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第三方物流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我国第三方物流起步较晚,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将为此把脉问诊,分析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战略。
1、电子商务对我国物流业的冲击
通过三年多的发展,我国电子商务领域显示出空前的热度,截止到2003年第一季度,中国已经有各类消费类电子商务网站2100多家。但是,中国的电子商务还处在一个很不成熟的阶段,交易规模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1999年中国网上购物的交易额为5500万元人民币,仅占社会零售总额的0.018‰,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美国1999年网上购物交易额为310亿美元,占其社会零售总额的1.4%);网民参与网上交易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一定的距离,有20.3%的网民参与过网上购物,而其中的六成多网民仅有过1到2次的购物经历,四成的网民对网上交易感到满意,而全球网民对网上交易的满意度高达九成;这充分表明我国电子商务网站的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 我国的物流配送体系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1999年9月,我国的一些单位组织了一次72小时的网上生存测验。测验暴露了电子商务的诸多问题,其中送货耗 时、渠道不畅通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如传统商务过程一样,电子商务中的任何一笔交易,都包含着以下几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过去,人们对电子商务过程的认识往往只局限于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的电子化、网络化,而忽视了物流的电子化过程,认为对于大多数商品和服务来说,物流仍然可以经由传统的经销渠道实现。但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物流的重要性对电子商务活动的影响日益明显。
在电子商务中,一些电子出版物,如软件、CD等可以通过网络以电子的方式送给购买者,但绝大多数商品仍要通过各种方式完成从供应商到购买者的物流过程。我国许多网上商店由于解决不了物流问题,只好告诉购买者送货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否则你就不要在我这里买了。费尽周折填好订单后漫长的等待,使电子商务的跨时域、跨地域优势丧失殆尽。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物流社会化程度低,物流管理体制混乱,机构多元化,原物资部、原商业部、对外经贸部、交通部以及中央各部(煤炭部、林业部等等)、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均有各自的物流系统。这种分散的多元化物流格局,导致社会化大生产、专业化流通的集约化经营优势难以发挥,规模经营,规模效益难以实现,设施利用率低,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 资金浪费严重。由于利益冲突及信息不通畅等原因,造成余缺物资不能及时调 配,大量物资滞留在流通领域,造成资金沉淀,发生大量库存费用。另外,我国物流企业与物流组织的总体水平低,设备陈旧,损失率大,效率低,运输能力严重不足,形成了”瓶颈”,制约了物流的发展。
1992年前后,中国的连锁经营、平价超市大行其道,与其配套的物流配送中心随之成为热门话题,当时趋向一致的意见是:大中型储运企业要发挥设施和服务优势,改造、完善设施,增加服务项目,完善服务功能,向社会化的现代物流中心转变;小型储运企业和有一定储运设施规模的批发企业向配送中心转变。期间,内贸部(局)曾经多次行文,推动商业储运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与发展,提出了以向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转变、建设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发展现代物流网络为主要发展方向。但是,围于政府官员认识上局限,所谓现代化物流与电子商务未能沾边。
电子商务作为数字化生存方式,代表未来的贸易方式、消费方式和服务方式,因此苛求整体的生态环境的完善,要求打破原有的物质流通业、商业流通业、仓储业、交通运输业、邮政快递业的传统格局,”发展建设以商品代理和配送为主要特征,物流、商流、信息流要有机结合的社会化物流配送中心”,建立现代物流体系。作为现代物流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业迫切需要得到发展。
2、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状况
2.1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在整个物流产业中己占有了较大的比重
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物流业开展得较早,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交通运输和信息网络,部分物流服务都由独立经营物流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来经营。1996年全美57%的物流量是通过第三方业者来完成的,这个第三方业者包括了第三方仓储、第三方运输和第三方物流。目前,随着电子商务和网上B2B业务的发展,美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已出现了巨大的商机,许多第三方物流商都想抓住每年有数百万美元运输定单的大宗客户。1999年美国的物流产业的显著变化之一就是作为中间市场的第三方物流业务的快速发展。
