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负债率:企业必须过的一道“坎”

忙于还债,替银行“打工”,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降低过高的资产负债率,是企业必须越过的一道“坎”。

资产负债率是一项衡量公司利用债权人资金进行经营活动能力的指标,也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企业是通过举债而筹资的,表明了债权人债权保障程度,是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债权人关注的重要财务指标之一——“商业银行(债权人)以资产负债率为主要依据来评价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决定是否向企业发放贷款”。企业经营者关注资产负债率,一是估量自身的经营实力,二是从财务角度思考自己的经营战略,是举债扩大生产,还是减少债务,以降低经营风险。负债经营曾经一度成为改革开放的代名词,而近年来,企业负债率过高,被认为是改革和脱困的一大障碍。如何解决过高的资产负债率是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企业今后发展必须要解决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负债经营的优势

虽然企业有多种渠道筹资,但负债经营有其相对的优越性,明显作用是可以树立企业自身形象。企业的借款比率较大,则表明该企业活力充沛,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具有较强的偿债能力,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如果在企业不举债的情况下,或者负债比率很小,则说明企业畏缩不前,对前途信心不足,利用债权人资本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很差。

1.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由于企业通过举债筹措的资金与所有者提供的资金在经营中发挥同样的作用,如果企业所得的全部资本利润率超过因借款而支付的利息率时,所有者得到的利润就会加大。

2.具有迅速筹集资金的作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企业必须不断开拓进取,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

3.保护原有所有者权益。利用负债方式筹集资金可以使企业既增加资金总额,又不稀释企业原有所有者控制权,还可能享受到财务杠杆收益。

4.转嫁风险。从所有者立场来看,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多借款可以把损失和风险转嫁给债权人。

高负债的风险

虽然负债经营对企业的发展壮大有着积极作用,但是举债也会给企业产生带来一些不可忽视的负面作用,主要表现为加大了财务风险。在一定时期内,若企业大量举债,其不能满足还本付息的可能性也较大,从而导致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急剧上升,使企业可能丧失偿债能力,最终导致企业破产,或者使得所有者收益发生较大变动。

1.在一定条件下,降低企业经济效益。当企业通过举债筹措的资金进入企业后,如果企业全部资产利润率低于企业负债的资金成本,则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越高,除相应增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外,还将直接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企业的资本利润率。

2.增加财务拮据成本和代理成本。财务拮据成本是企业出现支付危机的成本。它只会发生在有负债的企业,企业负债越多,固定利息越大,收益下降而导致财务拮据及其成本发生的概率则越高。

例如,2003年海南航空的资产负债率迅速上升,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91.95%,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公司大量借入资金,2003年借贷资金净流入量达到46.5亿元人民币,公司的负债总额达到历史最高值212.46亿元人民币;二是巨额亏损对资本金的侵蚀。海南航空的高资产负债率严重影响公司的财务安全,高负债率对公司经营活动和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债台高筑的恶性循环

过高的资产负债率造成企业的经营负担沉重,大量的负债使企业的经营利润严重降低,利润降低的同时又使大量流动资金无法回收,而缺少流动资金的企业是无法发展经营下去的,所以只得通过举债获得流动资金。长此以往就会使企业的负债继续增加,如此继续发展,将会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企业走上破产之路。例如郑州某国有企业,截至1998年底,已连续7年亏损,累计亏损1亿多元,流动资金损失殆尽,资金周转困难,资产负债率已达96%,欠利息3153万元,欠税958万元,欠材料及配件款7300万元,债台高筑,无以为继。这就造成一方面企业贷款逾期,银行要加息罚款,另一方面企业也失去了在银行中的信誉,使银行不会对其再增加新的贷款,企业更是难以生计。自1980年以来,国有企业利息负担逐年加重。1980年国有工业企业负债利息支出19.33亿元,仅相当于当年利润3.5%。而到了1993年各项负债利息支出合计达到480亿元,相当于当年利润的72.4%,1994年国有工业企业负债利息支出相当于当年利润的104.5%。到1995年末,预算内国有工业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已达8000亿元,仅负债利息就有数百亿元,若按企业1995年的利润水平,国有企业至少需要10年才能还清本息。企业一直忙于还债,替银行“打工”,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降低过高的资产负债率,是企业必须越过的一道“坎”。

控制合理的资产负债率

造成企业高负债的原因很多,有权益上的、制度上的、管理上的,不一而足。这里我们重点针对经营管理方面提出解决办法。

资产负债率反映了企业财务支撑能力,即长期偿债能力。从常规来看,企业的总负债与总资产的比例一般小于50%为宜,70%视为警戒线。如某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66.7%,说明该企业每百元总资产中有66.7元是通过借债得到的。表明该企业有一定的长期偿债能力。这种负债经营对企业是否有利呢?当全部资产盈利率超过因借款而支付的利息时,对企业十分有利,否则对企业不利。企业的营运能力主要是体现流动资金,因为流动资金的生命力在于“流动”,如果停滞就不能增值,企业经济效益就无从谈起。应收账款周转率用来衡量企业应收账款变现的速度和财务管理水平。一般认为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越好,因为它表明:赊销货款收回的速度较快,购货单位拖欠货款的现象发生较少;坏账损失可以减少;收账费用可以减少;资金流动性高,应收回的销货款可偿还债务,提高了营业的偿还能力。过多的营运资产呆滞在应收账款上,说明企业流动资产营运状况不佳。

