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与企业关门
中国企业的产业转型和升级是一个历史事件,迟早是要升的,对于每个国家来讲都是这样的。可能一些先进国家在多少年以前就碰到了这样的机会。实际上,这次金融风暴以及其对实体经济带来的影响,是对中国产业升级最好的一个推动,尽管这个推动有点被动。如果一个企业经营得顺风顺水,股东满意、员工满意、社会也挺满意,它变革的压力是很小的,这是人的本性,这就是人的弱点。小日子过得好的时候,咱们就这么过。反过来,遇到危机的时候,说不行了,那这个时候可能更加有动力。
我可以就实体经济来讲一个例子。我认识一个朋友在广东虎门服装城,他是做纺织品出口贸易,公司只有30几个人。现在没法做了,因为人民币升值了,他给人供货贴牌,没有定价权,生意没得做,最后倒闭关门了。我们都认为这是一个很不好的消息,经济学家看到关门的数字这么多,可能认为影响了就业,影响了GDP。其实,在他关门的时候这个生意已经做了八年,尽管最近一两年不怎么赚钱,今年亏损,他手里还有两千万现金。他带着这两千万现金,带着10个老员工到深圳创业,做专利咨询。深圳的专利发明量是第一,在申请专利方面有很多工作要做,他们做得很好,第一个月就盈利。他们原来的企业由于产业升级消失了,他在寻找更高端的产业做。他当年去虎门的时候,只有2000元,现在有2000万,有管理的经验,有老员工的队伍,这就是中国产业升级的一个典型例子。这一轮是有倒闭的企业,可是虽然他们的企业倒了,但原来的资本、原来的管理经验、原来的人都没有消失,他们转行了,这是一个市场“无形的手”来推动的。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危机,我们就没有这样一个产业升级的机会。这次危机整个来说应该是机会大于危机。
不要以为这个企业关门了,就把过去几十年的积累赔光了才关门,不可能的。今年亏明年不挣钱就关门了,前六年挣的钱还在手了。六年前,他去虎门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六年后再让他做一摊生意,肯定跟以前不一样,包括资金的要素、管理的要素等等又做了一个新的组合,产业升级了,这是毫无疑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