而日本的商业企业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社会化配送则是世界上做得最好的,在日本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完成的物资流通量能够达到80%左右。韩国的物流配送社会化程度也很高,生产企业、商业流通企业通常不都自己设仓库等流通设施,而是将物流业务交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去做,以达到减少非生产性投资、降低成本的目的。例如在韩国的家乐福现共有11家面积在1.6万平方米左右的大型超市,每个超市经营的商品约2.3万种,而这些超市的商 品供货一般都是通过当地的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按需要配送,各大型超市只有很小的周转库,仅保持两三天的销售商品库存。此外,欧洲第三方物流近年来发展非常快。德国总的物流市场为346亿美元,交给第三方的是80多亿美元, 占到德国总的物流市场份额的23.33%,法国的比例比其稍高一点,为26.9%, 英国达到34.48%,意大利占12.77%,西班牙占18%,荷兰占25%,比利时占24.99%,奥地利占18%,瑞士占22%,丹麦占20%,爱尔兰占24%,葡萄牙占16%,希腊占11%。总的来看,欧共体国家第三方物流占整个物流市场的比重基本上在10%到35%之间。以上的数据表明,国外的第三方物流在整个物资流通领域占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2.2重视物流技术研究,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证
日本的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都十分注重研究探索物流配送的新技术、新方法,以不断提高物流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增强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在日本物流企业中使用的可拆卸式货架、移动式商品条码扫描设备等都是非常方便实用的物流工具,物流配送企业中的商品条码和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非常普遍,实现了商品入库、验收、分拣、出库等物流作业全过程的计算机管理与控制,即提高了效率,又加强了管理。例如,日本菱食株式会杜是一家大型食品批发配送企业。过去企业的物流作业都是把整箱商品的配送与零散商品的配送放到 一起由一个配送中心操作,配送商品品种多,一般达6000个品种,造成物流成本高,物流服务质量低。为此公司进行了研究改进,在全国设立了7个地区物 流配送中心,集中处理各门店的分散订货、配货,将零散订货集中配成整箱后, 再由一般配送中心进行配送,从而降低了物流成本,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在 电子商务最为发达的美国,也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进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研究。应该说,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是建立在物流运营的低成本和高效 率的基础上的,先进实用的物流技术不仅拓展了物流企业的盈利空间,也使得 第三方物流在物流竞争中具有更多的比较优势,从而促进整个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
2.3物流一体化的趋势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所谓物流一体化就是以物流系统为核心的、由生产企业经由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到消费者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它是物流业发展的高级和成熟的阶段。物流一体化是物流产业化的发展形式,它必须以第三方物流充分发育 和完善为基础。物流一体化需要有专业化物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充分利用 专业化物流设备、设施,发挥专业化物流运作的管理经验,以求取得整体最优 的效果。同时,物流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也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巨大的市场需求。在西方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的实践中,伴随着日趋 激烈的竞争环境,商业机构和各大公司面对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核心业务, 而将运输仓储等相关业务环节交由更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操作,以求节 约和高效;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提高服务质量,也在不断拓宽业务范围, 提供配套服务。很多成功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第一方、第二方的谈判条款, 分析比较自理的操作成本和代理费用,灵活运用自理和代理两种方式,为企业 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第三方物流、实现物流一体化方面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培养了众多的具备较高经济学和物流学 专业知识和技能,精通物流供应链中的每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物流整体规划 水平和现代管理能力的物流管理人才,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功能也正在从简单的 仓储服务功能演变为一体化的综合物流功能。
