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在演变中发展

MRP/ERP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词,ASP与SCP近年来也渐渐为人们所知晓。然而,人们对这些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特别是它们的演变过程、如何应用等却仍然知之甚少。

MRP/ERP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词,ASP与SCP近年来也渐渐为人们所知晓。然而,人们对这些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特别是它们的演变过程、如何应用等却仍然知之甚少。

■ 销售人员在接到销售订单时,怎样才能知道某一时期针对某些订单的物料与生产能力是否足够?

■ 在按单设计或生产,追求多种物料与部件近乎零库存的情况下,如何针对不同客户对订单交期进行承诺?


如何对现有的物料/部件与产能进行合理安排,组织好生产?计划人员在插入急单时,能否根据现有的物料/部件与产能等资源按照需求的轻重缓急快速重排计划?

……

要解决上述问题,企业需要良好的计划系统。通过对MRP(物料需求计划)/ERP(企业资源计划)、APS(高级计划与排产系统)与SCP(供应链计划系统)的计划逻辑与原理来讨论它们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在今后的业务中能更好地进行计划。

一、MRP/ERP计划体系的逻辑

ERP是管理企业内部资源的,抛开其他的业务管理范围与功能,其核心计划的逻辑与模型仍然是MRP
II,仍然以MRP为核心。MRP通过计算机的帮助,按产品物料清单和工艺流程逐级推演,得到在一般平稳生产条件下可以应用的生产计划。

MRP是对应于产品生产的,在生产过程中,不论产品的类型、生产规模、工艺情况如何,它必须回答4个问题:

1.我们要生产什么?根据主生产计划;

2.生产这些产品需要什么物料?根据物料清单;

3.我们已经有了什么?根据库存记录;

4.我们还缺什么?何时购买?

这些问题都可以由MRP计算。例如,我们家庭里请客,首先要据客人的数量和口味确定一个菜单(相对于主生产计划,要做什么),然后,根据这个菜单来确定所需的原料,如各需要多少鸡鸭鱼肉、蔬菜配菜、配料、主食等(相对于物料清单),接下来清点家里已有的原料(相对于查看库存),再看看哪些东西家里没有,需要何时去市场购买(相对于MRP计算)。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ERP/MRP是一种按库存生产的“推式”的模式,备好了菜等客人来吃。

MRP对物料需求的计算基于无限资源,针对静态的物料结构,它假定提前期是已知的固定值,估算出的提前期不能满足生产多变的需求,系统要求固定的工艺路线,生产次序仅仅是根据交付周期或日期来安排,重排计划过程非常费时,计划更改十分困难。因此,它更适用于面向库存的平稳生产。

另外,MRP/ERP的计划缺少优化的功能。传统MRP/ERP产生的计划是不考虑实际能力的,亦即它产生的计划是基于无限能力的模型编制的,不考虑实际的资源、约束与能力,缺少优化的模型与规则,对计划的调整也比较困难。然而在现实世界中,企业的产能、原料供应受到许多实际条件的约束,不可能是无限的。而且,在实际业务运营中,经常会遇到设计、工程与订单的更改,原料短缺,关键件短缺,产能不足,交期推迟,生产设备故障,客户要求插入急单,取消订单,例外事故等情况,企业必须迅速地调整原有的计划,才能满足客户与市场的需求变化。

二、APS的计划体系与逻辑

如果面对多种菜单,如某中餐饭馆里每天要接待许多不同的客人,这些客人具有不同的优先级别,在不同时间来到餐馆、要点不同的饭菜,提供上菜的次序并不是依从先来现服务的原则。同时,饭馆只存有通常被视为“大路货”的原料,还要求存货尽可能的少。在这种情况下,MRP/ERP的逻辑就出现了问题。

20世纪90年代初期,高级计划与排产技术(ASP)应运而生。ASP
能很好地适应上述“中餐馆”的运营模式,它在MRP的基础上进行了多种改进。它除了具有MRP的基本计算功能外,还配有多种运算模型和算法,模拟和求解一些复杂的问题,实现计划的反复运算或对可选方案进行评估和优选,直至得到可行的或基本上可获利的计划或进度表。它的许多理论和模型都是建立在基于约束条件的运筹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基础理论之上的,主要有线性规划、约束理论(TOC)和人工智能等;采用的主要算法有最优化算法、精确算法和启发式算法。它能按订单的要求(客人的点菜)将所有的物料从供应链的终端拉过来,而不是象MRP/ERP中只开出需求清单。

