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别让财务管理太任性

随意性支出是现代财务理论中一个崭新的概念,本文对随意性支出的表现形式——投资失误、过度投资和利益输送进行了探讨。

一、随意性支出的概念

企业的生产经营起步于“支出”,没有支出就不可能产生收入。但企业的经营目标又是在一定的支出水平下争取最大的收入,或者在一定收入水平下承付最少的支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确定合理的支出水平。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企业的支出并非总是合理的。

肯尼斯·汉克尔(Hackel,K.S.,2001)等在构建自由现金流量证券评估模型时提出了随意性支出(Discretionary
Expenditure)这一概念。他们认为“现金流量分析师应当区别资本支出中,哪些是必要的,哪些是随意的。那些不是为了公司未来增长而随意花费的资本支出也是自由现金流量,因为这笔现金可以分配给股东而对公司的增长没有任何影响。”其含义就是说,那些由管理层浪费的非必要支出本应该是自由现金流量的一部分,而不能因为是已经发生的支出就认为是必要的。故随意性支出可以概括为与公司未来增长无关的支出,也就是剔除之后既不影响公司正常经营活动,又不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通常,随意性支出被认为是导致企业价值减少的支出。

现代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较普遍,公司管理层和股东之间存在代理成本。尤其当公司有正的自由现金流量时,虽然股东拥有这部分自由现金流量的所有权,但管理层实际掌握现金控制权。随意性支出既表现了公司管理层对自由现金流量的支配,又是自由现金流量代理成本的一个直接证据。

从理论上讲,对随意性支出的理解有三个层次。首先,就广泛意义而言,所谓“随意”的基本含义是指这类支出是由公司管理层所掌控,管理层能够决定这类支出的时间、方向、结构和金额大小等。这其中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支出。显然,汉克尔等所指的随意性支出不是针对这个层次的。其次,专指由公司管理层支配的不合理、非必要支出。当公司存在自由现金流量时,充裕的现金使管理层承受资源短缺的压力削弱,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率的动力减轻,这就加大了支出不合理的可能性。其结果往往使企业的资源浪费、价值损失,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无益。我们认为随意性支出可以定位在这个层次上。最后,仅指公司管理层故意进行的不合理、非必要支出。管理层受自身效用最大化的驱使,不惜以牺牲股东利益为代价,进行随意性支出,其实质是自由现金流量代理成本的一种具体表现。汉克尔等就是指这个层次的随意性支出。

从企业管理层能够对支出掌握控制权的角度看,随意性支出与管理会计学上的酌量性成本有相似之处。在会计学上,酌量性成本分为酌量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变动成本。酌量性固定成本是指企业高级管理层按照经营方针的要求所确定的一定期间的预算额固定支出,如研究开发费、广告宣传费、职工培训费等。这类成本的发生及其金额的大小取决于管理层对不同费用项目所作的具体预算。酌量性变动成本是指在产品单位消耗受客观因素决定,其单位成本主要受企业管理部门决策影响的变动成本。例如当产品单位消耗无法减少时,企业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供货商,比较采购成本,从而采购到价廉物美的原材料,以降低变动成本。总之,无论是酌量性固定成本支出,还是酌量性变动成本支出都受到管理层决策的影响。

可见,随意性支出与酌量性成本都是被公司管理层所支配的。但是,会计学上,即使是属于经营项目上的随意性支出也会被列入酌量性成本,即会计是从支出计量的角度出发,按照实际发生进行核算,不论这种成本费用是否合理、必要。而随意性支出这一概念是从支出管理的角度出发,关注支出中的不合理、非必要部分,进一步衡量自由现金流量代理成本的大小,并对管理层进行业绩评价。

汉克尔等将随意性支出划分为随意性的收益支出和随意性的资本支出。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非必要支出属于随意性的收益支出,如管理费用中不必要的“公司脂肪”(corporate
fat)等;投资于净现值小于零的项目支出属于随意性的资本支出。此外,我们认为,中国上市公司的不合理、非必要支出还包括诸如“利益输送”等形式。这一类随意性支出与日常生产经营和项目投资无关,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司大股东伙同、指使管理层对企业实施挖空、转移等非经营项目支出。

随意性支出作为现代财务理论中的一个崭新的概念,它直接地表现了现代企业中存在的自由现金流量代理成本。为进一步加深对随意性支出这一概念的理解,我们主要讨论随意性资本支出和随意性非经营支出的表现形式。

二、随意性资本支出——投资失误与投资过度

企业的资本性支出期限较长,一般跨越一个或多个会计年度,相应地,其投资收益也要观察较长的时期才能确定。也就是说,即使投资在非必要项目上,也难以及时发现并纠正,这就使得资本性支出中非必要性支出的可能性增大,即资本性投资中容易出现随意性支出。