3、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有利条件
3.1我国物流业的现状
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物流社会化程度低,物流管理体制混乱,机 构多元化,原物资部、原商业部、对外经贸部、交通部以及中央备部(煤炭部、林业部等等)、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均有各自的物流系统。其中交通运输业和物资系统是国内社会化物资流通的代表,它们的发展现状基本代表了我国物流的现状:
(1)交通运输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运输业有了较快的发展,1997年,我国铁路、公 路、管道的运输里程分别达到了5.76万公里、118万公里和2.04万公里;国内货运总量增加到127.7695亿吨,比1949年增加了80.6倍;我国现己建成了50多个能够接卸第三、第四代集装箱船的专用泊位,也建成了一批能够装卸集装箱船的多用途的中小泊位。
但我国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很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 交通运输不断增长的需求。我国按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 由于我国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对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足,使得交通运输的发展严重滞后。我国目前的运输结构是在运输严重短缺的状况下形成的,各种运输方式在分工上只能通过”走得了”来实现。铁路运输因价格偏低,承运了大量的短途运输,1997年,铁路客货平均运距为383公里和772公里,公路运输因道路状况较差,车辆技术水平不高,长期只能承担大量的超短途运输。1997年,公路客货运输的平均运距只有55公里和56公里。由于这种运输分工的不合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市场竞争往往表现为不是通过提高服务来占领市场份额,而是满足大量并不适合其运输经济合理性的运输需求,市场范围交叉严重,在同类客货源上进行盲目竞争,使得各种运输方式合理分工无法真正实现。同时,分工的不明确,也妨碍各种运输方式通过取长补短进行协作,其结果是一方面运输短缺,不能很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运输的需求;另一方面,各种运输方式又不能充分发挥出潜能,发挥其在综合运输系统中的优势。
而且在交通运输领域,普遍地存在着政企不分的体制性问题,铁路运输系统更为明显。铁道部依然掌握着全路的主要生产、经营、投资、分配权力,既有铁路行业管理的职能,又有从事生产经营的职能;既代表国家行使国有资产 的监督管理权,又有资产经营权;既是行业法规、条例的制定者,又是这些法规和条例的执行者,而被赋予法人地位的铁路局和铁路分局成为虚拟法人,既 不具备法人财产权,也不具备完整的生产经营权,使铁路运输企业无法转型为规范的市场主体和法人主体,独立地面对市场配置运输资源。由于国家对铁路 运输实行价格管制,这种价格既非来自市场供求状况,亦非来自企业自身的成 本状况,铁路运输企业无法通过产品价格获取自身的正常经济收益。
(2)物资企业现状
物资企业主要从事生产资料的流通。在流通实践中,物资企业掌握着大量 的物流基础设施和专用设备,不但能向社会提供单一性的物流服务,同时也能提供一体化的综合性的物流服务。目前,全国范围内能够开展配送业务和提供 多项目物流服务的多数是物资系统的企业,由物资企业筹建的配送中心的货物 配送能力达350亿元。在开展加工配送方面,也是物资企业”捷足先登”,并取得较大成就。据统计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43个省、市级金属材料公司中,有 19家公司拥有钢材剪切加工设备,年加工能力为84.25万吨。
这些优势并没有改变曾有”主渠道”支撑的物资企业相继陷入困难境地:不仅物资的购销数量及销售收入明显减少、从而市场占有率大大下降,而且经济效益持续滑坡,以致出现全行业亏损的局面。
据对湖北、山东、陕西、甘肃、河南、新疆六省区的105家物资企业进行调研分析,我国物资流通企业主要有以下问题:
a.生产资料市场占有率下降。生产资料买方市场的形成使行业间的竞争日 趋激烈。由于生产企业具有先天的生产优势和信息联系的加强,物资系统的市 场占有率己从以往的30%以上下降到现在的9%。同时,客户对生产资料供应 的要求更高了,在及时得到生产资料实体的同时,还要求在服务、价格、信息方面得到相应满足。另外,宏观政策的市场化,机构变革,政企职能的划分,非国有物资企业参加竞争,都给物资企业带来巨大压力。
b.物资企业的经营规模、经营结构、经营效益不容乐观。面对市场直接而严峻的挑战,物资企业并未做好应战准备,企业经营规模一再萎缩,许多物资企业甚至跨越到生活资料流通领域,反过来又影响了物资企业主业的经营,更加剧了物资企业效益的下降。
c.物资企业内在运作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物资企业由过去计划经 济直接执行者转变为当今的市场经营者后,在经营意识、经营作风上与市场 经济要求相距甚远,尤其缺乏脚踏实地的经营作风和奋斗不止的竞争意设。二是物资企业的管理还很落后。没有采用相应的整体运作系统,企业信息滞后,价格信号失真,无法充分反映市场需求的变化。三是物资企业缺乏核心竞争能力。
3.2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一年来,物流产业已成为热点之一。从政府层面上看,深圳等城市投巨资将其作为支柱产业来扶植。从企业层面上分析:一些运输企业已将现有的站点、线路、车辆等资源进行整合,力图尽快转换为物流企业。我国产业界目前正在形成五条物流体系:以海洋运输为代表的运输物流体系,以商品加工和配送为代表的仓储物流体系,以服务型竞争战略为代表的制造商物流体系,以海 空港集散为代表的口岸物流体系,以及正在浮现的电子商务为代表的配送物 流体系。但总体而言,我国物流的网络化程度不高,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目前仍以分段运输为主,辅以一定的海陆联运,第三国联运货物偏少,内陆运输操作水平偏低。
