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危机对应的心理管理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管理者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在管理及变革中有些因素是可以预料的,企业管理者可以预先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防范。而有些因素则是无法预料的,它们的出现将引起一定程度上的恐慌与质疑。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如果由于压力的缘故失去了冷静,将使局势越变越糟,将最终导致失败。

要应付这些压力和风险,这就需要企业中无论组织还是管理者具备一种新的能力——复原力。

心理学家Anthony(1974)追踪研究了24个父母患有精神疾病的青少年,结果发现其中竟然有2/3的青少年能够发展良好且成年之后都很正常,Anthony把这些儿童称为“适应良好的儿童”。其后“为什么有的儿童与青少年同样暴露在高危险的环境中,却能有良好的适应”这个问题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20世纪70年代中期,许多研究者认为这些适应良好的青少年似乎具有某种抗压能力或拥有某些保护因子,从而能在压力或挫折情况获得免疫。与此同时,应激心理学家发现应激事件对个人身心发展的影响程度存在显着的个体差异:某些人遭遇轻微的压力就容易出现情绪困扰,而某些人即使在重大应激事件之下也没有出现身心适应不良、崩溃等现象——这个现象促使研究者提出“复原力”和“保护因子”的假设。

此后,心理学研究者们已经不再像原来那样只关注压力、缺陷和疾病,而是逐渐致力于挖掘个体自身的优点和潜能。复原力的概念之所以能够迅速地迁移到各种研究领域中,在于它是一个兼容性极强的研究框架,成功地整合了发展、人格、情绪、社会、认知、应激及健康心理学等研究领域的现有成果,甚至涉及到了管理、哲学、物理学、生物学、医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

目前,在心理学界和管理学界,由于学者们研究领域不同,对于复原力的内涵亦呈现多样化的情形。

《哈佛商业评论》高级编辑黛安娜·库图提出三维度理论来理解企业复原力。她认为,具备强大复原力的人具有三个保护性因子:勇于接受现实,深信生活是富有意义的(这种信念通常来自于人们恪守的价值观),以及能够随机应变解决问题。这个理论认为,或许具备这三个特征中的一个或两个,就能度过危难。但是,必须具备所有这三个特征,才能真正成为复原力强的人。一个组织要有复原力,也必须具备这三个特征。让我们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一下这几个特征。

1.勇于正视现实

一般认为,复原力来自乐观的性格,这种看法是正确的。不过,只有一个乐观的人,才不至于曲解真相,也才有可能激发出复原力。在极其糟糕的环境中,盲目乐观会造成灾难。管理领域的研究者兼作家吉姆·柯林斯一针见血地表明了这一观点。

柯林斯最初有一个直觉,一个完全错误的直觉,即复原力强的公司一定有很多乐观的员工。但是,被俘后在越南关押了8年的吉姆·斯托克代尔将军的经历改变了他的这一看法。

柯林斯回忆说:“我问斯托克代尔:‘没能走出战俘营的是些什么人?’他回答说‘很简单,是那些乐观主义者。正是这些人以为我们到圣诞节就能出去,然后又认为复活节就能出去,后来又说是7月4日,再又是感恩节,然后又是一个圣诞节。’接着斯托克代尔转向我说:‘你知道,我想他们都是绝望而死的’。”

在企业界,柯林斯发现,在所有他研究过的最成功的公司中,管理者都抱有同样坚定的态度。像斯托克代尔一样,复原力强的人对那些生死攸关的现实都有非常清醒和务实的认识。这并不是说乐观没有用处。例如,要使士气低落的销售人员改变精神面貌,向他们描绘美好前景是调动士气的一个有效工具。但是,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保持冷静甚至是悲观的态度则显得更为重要。

2.寻找生活的真谛

复原力的第二个方面即是在危难时期努力寻找生活的真谛,这和正视现实的能力密切相关。有人遇到不幸时总是举起双手绝望地叫喊:“这种事怎么就发生在我身上了?”这些人认为自己是受害者,他们不会从经历的不幸中吸取教训。但是,复原力强的人总能从不幸中找到一些积极的东西,为自己和别人找到生活的真正意义。

