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对项目一词从最广泛的含义上给予了界定。这一界定是基于对企业活动的划分。企业有组织的活动,根据活动性质,可以分为项目(Projects)活动和运作(Operations)活动两类。
企业项目化能力
一、企业经营管理的项目化趋势
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对项目一词从最广泛的含义上给予了界定。这一界定是基于对企业活动的划分。企业有组织的活动,根据活动性质,可以分为项目(Projects)活动和运作(Operations)活动两类。
简单地说,运作就是企业连续不断的、周而复始的、有固定规律可以遵循的活动。例如企业流水线生产、规范性检验存储、例行宣传等活动;项目就是临时性的、一次性的、没有固定规律可以遵循的活动。例如产品研发、市场开发、组织变革、流程改造、会议庆典等活动。
正是项目活动和运作活动性质的不同,他们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也有所不同。运作给企业带来的是量的积累、渐进性的变化;项目给企业带来的是质的飞跃、跨越式的提升。
无论是在当今企业的实践发展方面,还是在企业管理的理论研究方面,当今企业经营管理的项目化趋势正在逐渐增强。南开大学戚安邦教授在进行“项目导向型社会”课题研究中,将社会的发展形态与主要管理方式做了对比分析,提出了当今社会的项目导向型趋势(图1)。
当今企业经营管理的项目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项目活动普遍化
项目活动在企业中日益普遍,存在于企业的方方面面。就算传统制造企业的流水线生产,其运作特征非常明显,往往也会因为生产订单的单一化、生产工艺的改进、生产流程的改造等原因,表现出一定的项目特征。
2.企业项目观念深入化
企业的某一活动属于“运作”是相对的,是对特定组织在特定时间而言的,如果从更长远的时间,或相对于其他组织而言,这一活动可能就是项目。如果企业在观念层面上,看不到这种变化的存在,就会遇到来自内外部的各种挑战,甚而丧失机会、遭到淘汰。因而,从观念上应该把一切活动都看成项目,这是发展的观念,变革的观念。
3.企业项目类型多样化
伴随项目的观念变化,项目的类型也从最早的工程项目,拓展到了非工程项目,项目性的活动已经存在于各行各业,产生了各种类型的项目,包括研发项目、营销项目、技术改造项目、IT项目、制度变革项目、会议庆典项目等等。伴随项目挂念的推广和项目实践的丰富,还会有更多类型的项目活动出现。
4.企业项目影响深远化
企业为追求效益的最大化,都在寻求社会生产经营的规律,以求建立起有效的资源运作模式。换句话说,企业的运作活动,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先进程度。但另一方面,伴随竞争的日益加剧,使得企业辛辛苦苦建立起的规范很快并轻易地被打破,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项目活动,而项目活动给组织带来的往往都是质的变化、跨越式的提升,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更为深远。
二、企业项目化与能力
1.企业项目化的概念与理解
企业项目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为获得更好效果,对含有不确定性因素,并需要突破原有组织界限的工作,以项目形式并通过项目管理方法进行管理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活动。
企业项目化表明了企业对含有不确定性因素活动认识的提升。即对于含有不确定性因素的工作,由过去单一的临时性工作,提升到项目的层次上来认识。这一认识的变化,将带来成功评价标准、依托管理方法、人员素质能力等各方面的变化。同时,企业项目化表明了企业这一特定活动的主要特征,包括工作外部环境及工作内容的不确定性、组织临时性、过程动态性、管理风险性、结果不可挽回性等特征。企业项目化还包含了企业这一特定活动的主要内容:项目孵化、项目管理、项目转化等更加细化的工作内容。
理解企业项目化,还要明确两点:
一是项目不等于项目化,项目管理不等于项目化管理。企业“项目”与“项目化”都是特指企业某一类型的活动,二者有一定的联系,项目是项目化的基础;另一方面,二者之间又有明显的区别:“项目”是指某一类一次性、变化性的活动,而“项目化”还包含了企业为促进项目活动产生以及将项目成果转化所做出的各种努力。从这种意义上讲,“项目化”包含“项目”。
由上可知,项目管理并不等于项目化管理。项目管理,是单从某一活动角度而言的,而企业项目化管理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涵盖了企业项目孵化、项目管理和项目转化整个过程,即项目管理只是项目化管理的一部分(图2)。
二是企业项目化,是企业一种独特的资源配置方式。作为赢利性组织,企业总是在寻求最佳的资源配置方式。企业积极寻求生产经营活动的固有规律,通过建立稳定的组织、制定明确的工作流程和内容,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然而,对企业含有不确定性因素的活动,原有的资源配置方式,往往因为不能及时应对各种变化挑战,不能很好地协调各构成部分之间的冲突,从而导致该类活动的失败。通过“项目化”来进行资源配置,虽然因临时搭建组织、更多的沟通协调等因素,将增加一定程度的管理成本,但因成功概率的提升,将使得这种资源配置方式大大优于其他资源配置方式。
2.企业项目化的作用与价值
企业项目化是企业面向竞争应对挑战,进行科学管理的关键,其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应对变化与动态调整。应对变化的能力对于各物种来说,都是最为重要的能力之一。对于企业来讲也是如此。企业业已取得的竞争能力与优势,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失去,只有具有了应对变化的能力,企业才能基业长青。
任何企业在谋求应对变化能力的时候,都离不开对已有能力基础和对未来的假设判断。但这一判断都会随时间的发展而变化,因而就必须进行动态的调整,其中包括对计划、行动甚而是目标的调整。企业项目化模式,恰恰为企业提供了这样一种管理模式,既能应对变化,又能动态调整。