(1)交通运输业发展缓慢,成为物流业发展的”瓶颈”。例如,交通工具的增长与运输线路的增长不协调,道路堵车现象严重;城市交通不通畅,严重影响全国交通运输网的运输效率;作为运输骨干的铁路改革进展缓慢等。这些情况从上述外企在中国物流策略的原因浅析中也可得到明示。
(2)物流业发展滞后,不能适应杜会经济发展需要。根据李岚清副总理在”98中国企业高峰会”上的发言所说,2000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将达到4000亿美元;据内贸部与统计部门按我国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情况测算,到2000年我国国内消费品零售额可达5亿人民币。同时,中国即将加入WTO,”入世”意味着中国经济会掀起新一轮增长。商品流通数量和范围的不断扩大,使发展滞后的物流业压力更重,缺口更大。
(3)我国城市物流业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较低,物流布局不合理,技术含 量不高,物流企业横向联合薄弱,缺少规模化和社会化的物流中心。许多外企 在中国兴建自己的配送中心也是此原因所致。
(4)企业自货自运部分过大,对专业化物流的需求不迫切。拿公路运输来说, 目前我国自货自运车辆占社会运输车辆总数70%以上,运输效率低,物流过程 浪费惊人。长期以来”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模式和经营观念使货运市场 呈现货源封闭状态,社会物流专业化服务程度很低。
(5)物流服务规模小,范围窄。一方面基础设施落后,自利用率不高,如目 前全国仓储行业仓库利用率仅为40%;另一方面,物流经营对管理和信息要求 都很高,而我国这两个环节都比较薄弱。
(6)法律法规不配套。物流是一项高度系统化的工程,需要从业者具有完善 的市场意识和法制观念,而我国有关物流经营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健全,大部分 从业者市场意识薄弱。
3.3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目前已初步具备了发展物流管理和配送技术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
(1)企业改革日益深化,为物流业发展培育了必要的微观基础。推进企业改革,着力培育市场主体是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主要的进展体现在对国有企业放权让利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使国有企业从计划的执行 者逐步转变成为市场主体。到目前为止,全国30多万家国有企业中,绝大多数实现了市场化经营,承担国家计划的企业只有1万多家。14000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1/3以上实行了公司化改造,国有小企业完成改组、改制的己达50%-70%。与此同时,由于所有制理论的突破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引导,特别是近年来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的政策,使得一大批非国有经济市场主体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经济力量。
(2)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商品物流技术的进步为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准备了 充分的技术基础。现代物流管理和配送技术中大量使用着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商 品物流技术,这些技术在西方发达国家己日趋完善。目前已有相当多的物流和配送技术开始进入中国并在企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例如条形码技术、计算机支持的信息管理技术、EDI、MRP、ERP等。
(3)政府对物流业的政策支持。为了大力促进流通体制改革和流通现代化的进程,为了促进连锁经营等组织形式的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对商品物流和配送采取了积极鼓励和支持的政策。国务院有关领导同志多次强调了配送中心对发连锁经营至关重要的作用。原国内贸易部在《全国连锁经营发展规划》中,重点提出了发展配送中心的政策措施。在我国流通领域对外开放政策中,鼓励国外资本投资于物流和配送设施等。
(4)货物运输中小批量、多品种、高价值的货物越来越多,客户在运输的时间性和服务质量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生产制造业对专业物流服务需求增长。一些大型生产企业开始转向寻求专业运输企业为其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组织 运输和配造。一些跨国公司对选择有实力的专业物流企业负责其物流运作有较 高的需求。
(5)物流服务领域有相当大的开发空间。目前我国一般工业产品的流通费用 占商品价格50%左右,而新鲜水果、易变质食品和某些化工产品的流通费用有时高达商品售价的70%以上,我国汽车生产中90%以上的时间是原材料、零配件的储存、装卸和搬运时间。这些费用和时间上的消耗为物流的发展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4、电子商务发展对第三方物流的机遇与挑战
4.1电子商务孕育着巨大的市场机遇
电子商务在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培育出了第三方物流业这块最美味的蛋糕,这是目前任何一个物流企业都不容忽视的巨大机遇。
