道之流,违法犯罪,破坏现存统治秩序,危及社会稳定,因而为佛道两界所不容。其最终结局是或灭亡或投降。魔内人士必须弃恶从善,皈依道教或佛门才有出路。妖魔是个自发出人才的群类,佛道两家都有收仙计划,不过佛家似乎做得更好。“西游”这段时间,佛门收降了大量魔怪,壮大了自己,甚至被哪吒降服的牛魔王也送给了佛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