公司融资理论认为,增加负债可以取得财务杠杆收益,由于企业支付的债务利息可以计入成本而免交企业所得税,债权资本成本低于股权资本成本,因此,资产负债率似乎越高越好,因为负债率提高时,企业价值会增加,但负债比率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再上升时,企业价值因破产风险和代理成本的增加反而会下降。这样,由于企业负债率增高会令企业价值增加,同时也会引起企业破产风险和代理成本上升而使企业价值下降,当两者引起的企业价值变动额在边际上相等时,企业的资本结构最优,负债率最佳。

1.压缩成本费用,提高盈利水平

按照会计理论理解,一项支出如果构成企业的成本费用,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成本费用最终会导致企业资源的减少;二是成本费用最终会减少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条件下压缩成本费用,会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而使企业所有者权益增加,企业资产负债率降低;相反,成本费用增加,会使盈利水平降低,进而使企业所有者权益减少,企业资产负债率增加。可以说控制成本费用,提高盈利水平,是我们改善负债结构,合理控制资产负债率水平的根本途径。

2.盘活资产存量,控制信贷融资规模

企业信贷融资是企业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信贷融资的主要形式有长短期借款、融资租赁等,在一定条件下,企业信贷融资规模的增加必然造成资产负债率的增长,信贷融资是企业资产的一个主要来源,盘活企业的资产,可以减少企业信贷融资的规模,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资产沉淀积压,会造成企业信贷融资规模的增加,提高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在一定的条件下,堵源头,严格控制企业的信贷融资规模,可以真正促使企业下真功,练内劲,盘活资产存量。控制企业信贷融资规模,应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借款和还款的关系。企业由于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季节性、临时性以及固定资产投资需要增加借款,但是必须对老借款或已到期的借款积极组织归还,不能旧欠未还,又欠新账,即影响了企业信誉,又增加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

二是处理好借款和还款的时间进度关系。对年度的现金流量应当进行周密的统筹安排,对计划归还的借款尽量早安排、早落实。

处理好长短期借款结构比例的关系。在借还款中,到底借还长期借款好,还是借还短期借款好,笔者认为衡量的标准就是看企业的流动比率水平。如果企业的流动比率过低,在借款结构中应增加长期借款的比重,在还款结构中应增加短期借款的还款比重;如果企业的流动比率比较合理,具有一定的调整弹性,那么在借还款中首先要考虑利率优先的原则,就是在借款时,以利率低的为优先借入,在还款时以利率高的为优先归还。

3.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固定资产投资具有一次性投资大,投资期限长,投资收回期限长的特点。在我国目前的投资管理体制下,企业热衷于争项目争投资,扩大生产规模,争全国、全行业的第一。项目争来后,自筹资金不能落实,资本金不能落实,不得不依赖大量举债来进行建设,造成企业资产负债率急剧增长,原有资产负债低的优势荡然无存。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应确实做到:

一方面,对投资项目进行科学论证和可行性研究分析。对新上项目一定要进行科学的论证分析,慎重决策对投资项目能够通过技术改造的就不铺新摊子上基建项目,能不干的项目就不干,能缓干的项目就缓干,尽量压缩非生产性项目;要确实改变长官意志领导项目的倾向,讲究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专家决策,以小的投入获取较大的产出。

另一方面,根据投资进度落实自筹资金和资本金到位。自筹资金和资本金不能按进度及时到位,必然造成投资缺口,不得不靠银行借款弥补,造成企业资产负债率的提高。由于许多大的项目投资额大,需要跨越几个年度,因此,必须积极筹划,通过增资配股等形式,落实自筹资金和资本金自筹资金和资本金的投入。应根据年度投资计划,合理确定自筹资金投入和向银行借入资金的比例,以此达到控制企业资产负债率的合理水平。

长效控制资产负债率任重道远

有效控制资产负债率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长期任务。通过国家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将国有企业过高的资产负债率降下来以后,要将它长期控制在比较合理的水平并非易事。

首先,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资产负债结构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其次,要使资产负债率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也是不容易的事。其原因一是目前会计核算失真的问题比较普遍;二是计算资产负债率的口径不统一。按照财政部文件的规定,计算资产负债率时,资产总额中要扣除全国第五次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土地价值入账金额,但在一些行业和企业计算资产负债率时土地价值均未扣除。

资产负债率是国际公认的衡量企业负债偿还能力和经营风险的重要指标,尽管要将它控制在比较合理的水平比较难,但还必须有效控制。为此,企业要将资产负债率作为一项重要经济指标纳入企业管理内容,甚至应将其作为年度经营目标和经理层年薪的否决指标。企业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管理,并严格按《会计法》和财政法规的规定,统一计算资产负债率的口径,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情况,提高资产负债率的可比性和真实性。总之,将资产负债率控制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上,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项长期的任务。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练内功、增效益,是降低企业负债率的重要途径。企业应认真贯彻科技创新的方针,着力发展高新核心技术,争取国家技改投入,大力调整企业的产品结构,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努力开拓产品的销售市场,提高企业效益,增加国有资本积累,降低资产负债率。同时,加强企业财务成本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产品成本,不断增加企业的积累,也有助于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