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实现中的焕新超越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风暴已经由虚拟经济渗透、蔓延到实体经济,造成外需市场明显萎缩,进出口贸易增速回落,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给世界经济带来严重影响。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使世界经济与世界航运市场紧密相连,航运市场形势也随之不断恶化,海运量明显下降,运价狂跌,BDI指数由2008年5月最高时的11700多点迅速跌至当年11月最低时的600多点,跌幅超过90%,到2009年3月,指数仍然徘徊在2000点左右。作为国民经济重要交通枢纽和进出口贸易“晴雨表”的港口运输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严重冲击,港口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面对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日照港沉着应对,积极作为,抢市场、促生产,抓管理、增效益,港口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2008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51亿吨,同比增长15.6%,继续保持全国沿海港口第九位,经济效益实现翻番。铁矿石进口量跃居全国第一,镍矿、木片、铝矾土、水泥等货物吞吐量保持全国第一。2009年一季度,完成货物吞吐量4275万吨,同比增长9%,超过全国沿海港口平均增幅。与此同时,项目前期和合资合作取得重大突破,B型保税物流中心项目获得国家批复,晋中南煤炭外运通道出海口被正式确定为日照港,30万吨级原油码头等4个重点项目完成全部专业评价,与中石化、中石油、山东钢铁、荷兰孚宝、亚太森博、马来西亚森达美集团成功开展港口业务合作,与腹地有关地市和企业合资建设的东平、枣临铁路顺利开工。

虽然日照港应对金融危机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作为处在山东省海岸线最南端、港口竞争最前沿的沿海港口,日照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还远未结束。沿海港口间的竞争态势更趋激烈,必须进一步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危中求机,扎实苦干,认真分析面临形势,周密制定应对措施,同时统筹谋划好今后的发展方向,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洗牌机制”和“倒逼机制”中,张扬优势,赢得先机,逆势而上,助推港口实现“弯道超越”,进一步发挥好对鲁南经济带乃至广大中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服务、辐射和带动作用。

一、增强信心,沉着应对,科学谋划港口发展新思路

面对危机,信心最重要。在坚定信心的基础上,还要辩证、客观、理性地分析判断经济走势,结合港口行业自身实际,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做到变中求进。基于对国家、省、市出台的应对金融危机政策措施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把握,基于对山东省倡议的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三港缔结战略联盟和日照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港口立市战略、加快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发展思路的把握,基于对日照港区位优势、规模优势、集疏运优势、腹地优势和“阳光港口、传载真诚”品牌优势的把握,日照港进一步增强了应对危机,加快发展的信心,结合港口发展实际,提出了“增信心、抓机遇,调结构、稳增长,保生产、重效益,求突破、促跨越”的总体工作思路。

在生产经营上,以为客户提供低成本的物流运输服务为目标,充分发挥大码头、高效率和集疏运畅通的优势,着力提升装卸质量和效率,以优质服务吸引客户,拓展市场,扩大规模。在建设发展上,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适应腹地重大产业布局需求为目标,在矿石、煤炭、原油等大宗散货、集装箱运输和现代物流等方面,积极与港口业务链上下游的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和兄弟港口加强合作,建立战略联盟,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能力,完善功能,优化结构,提升集疏运条件,为构筑港口发展新优势,实现“扩能上量、强化管理、做强做大、搏击双亿”的“十一五”目标和最具活力的国际一流强港奠定坚实基础,在联合中抵御风险,在合作中实现共赢。

二、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加快港口建设发展步伐

困难之中蕴含着机遇。金融危机在带给港口发展诸多不利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稍纵即逝、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为应对金融危机,国家先后制定出台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山东省、日照市也分别制定出台了刺激经济发展的多项措施,全力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日照港必须敏锐捕捉、牢牢把握这些千载难逢的机遇,加快生产建设,提升港口规模,实现“弯道”超越。