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这样一个事实,在美国的西部淘金热中,很多挖金子的都没能发大财,但卖水的人却成了大赢家。对于那些在网络时代的淘金者来说,当他们还在不遗余力的讲述着一个个动听的盈利故事时,第三方物流却扮演了网络时代卖水者的角色,在电子商务这道美丽的光环之下脚踏实地的赚取着淘金者的钞票。网络时代的第三方物流,在给第一方、第二方带来利润或使商业网站能够正常运作的同时,其自身的利润空间也是相当可观的。在电子商务最为发达的美国,一些从事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已经因为电子商务而”赚钱赚到手软”。在1998年圣诞节期间,人们在网上定购的书籍、食品等礼物大约有55%是由UPS送去的;全球最大的网上拍卖网站ebay现在有超过1000万人提供网上拍卖服务,每天都将产生巨大的成交额,其中大量的货物也是依靠UPS和 FedEx来运送。据统计,未来几年之内,通过网络完成的业务量将从1997年的 5040万美元增长到2003年预计的13亿每年,对第三方物流业的需求也将迅猛增加。截止到1999年底,我国电子商务的营业额己达2亿多元人民币,比1998 年增长了一倍以上;网民激增至890多万,并且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其中约有9%的网民通过互联网购买商品;网上商店也从年初的100多家发展到600多家, 而今年年初以来宣布触网的企业更是风起云涌。象”8848″和”85818″这样的在线销售网站自开通以来已有了不俗的表现,”8848″的月销售额已经突破了 1000万元人民币,”85818″的日均销售额也已达到了近2万元人民币。假如仅仅按照目前我国著名的网上拍卖站点雅宝、易趣来看,其公布的每日有效成交 量即在1000笔左右。以每笔业务收费10元来估算,按照中国快递最低毛利率为10-15%,仅这两家拍卖网站在2000年就将为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业提供10 万元左右的利润,而这笔业务只是中国电子商务的冰山一角。到99年8月,中国累积批准外资企业33.5万家,这些外资商家已经产生的市场需求已是非常可观,如果实现B2B的话,由此产生的市场需求将无限广大;且中国大部分国企还未到进入电子商务的实际操作阶段,中国B2B的电子商务尚未发展起来,如此空前大的市场需求也是丝毫不容忽视的。据预计,到2003年我国电子商务的营业额将达到38亿美元,第三方物流业商机无限。
4.2第三方物流是电子商务的基础
没有完善的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电子商务的梦想只能是一个空中楼阁。 物流作为电子商务的瓶颈,电子商务的发展与第三方物流业的成长息息相关。
目前从事ICP业务的电子商务公司比比皆是,我们暂且先不去讨论其形式是B2C、B2B或是C2C,但毫无疑问,尽管e的诱惑确实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和创业者,但在缺乏庞大的送货网络的情况下,物流问题却几乎能够使所有的ICP们陷入尴尬的境地。应该说,没有成熟的第三方物流做基础的电子商务,就好比是时装SHOW上发布的概念时装,时髦但并不实用。作为电于商务瓶颈的物流,长久以来一直是困扰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难题。没有第三方物流的支持,一个精妙的电子商务构思可能破灭在摇篮之中,而勉强建立起来的电子商务网站也成为个一个高位瘫痪的病人,他可以利用其发达的大脑设想出若干诱人的方案,但一到起步实施则变得举步唯艰。美国B2C模式遭到否定,就在于现在的物流产业发展状况还不能从根本上满足B2C的要求。欧洲的电子商务公司可以提供一流的服务,但它的电子商务公司却普遍不如日本的好,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日本第三方物流在其整个物流业的占有率已经达到了80%。在物流服务上欧洲已落后于日本。而在我国,一些网上超市(如8848)尽管在服务质量上有了很大提高,但运输成本仍然是一个令网站经营者极为头疼的问题。假如伴随着一件小商品的是一笔高额的送货成本,这是任何一个电子商务企业和网上消费者都不能接受的。如果存在一个完善的第三方物流体系,电子商务企业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身网站核心优势的确立上来,不仅能够大大的节省电子商务企业的精力与资金,而且未来业务也得到了极大的延伸。当第三方物流业能够为电子商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足够的物流支持时,随着电子商务企业的数量、规模的不断扩大,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业务量也会与日俱增。应该说,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之间是一个共同促进、协同发展的关系。目前的现状是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已大大滞后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产业,尽快打破电子商务的物流瓶颈,也将成为今后网络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4.3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第三方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以上的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第三方物流运作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现实的商店虚拟化,相应的第三方物流的业务领域则被大大的强化。第三方物流企业不仅要将虚拟商店的货物送到分散的用户手上,同时也扮演了生产企业仓库的角色。商店虚拟化、商务处理信息化、多数生产企业柔性化的结果使得整个市场上只剩下实物物流处理正作,物流企业成为代表所有生产企业和供应商对用户 的唯一最集中、最广泛的实物供应者,这对于电子商务时代在整个物流领域占 有很大比重的第三方物流业不能不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随着电子商务企业的增加、网上销售数量的快速增长,虽然目前的电子商务企业可以暂时牺牲商品销售利润去获取点击率上的优势,但这毕竟不是一条长远之计。