按随意性资本支出发生的动因来看,随意性资本支出又可分为投资失误和投资过度。客观上,由于公司管理层的有限理性和有限认知能力所导致的随意性资本支出,我们认为属于投资失误;主观上,由于公司管理层为自身物质或荣誉等精神利益所致的随意性资本支出,我们认为属于过度投资。我们研究自由现金流量代理成本在随意性资本支出上的表现,重点关注的是过度投资,同时从投资动机上划清过度投资与投资失误的界线。

处于成熟阶段的公司,在其主业领域内的拓展空间已经非常有限了,公司管理层按照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行多元化投资。这时,公司管理层搞多元化的本意是为了减少主业的经营风险,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公司管理层虽然在实施多元化投资时,对拟投项目进行了认真调研,并有详实的可行性报告。但是,在项目投入期间,投资环境可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比如自然灾害、利率和汇率的波动,甚至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突变,再加上公司管理层对新的领域缺乏经营管理经验等等种种原因都可能导致投资失误。

投资总是伴随着风险,而系统风险是无法避免的。假设公司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不存在,项目投资风险是随机的,如果观察企业较长一段时期的多个投资项目,则企业总是出现投资失误的概率是很小的。因此,如果一个企业长期的投资收益率与其历史水平、同行业平均水平等相比较明显偏低,则就不能仅仅以投资失误作托辞,而应检讨公司管理层是否存在主观性的随意性支出问题。

主观性的随意性资本支出的表现形式就是过度投资。许多经验研究证实了企业管理层确实存在过度投资倾向,由此而产生了过度投资假说(The
Over-Investment Hypothesis),并认为过度投资导致企业价值的毁损。詹森(Michael C.
Jensen,1993)的实证研究认为许多大公司因为过度投资额而导致价值降低的现象。因此他主张这些公司应该降低投资以创造公司价值。

企业能够进行过度投资的主要原因在于自由现金流量资源实质上被公司管理层所掌控,他们就能方便地为自身利益考虑。具体来说,其一,过度投资能优化公司管理层个人效用。Stulz,
Rene M
.(1990)认为公司管理层最大化投资(包括投资一些负净现值项目)的原因在于可以最大化个人津贴;Murphy(1985)等的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所获得的职位提升、名誉、奖励等往往同企业的规模正相关,因此,企业管理者就有动机将本应分给股东的钱用来投资以做大企业规模,从而导致过度投资。实证结果表明,越大的公司,其管理层的酬金跟职位的提升的正相关度越大,那么酬金、职位的提升等等都是促进管理层过度投资的重要因素。其二,缺乏资本市场的监督也是企业的过度投资的原因之一。公司未受到资本市场的约束时,过度投资现象更严重。

三、随意性非经营支出——利益输送

随意性支出不仅可能出现在经营性项目上,还可能出现在非经营项目上,甚至可能是公司管理层的恶意支出,如实施“利益输送”等。“利益输送”指的是公司的控制者按照自己的利益将公司的优质资产和其他资源转移出去的情形,利益输送的典型方式有关联交易、额外高薪、资金借贷等。一般情况下是公司管理层与大股东合谋,或者是控制权股东委派代言人作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对公司实施“掏空”的行为,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这种由公司管理层参与的利益输送行为使得公司资产(多数情况下是现金资产)通过“地下隧道”流出企业。因此,利益输送也是随意性支出在非经营项目上的表现形式之一。

对于中国上市公司来说,利益输送有其存在的土壤。在转型经济背景下,国有集团公司上市的方法是将集团的优质资产“剥离”出来成立一个新的公司。上市融资后,集团公司开始向上市公司寻求回报:通过母子公司之间或同一集团下不同子公司之间复杂的关联交易或者资金往来等各种方式将上市公司筹集的现金大量“输送”回母公司或关联公司。从而,相对于西方企业,“利益输送”更是我国上市公司特有的随意性支出方式。

那么,公司管理层是怎样将公司的现金等资产“随意”转移出去的呢?刘峰、贺建刚和魏明海(2004)对上市公司的利益输送过程进行了揭秘,通常的做法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伙同公司管理层,通过各种途径,包装上市公司业绩,达到监管部门对再融资的业绩要求,甚至精心打造成为绩优股的形象,得到股民的认可,从而筹集到现金。然后,公司大股东和管理层一起利用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进行现金的转移。转移的方法五花八门,如通过向上市公司借款或拖欠资金,达到占用的目的。济南轻骑长期被关联方恶意侵占资金,该公司于2002年竟一次计提了应收款项的坏账准备39.74亿元,使每股损失高达4元以上。再如通过关联交易,向外输送现金资产。

利益输送与其他随意性支出方式一样都具有“隐蔽性”。通常,在进行利益输送的过程中,这种支出被披上了合法的外衣,貌似正常的经营活动,一般的中小股东作为外部人是难以取证的,但是最后的损失则由中小股东来分担。

显然,在中国国情下,利益输送与其他随意性支出方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实质都是利用所掌握的公司控制权,使公司的现金等资源流出企业,给股东造成损失。但利益输送与一般的随意性支出不同的是,它常常是公司大股东与管理层合谋的结果,仅仅只有公司管理层来进行资金大规模和长期的转移是比较难的。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