抢抓当前政策支持和建设成本下降的机遇,加快实施30万吨级原油码头、石臼港区西区三期工程等10项重点工程,力争到2010年使港口年核定通过能力达到2亿吨,实现能力适度超前经济发展。抢抓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山东省“围绕港口抓交通”的历史机遇,在参股建设枣临、东平铁路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新菏兖日铁路电气化改造、坪岚铁路改造等铁路工程,日照港疏港路、枣庄-临沂-岚山、日照-潍坊等高速公路项目和日照-仪征、日照-东明等输油管线建设,进一步优化港口发展的外部集疏运网络,为临港工业集聚和腹地经济发展奠定基础。抢抓鲁南经济带、鲁南临海产业区加快规划建设和B型保税物流中心建设的良好机遇,继续扩大招商引资、项目合资合作,加速构筑现代港口物流体系,为港口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新的更好平台。抢抓国家、山东省钢铁产业振兴规划提出加快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晋中南煤炭外运通道加快规划建设等重大项目实施的难得机遇,盯紧跟进,加快落实,积极做好配套码头项目工作审批等相关前期准备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为港口新一轮大发展做好储备。

充分利用金融危机形势下形成的更加突出的港口竞争动力机制和活力机制,突出以市场为导向,突出专业化竞争优势,坚持强化生产调度、统筹货源开发、统筹生产组织、统筹生产要素的“一强化三统筹”,优化作业流程和装卸工艺,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更新市场营销理念,增加市场营销广度,以功能开发带动市场开发,在巩固煤炭、矿石等传统货种优势的基础上,努力创造新市场,开辟新航线,促进港口吞吐量的快速提升,使日照港成为我国矿石第一大中转港、我国重要的能源输出港和我国北方原油中转基地,集装箱运输实现规模发展。

三、调整结构,苦练内功,全面提升港口发展质量

危机之中,更凸现出强化管理,提升发展质量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市场竞争的“倒逼机制”,苦练内功、调整结构、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成为强力应对金融危机、保持港口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洗牌”机制,进一步调整、优化港口经营结构。调整资源结构,加强资源统筹。整合港口内外资源,对内实行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统筹使用各种资源,对外推动资源的合理整合,分散经营风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集约发展。调整货源结构,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在稳定煤炭、矿石等支柱货源,确保市场占有份额的基础上,加大新货种特别是内贸货种的开发力度,扩大内贸市场,增加内贸份额,寻求新的增长点,提高港口赢利能力。调整产业结构,完善港口和物流功能。在做大、做强港口装卸主业的同时,借助B型保税物流中心的建设,主动寻求转型升级,提供包装加工、仓储配送、信息服务等高附加值综合物流功能,提高港口服务附加值。

同时,充分发挥港口区位优势,慎重、科学地发展相关多元产业。调整产业方向,做到产业优势与市场需求相一致。通过产业开发创造主业市场,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货源增长极,形成主业突出,相关多元产业蓬勃发展、协调发展,有机互动、互促共进的局面。调整资本结构,加强合资合作。借助上市公司优势,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开展资本市场融资,同时发挥港口的资源配置优势,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进港港、港企、港航和港路合作,构建物流战略联盟,实现港口发展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营的“双轮驱动”。调整码头岸线结构和泊位功能结构,完善港口总体布局。主动对接精品钢铁基地、石化基地、晋中南煤炭外运大通道等临港和腹地重大生产力布局调整,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做到各港区功能分工明确,大、中、小泊位布局合理。

在调整结构的同时继续深入开展“管理效益年”活动,进一步强化企业管理,苦练内功,不断提升港口核心竞争力。大力推进管理创新,倡导卓越绩效管理和精细化管理,积极开展与先进港口的对标管理,加强各项基础管理和专业管理,不断夯实管理基础,提升管理水平。围绕增产增收、成本控制、挖潜增效等环节,进一步强化财务管理,加强资金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加大考核和奖惩力度,不断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通过结构调整和强化管理,进一步提升港口发展质量,实现港口生产与能力相匹配、效益与规模同增长,更好地承担起服务、促进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责任。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