心理学认为,对个人而言,灾难是一个极大重要的事件,必然使得平常不思索生死课题的个人,不得不探索生命的意义。经济危机这样的大灾难对于企业员工来说,是失业,是离职,甚至有的人因为承受不了这样的“经济地震”而放弃生命,这样的灾难把所有人推向危险的边缘。唯有面对它,建设性的生活以及心理的成长才有可能转换而生。如果个人面对灾难时,承认灾难事件激起内在的原貌事实,承认“生命是易受伤害的”,必然知道原先“自己不会死”的深层信念是一个极大的错误。这正是排解磨难与倾向“美好”的契机。更重要的是,个人在探索灾难的正面意义与接受灾难带来的限制之间,产生成长的意义,以及对生命的肯定。

寻找生活的真谛是复原力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那些最成功的组织和个人都拥有强大的价值体系也就不足为奇了。坚定的价值观可以使人们挖掘出周围环境中的积极意义,它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不幸、应对危难。尽管当今很多人都在嘲笑价值观,但是,世界上复原力最强的组织是天主教,这肯定不是偶然的。近2000年来,天主教历经战乱、腐败和分裂而经久不衰,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有一套永恒不变的价值观。能够生存下来的企业也有它们的信条,这些信条使它们除了赚钱之外还有其他目的。

3.灵活的应对方式

复原力的第三个组成部分是另一种能力,即灵活地采用权宜之计应对困难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不管现状如何都能设法将危难克服。一个人保持灵活善变,意味着他在碰壁的时候知道如何绕道而行。不管是遇到一个难缠的人,还是要贯彻一个开始不怎么为人所知的想法,或者要变革办公体系,再或者调停派系之争,他都能使出各种各样的招数来接近预想的目的,从而将成果最大化。

危机宣告了大刀破斧、力挽狂澜、铁腕传奇式的企业管理英雄时代的结束。

在人们意识当中:英雄拥有纯洁的动机、坚定的毅力、挑战现实的勇气与追求梦想的浪漫;这样的人才有资格鼓舞人心,号召群众,他们力挽狂澜,改写历史。多年来,这是大多数商学院领导学课程的核心,但是哈佛商学院教授小约瑟夫·巴达拉克经过多年的研究之后,发现大多数卓越的管理者通常并非这样的英雄,他们是那些每日做着现实而有效的“沉静管理者”——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有耐心,非常谨慎,循序渐进,他们做正确的事情。克制、谦逊、执着是沉静领导最显著的特点。管理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提升自己的复原力:

1.提高自我认识,自我反省的能力。这是开发复原力的基础。一个人只有对自己有清醒客观的认识,才可能扬长避短,实现自我完善。要开发自身复原力,首先要对自己的复原力状况做一个综合考察评估,起码要有一个总体了解和大体定位。然后再进行针对性地开发。

2.提高自己有效控制不良情绪的能力。一个人复原力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自身情绪控制上。一个人出现某种不好的情绪是很正常的。重要的是对自己的情绪做到自觉自知,及时加以调整。这样久而久之,把握自己情绪的能力便会增强,以平衡的心理去看待一切事情。调整情绪的关键是平衡,当情绪受到冲击时要以开放的胸怀去接纳各种情绪。沉静的管理者并不是要压制他们的情绪,但是他们希望能够尽可能有效的控制和引导它。

3.增强挫折的自我承受能力。人生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挫折对每个人来说总是难免。有人心理承受能力强,能经受得起打击或挫折;有人心理承受能力弱,经不住挫折的考验。“提高耐挫折能力”是培养复原力的重要内容,管理者要有意识地容忍和接受日常生活中的挫折:正确认识失败与成功的关系,深信生活是富有意义的,挖掘出生活和工作中的意义。执着是沉静领导的一个特点,在复原力强大的管理者行动开始的时候,并不意味着绝对成功,成功需要孕育、创造,慢慢通过长期、艰苦而执着的努力来构建。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