其次,目标统一与利益协调。企业内各部门或人员不能进行很好地合作,往往是因为目标不统一,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从而各自按照各自的目标,围绕着各自的局部利益开展工作,使活动的整体目标无法有效落实,项目的整体利益得不到保障,导致各自的局部目标和利益也无法实现。采用项目化的形式,最大程度地统一了目标,最有效地进行了相互的利益协调。
第三,打破组织界限与降低冲突成本。对于项目性质的活动,采用职能式的组织模式,往往会人为地设置沟通屏障,造成沟通成本上升,甚而爆发难以磨合的冲突。而采用项目化的形式,将项目性质活动相关的部门人员纳入到统一的组织中来,就打破了原有的组织界限,使相关各方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组织内部构成单位,极大程度地降低了沟通成本,降低了冲突等级。
此外,企业项目化模式在活动的资源优化、风险控制等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价值。
3.企业项目化的范围和能力构成
从企业活动的性质划分来分析,企业项目化是对企业不确定性、变化性活动的管理;企业标准化是对企业确定性、重复性活动的管理。二者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支撑,共同实现了对企业所有活动的管理(图3)。
企业项目化能力是指企业进行项目化的能力,是企业进行项目化活动的效率。企业项目化能力的构成,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一方面,从企业项目化的层级上讲,企业项目化能力表现为:企业级项目化能力、部门级项目化能力和小组级项目化能力。另一方面,根据企业项目化活动的数量和性质不同,企业项目化能力可以划分为:单一项目化能力、群体项目化能力和组合项目化能力。
三、我国企业项目化能力的状况与发展策略
1.国际知名企业项目化能力发展的启示
国际知名企业不仅重视企业标准化能力,对企业项目化能力也非常重视。国际知名企业的项目化能力实践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并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和经验。早在1988年,AT&T公司为了应对电话行业业务的发展,重新组合公司,将公司分为19个战略单元,其商务通信系统(BCS)作为其中的一个业务单元,主要是开拓程控交换市场。当时传统的管理方式在新技术市场环境中,不再具有竞争力,为了更好地控制企业经营状况,提高企业竞争力,BCS决定率先在行业中采用项目化管理,并取得了巨大成功。随后,IBM、花旗银行、摩托罗拉、美国运通等企业纷纷加强项目化管理。他们的经验体会是:项目化管理是企业面向发展、迎接挑战、增强竞争力的有力武器。
另一方面,国际上对于企业项目化的研究,特别是对项目管理成熟度的研究也非常活跃,并形成了诸如项目导向型组织、项目管理卓越模型(PEM)、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OPM3)等众多理论知识成果。这些知识成果和实践经验都为我国企业项目化能力的建设和提升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
2.我国企业项目化能力的现状
虽然我国项目管理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发展相对较晚,但最近十年,得益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项目管理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个别方面还取得了很大成就。
2002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天士力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与道特管理咨询公司的深入合作,为配合企业“建设行业内最优标杆和典范、打造先进制造平台”战略目标的实施,于2002年率先在企业里推广项目管理,并于2004年提出“企业全面项目化”的管理模式。时至今日,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企业项目化管理体系。同时凭借这一出色的管理创新,“天士力企业项目化管理”在2006年第20届全球项目管理大会上获得银奖。
综合评价我国企业项目化能力的现状,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企业项目化能力的理论研究方面,对企业项目化能力的价值影响、构成因素、评价方法、构建途径、维护措施等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在企业项目化能力的实践方面,从实施企业的广泛程度、深入程度,以及相应的人员能力培养、组织机制变革、流程方法开发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我国企业项目化能力的发展策略
为尽快提升我国企业的项目化能力,加强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应该加强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企业项目化能力的理论研究。主要是进行企业层面的项目化管理思想、组织、方法和工具的研究,为企业项目化实践提供科学指导。
二是促进企业项目化能力的推广。政府、行业组织、大专院校,应该在教育、培训、发展政策等各个方面,促进企业项目化能力理论和成功案例的推广,让更多的企业认识到企业项目化能力的价值和作用,为企业项目化能力建设塑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三是企业应根据自身行业、发展阶段等实际情况,制定并明确符合自身要求的企业项目化能力建设目标,明确企业项目化能力的发展范围和程度(见表)。
四是企业应从组织、人员、活动三个方面出发,制定实效的企业项目化能力提升策略。科学、系统地构建企业项目化能力,持续、健康地促进企业项目化能力的提升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