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倪润峰的品牌国际化运作战略错在哪里?

  2004年7月8日,在国内外家电市场叱咤风云多年的倪润峰正式退出长虹,赵勇复出接掌帅印。 关于长虹CEO的再次引退,其中的原因可能很多,许多记者对此有过比较详细的报道。但是基本上只浮在表面:长虹在美国反倾销案中的失败和在美国的巨额货款回收困难。然而这只是长虹在倪润峰复出后的两个最明显的、也是非常表象问题。问题的本质,我们认为是:错误的企业经营思路下,必然出现的这两个后果。

  一、 倪润峰的国际化思路和他的巨额应收款

  倪润峰的复出是在2001年2月,当时海尔的品牌国际化影响巨大,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初步成功,使海尔成为了当年国内家电行业的第一品牌。从2001年开始,长虹彩电也大举进入美国市场。但是,在进入美国市场的方式和方法上,长虹的模式与海尔模式完全不同。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思路的不同。倪润峰用的只是传统的方法,进入市场的唯一手段是:价格。

  倪润峰在2001年时表示:我宁愿多出点运费,也不愿意到海外去办厂,尤其是在美国。这句话有两层含义:含义1,美国市场我们是要进去的;含义2,但我们不想到美国直接投资,长虹有自己出口彩电到美国的办法。三年后的今天看,倪润峰的这句话有了更明确的诠释。

  长虹负责彩电的生产并从国内出口到美国,在美国以APEX的品牌名义,通过以沃尔玛为代表的美国大型连锁超市销售。销售货款通过沃尔玛转到CIT帐上,再在长虹和APEX之间分配。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模式呢?一个典型的代理销售模式。长虹公司在其中承担了两大风险:风险之一是彩电出口了,但是在市场上销售风险实质上全部由长虹承担。沃尔玛和APEX都没有承担销售中的库存风险:卖不掉,不用支付钱。风险之二是长虹生产的彩电,没有长虹的标识,只有APEX的标识,但是,APEX卖不动的风险却是由长虹承担的。而长虹唯一能够影响的是:价格。

  长虹的所谓国际化,事实上仅仅是把长虹生产的彩电放到了美国的大型连锁超市,在这些彩电的价格、销售渠道建设、销售推广和产品的设计开发等,基本没有做什么工作。因此,长虹所谓国际化实际上是一种“伪国际化”,说它“伪”,是因为它与公司在国内市场的早期的生产型企业没有什么区别:照单生产,完后运走。但是,从后果来看,它又不“伪”:因为长虹承担了全部贴上“APEX”品牌的长虹生产的彩电销售国际风险,承担了全部因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科技等方面变化带来的风险,这些风险现在终于应验了,反倾销带来的市场进入困难,产品推广不力带来的滞销和应收款。

  因此,长虹今日之困境是倪润峰用20年前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经营模式,在国际市场环境下的一次错误的运作。由于其模式是在国际市场环境下进行的,尽管其模式的“伪国际化的”,但是其后果和最终要承担的风险是“真国际化的”。

  二、 长虹的教训和中国品牌国际化启示

  长虹,中国彩电大王,一个在国内名声非常大的品牌,到国外去后就是找不着北。我们要问的是:究竟为什么?

  长虹在美国的经销商是:APEX,一个不大的公司,一个才创办没有几年的小公司。根据《财经》杂志介绍,APEX公司的背景如下:

  1997年,APEX公司创立,创办人是华人季龙粉和徐安克,是一家代理中国家电产品出口的公司,最初出售DVD,其成功秘诀可归结为:将中国的低价家电推向美国的大型超市连锁,形成规模效应。

  公司创始人之一季龙粉曾透露,APEX公司销售额如下:

年份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销售额($) 7000万 1.6亿 6.3亿 12.6亿 合同额15亿

  APEX与长虹合作始于2001年。APEX与长虹签订协议,将长虹产品贴上APEX的牌子打入沃尔玛。当年,长虹一家的出口量占到全国彩电出口量一半以上,其中90%以上依靠APEX完成。 

  我们的问题是:为什么一个当时只有1.6亿美元销售规模的小经销商,长虹能够相信他们有能力扩大自己彩电的销售?为什么公司相信APEX品牌,一个只有4年时间的品牌,能够完成上百万台的彩电销售,长虹却对自己在国内建立起来的品牌,在国际市场如此没有信心?如果“长虹”作为品牌名不行,可以换一个更符合国外市场的品牌名称,公司为什么没有这样做,而甘愿为一个不到四岁的小品牌贴牌呢?

  一个不到20亿人民币规模的美国家电经营性的小企业敢于,而且能够做到的事情——在美国建立一个电器品牌,为什么国内哪些上百亿、几百亿规模的企业,总觉得自己还不够大、不够有实力,不敢去开拓美国的品牌市场呢?

  长虹的教训是:(1)试图借助别人的品牌,长久进入国际市场的风险巨大;(2)为了短期的商业利益(如尽快出口),不做自己的品牌,后果是巨额的应收款(2004年为¥44.4亿)。如果用其中的25%做长虹的自己的品牌,效果一定比现在好,而且自己做品牌,价格更高(甚至可以故意提价,以转移利润),也不至于被如此地反倾销。

  长虹是中国企业的杰出典型。但是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后,随着国内外市场的融通,国内市场竞争国际化和中国企业在加入WTO后的走向国际市场,长虹的探索虽然不那么成功,但是对中国其他企业的国际化是有很多启示,就品牌国际化而言有以下两大启示:

  1.国内的企业家需要更多的自信心,不要认为品牌是由“黄金堆起来”的,品牌是由地基下建起来的。先没有看见成效(但不是没有成效),以后慢慢见效。

  2.无论借船出海,还是借梯登楼,“借”是为了不借。中国企业的品牌国际化,无论采用什么模式,必须掌握主动权,否则,品牌的国际化是不可能的。笔者在“OEM让品牌国际化吗”一文对品牌国际化与OEM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认定OEM是与品牌国际化不能兼容。

  长虹贴牌APEX,短期内有成效,几年后的结果是销量没有,利润没有,品牌没有,只有巨额应收款。教训深刻,值得汲取。

  现任浙江理工大学老师(现为副教授),1964年生,1987年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毕业,硕士,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和营销销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也为企业做咨询工作。在品牌战略和管理方面有比较系统的研究。在各种学术性和专业性期刊报纸上发表了一些文章,比如《经理日报》《市场报》《中国信息报》《中国服饰报》《服装时报》,杂志有《纺织学报》《中国纺织》《中华商标》《中国品牌》《南开管理评论》《经营管理者》《服装界》等,就有关品牌和营销文章30万字,出版专著《品牌战略和管理》一部。现在是《服装界》特约撰稿人。E-mail: /* */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