如果第三方物流企业不能够尽快的通过加强自身的物流系统设计、完善物流系统管理来建立一条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供应链,那么电子商务的高成本也将使大量的网络投资者和商品消费者失去兴趣,也就必然大大地阻碍了整个新经济的发展进程。同时,电子商务能够得以发展的核心就在于它能够 很大程度上的缩短商品的供应者和消费者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距离,这也客观 上要求现代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实现传统的仓储、配送等功能的基础上,本身就是一个高科技的信息企业,否则电子商务的优势就无从谈起。再者,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愈演愈烈,电子商务企业的工作 中心将重点放在如何健全与壮大自己的核心业务上来,而将商品的采购、包装、加工等业务以外包的形式交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来管理,业务范围的快速扩展将 使得现有的一些功能性的物流企业不得不加速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才能在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应该说,电子商务的出现将第三方物流业 提升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也就客观上对第三方物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网络时代的第三方物流业将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信息化
随着商品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以空前的速度自由流动以及国际互联网 的普遍应用,物流效率的提高更多的取决于信息管理技术的提高。通过在企业 内部大量信息技术的应用,第三方物流企业才能够真正做到运输网络合理化、 销售网络系统化和物流中心管理电子化,也才能够真正建立一个有效的客户信 息反馈系统,从而大大的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并有效的降低企业的营运成本。可以说,没有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就没有现代化的第三方物流。
(2)多功能化
电子商务时代的第三方物流是一种集约化的物流,它为生产企业提供的是 一种一体化的服务,它除了原有的仓储、运输等功能外,还必将承担起为生产企业配货、确定最佳库存、选择最优进货和销货方式等各种具有高附加值的服 务,第三方物流将成为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企业。也只有做到这一点,生产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才能从传统的物流业务中完全脱离出来,第三方物流企业也 才能真正确立自身的竞争优势。
(3)全球化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使世界范围内的商品销售成为发展潮流,电子商务的出现加速了商品信息的传递速度,而要使物流能够真正跟上信息流的步伐,对于具有先进产品的非跨国公司来说,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支持则变得至关 重要。在新经济的冲击下,那些具有一个全球销售网络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相对于业务范围仅仅局限于某一地域的物流企业来说具有更大的竞争力,既然网络 缩短了全球信息传递的距离,那么通过全球化的第三方物流来缩短全球物资流通的距离也属必然。
5、我国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战略
1999初,中国仓储协会对全国45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进行调查,结果表明45%的企业将在未来一两年内选择新的物流商,其中75%的企业将选择新型的物流企业,而不是原来的仓储运输企业,并且60%的企业将把所有的综合物流业务外包给新型的物流企业,这个数字反映出第三方物流的市场需求相当可观。
中国的物流市场需求有多大,不取决于商企业本身,而取决于第三方物流商的专业水平、提供能力及其运作质量和自身的供应能力、供应水平。
传统物流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虽然拥有大量的物流设施,在仓储、运输等方面拥有一整套严格的制度和丰富的经验,但由于受传统体制与历史包袱 的影响,在发展现代物流配送的道路上举步维艰,其服务观念、服务功能与服务水平等与市场需要相比,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传统物流企业要向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就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观念,真正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市场经济的需要,进行改革、改制、改组、改造。
5.1制订物流法规,协调有序发展
目前我国没有统一的物流管理机构,也没有相应的物流法规,部门分割、各自为政、重复建设造成大量浪费。国家有关部门应制订相应法规,使物流业有计划、有序地发展,避免一些不应有的损失和浪费。因为物流企业占地多,投资大,要修路、建库、买车等,不能说上就上,说下就下。要充分利用原物流企业的场地、设施,把老企业的改造和新企业的建设结合起来,协调发展。
5.2设置物流专业,培养物流人才