例如,普通客人A先点了X菜单,并要注明菜里不放辣椒;高级客人B随后点了Y菜单,其中有非常个性化的红鲤鱼,而饭馆里偏巧没有这种鱼,需要到市场去立刻采购;而后,VIP客人C到了,又点了Z菜单,他的级别比A、B客人高,要将他的菜单制作排在当前队列的前面;突然,A客人的菜里出现了辣椒,需要重新制作或换菜……等等。

针对这些情况,APS采用的是自动答单建议方式的“拉式”逻辑和方式,首先是按单进行生产(可以实现定制化生产、甚至是设计或采购);其次是它具有判断优先级和优化排产、排序的功能,会将所有客人的菜单根据已有的原料按优选的方式排出制作次序,保证级别高的客人先能占有有限的原料和最快地得到服务;再次,它可以根据手中已有的资源完成无限与有限资源的计划、排产,并按照排出的次序尽快去购买缺少的原料,保证后续作业顺利进行;最后,当突然发生问题,原有的次序被破坏或无法实现时,再次根据上述逻辑立即排出新的次序。

三、SCP的计划体系

如果将上述业务再进行扩展,如:为了尽快为B客人现场采购到红鲤鱼,需要与多个售鱼店建立长期互动的关系,才能及时购到这种少有的资源,甚至当所有的售鱼店都无货时,还需与养鱼场取得联系,从那里购买;为了更好地减少库存,要与上游、上游的上游都保持紧密的联系,共享业务信息;同时,要及时与所有的上游沟通,让他们能更好地掌握自己的需求,保证供给。

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需要及时与客户取得联系,及时准确地了解客户的口味与习性,甚至预测好客户的需求和数量、到达的时间,来安排自己的设备与原料;为了最佳配置资源,优化供需平衡,需要确定客户的优先级别、菜肴的优先级别,以及为他们服务的规则,并在客户点菜之前,就为其安排好了所需的备料并加工成半成品,在点菜之后很快就能获得服务;也需要与所有的客户沟通,及时他们沟通、掌握他们的要求与口味,来安排自己和上游的资源来满足他们的需求。一旦谁有变化,立即通知其他各方等等。

这需要有联合的优化计划系统(SCP)来完成。SCP在APS的模型、逻辑与功能基础上进行了扩充,如在需求管理上加入了更多的预测模型与方法,对原有的预测功能与范围进行了改进,特别是加强了预测的协同和减少了预测的误差;在计划建模方面增加了优化的运送模型、算法、优化规则与模拟方法和工具,如增强了非线性规划、人工智能、决策论、仿真学和方法论、遗传算法、进化规划、免疫算法等;在协同方面扩展了计划的范围,增添了编制协同计划的模式、方法与工具,如协同计划预测补货等,将计划扩展到跨工厂、上下游之间,让供应链成员能够共同来编制协同的计划,使业务间的衔接更加紧密,业务过程更加流畅。

如果供应链上的企业都采用了上述运作模式,就从APS扩展到了SCP。在客户与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的今天,企业为了实现大规模的定制生产,常需要通过后端收缩来满足批量化效益,通过前端扩大来适应客户化需求。同时,内部组件更加标准化,生产组合更加柔性。这种模式是ERP所无法管理好的,必须由供应链管理功能来保架护航。美国波士顿AMR的研究表明,使用APS系统的厂商的投资回报率高达300%。采用了基于优化技术APS的SCM系统,贯穿于整个供应链的功能正在不断地被开发,从最初单一工厂、单一企业的计划系统APS,已发展为能够跨企业的更优化的计划SCP,从定单的获得、原材料/零部件的购买、到半成品/产成品的制造、再到运输、配送和销售、以及售后服务,覆盖了所有的环节。

有鉴于此,近年来很多研究与文献上都已经将ERP系统定义为企业事务处理的中枢,而企业与供应链上更高层次的计划、优化、决策、协同等则由供应链管理SCM来完成。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