缺少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和技术力量是我国物流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国外物流和配送的发展经验来看,企业要求物流和配送方面的从业人员应当具有一定物流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为此,国外物流和配送的教育和培训非常发达,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物流和配送人才的 教育培训系统,在相当多的大学和学院中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并广泛地为工商管理各专业的学生开设物流课程;部分商业院校设置了物流方向的研究生课程和学位教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研究生教育系统;在各国物流行业协会的领导和倡导下,全面开展了物流和配送的职业教育。使得注意的是,职业教育是培养物流和配送人才的最重要和经济的方式。许多国家的物流从业人员必须接 受职业教育,获得从业资格后,才能从事物流和配送方面工作。相比较而言,我国在物流和配送方面的教育还非常落后,在高等院校中设物流专业和课程的 仅有10所左右,仅占中国全部高等院校的1%;研究生层次教育刚刚开始起步; 博士生方面的教育远未开始;职业教育更加贫乏,通过委托培训方式培训员工的企业也不多见。培养高级物流人才,加强物流理论研究,是发展第三方物流业的迫切需求。
5.3以联运企业的网络经营改善物流系统的低组织化状态
商品经济概念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遭到排斥,地区经济长期封闭,物流技 术落后,尤其是严重的条块分割,造成了物流系统的低组织化。另一方面,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局部地区在现代化技术设备的投入超前于整个物流系统的 水平,由于不同技术水平的物流系统衔接上的困难,造成了物流系统运行相对 封闭,也形成了跨地区物流的低组织化状态。我国跨省市运输中存在的大量不 合理现象,如车辆相对空驶,对流运输,重复运输等情况十分严重,这些与物流企业的低组织化不无关系。
以网络系统提供服务的产业具有一种特殊的经济效应,如对于电话通讯系统来说,参加者越多,用户的方便程度越大,而且这种方便可以随着参加者的增加以几何级数增长。这种意义上的规模经济效应,往往被称为”网络经济效益”。这也是物流业的主要特色。物流企业的覆盖地域越广,用户越多,越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发展物流业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扩大物流系统,从而刺激一个自力更生的增长过程。
针对物流企业生产空间跨度大,连续性强的特点,在政企分开之后,物流企业的组织结构应作相应的改革。一是改变旧的区域阵点式企业组织,通过建立跨地域的物流组织体系,形成全国性的运输企业集团;二是改革现有的物流 企业构成,大力发展综合性物流企业,形成由网络体系为中心的、物流代理与 运输公司相结合的物流企业组织系统。
5.4开展适合中国国情的综合物流代理
按照物流企业完成的物流业务范围的大小和所承担的物流功能,可将物流企业分为综合性物流企业和功能性物流企业。功能性物流企业,也叫做单一物流企业,即它仅仅承担和完成某一项或几项物流功能。按照其主要从事的物流功能,可将其进一步分为运输企业、仓储企业、流通加工企业等,而综合性物流企业能够完成和承担多项甚至所有的物流功能。综合性物流企业一般规模较大、资金雄厚、并且有着良好的物流服务信誉。
按照物流企业是自行完成和承担物流业务,还是委托他人进行操作,还可 将物流企业分为物流自理企业和物流代理企业。物流自理企业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物流企业,它可进一步按照业务范围进行划分。物流代理企业同样可以按 照物流业务代理的范围,分成综合性物流代理企业和功能性物流代理企业,功能性物流代理企业包括运输代理企业(即货代公司)、仓储代理企业(仓代公司)和流通加工代理企业等。
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的实践中,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注意。第一,物流业务的范围不断扩大。商业机构和各大公司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核心业务,将运输、仓储等相关业务环节交由更专业的物流企业进行操作,以求节约和高效;另一方面,物流企业为提高服务质量,也在不断拓宽业务范围,提供配套服务。第二,很多成功的物流企业根据第一方、第二方的谈判条款,分析比较自理的操作成本和代理费用,灵活运用自理和代理两种方式,提供客户定制的物流服务。
我国物流产业应积极采取代理形式的客户定制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模式。中国目前物流企业在数量上,供大于求,供给数量大于实际能力;在质量上有所欠缺,满足不了需求的质量;物流网络资源丰富,利用和管理水平低;缺乏有效的物流管理者。作为物流企业完全可以不进行固定资产的再投资,采用委托代理的形式,运用自己成熟的物流管理经验和技术,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主要思路为:不进行大的固定资产投入,低成本经营和外包原则;将主要的成本部门及产品服务的生产部门的大部分工作委托他人处理,注重建立自己的销售队伍和管理网络;实行特许代理制,将协作单位纳入自己的经营轨道;公司经营的核心能力就是综合物流代理业务的销售、采购、协调管理和组织设计的方法与经验,并且注重业务流程创新和组织机制创新,使公司经营不断产生新的增长点。
5.5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硬件配置
在物流基础设施方面,(1)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建、更新、改建物流基础设施,使其符合第三方物流业务发展的需要。(2)加强运输网络建设, 优化运输结构和路线,提高和完善运输枢纽、战场体系等控制货物的能力,形成交通便利、调控灵活、通畅的运输体系。(3)改善物流配送中心仓储条件,提高储存能力和出入库作业效率。(4)加强物流信息传递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物流 信息网络化。
在硬件配置上,(1)使用先进的运载工具,根据商品、用户运输特点,选用高效、节能、专业化、多样化运载工具,实现运输专业化、网络化、自动化。(2) 应用先进的运输方式,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以方便、快捷、优质、经济的运输服务满足第三方物流的需要。(3)加快仓储设施改造,采用自动化立 体仓库、自动分拣装置、托盘、集装箱等现代物流技术,提高仓储效益,实现装卸搬运等过程的机械化,提高装卸效率。
5.6创建并强化核心竞争力
现代物流理论认为,现代物流服务的核心目标是在物流全过程中以最低的综合成本满足顾客需求。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业务,可以不需要拥有多少设施和装备,就像多式联运经营人一样,更多的是进行策划、组织和管理。发展物流企业最重要的是需要一批专长于生产企业管理,特别是物流管理方面的专家,选择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或加工企业(客户),针对现有物流管理提出各种可选 择性方案,并说服客户由本企业来进行全部或部分的物流管理工作。
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其提供物流服务的能力上必须同时具备可得性、可操作性、可靠性和操作上的合理性。物流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的最有力的武器是其物流能力中较其竞争对手最具优势的那部分能力,通常称之为该企业的核心能力。
这就要求物流企业对其所涉及与所掌握的可控制资源与可利用资源,以充分发挥作用为原则进行合理搭配与组合,尽快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构筑企业战略定位与规划,完成整体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合理投放,将有限的物流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空间中,集中投向满足关键和重点顾客的物流服务需求,这己成为当今物流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片面追求无限制的顾客规模与一次性的尽善尽美,只会影响和延误物流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破坏整体资源配置的合理件与有效性。不仅企业可控制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同时还会因物流能力的持续性与可靠性的降低丧失对可利用资源的影响力,而这种丧失的恢复代价可能十分高昂。
第三方物流企业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占有全部可涉及的物流资源,物流企业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应该体现为,物流企业对于其所面对的可控制资源与可利用资源进行最大限度上的合理化开发与利用,而不是最大限度上的开发与利用。这种合理化表现为物流企业对于自身物流能力的客观评估与正确定位,对外部环 境与市场需求的深刻了解与合理预期,对企业自身发展方向与发展时机准确把握,使物流企业能够将可控制资源与可利用资源进行有机融合,并在市场运作中以各类有效方法与措施使上述两种资源始终处于相互协调、相互支持的动态平衡状态,使之成为推动和促进物流企业实现其总体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原动力。
5.7运用电子商务技术,提升第三方物流技术水平
回顾配送制的发展历程,可以说经历了三次革命。初期阶段就是送物上门, 第二次物流革命是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出现而产生的,第三次物流革命就是物流配送的信息化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物流配送更有效率:
(1)物流配送观念的革命。传统的物流配送企业需要置备大面积的仓库,而电子商务系统网络化的虚拟企业将散置在各地的分属不同所有者的仓库通过网络系统连接起来,使之成为”虚拟仓库”,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使用,服务半径和货物集散空间放大了。
(2)网络对物流配送的实施控制代替了传统的物流配送管理程序。一个先进系统的使用,会给一个企业带来全新的管理方法。传统的物流配送过程是由多个业务流程组成的,受人为因素影响和时间影响很大。网络的应用可以实现整个过程的实时监控和实时决策。新型的物流配送的业务流程都由网络系统连接。当系统的任何一个神经末端收到一个需求信息的时候,该系统都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并可以拟定详细的配送计划,通知各环节开始工作。
(3)物流配送的持续时间在网络环境下会大大缩短,对物流配送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物流配送管理中,由于信息交流的限制,完成一个配送过程的时间比较长,但这个时间随着网络系统的介入会变得越来越短,任何一个有关配送的信息和资源都会通过网络管理在几秒钟内传到有关环节。
(4)网络系统的介入,简化了物流配送过程。传统物流配送整个环节极为烦琐,在网络化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里可以大大缩短这一过程:
计算机系统管理可以使整个物流配送管理过程变得简单和容易;网络上的营业推广可以使用户购物和交易过程变得更有效率、费用更低;可以提高物流配送企业的竞争力;随着物流配送业的普及和发展,行业竞争的范围和残酷性大大增加,信息的掌握、信息的有效传播和其易得性,使得用传统的方法获得超额利润的时间和数量会越来越少。
综上所述,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当充分运用电子商务技术,推行信息化配送制,发展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的新型物流配送业,提升物流与配送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