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农民工需要做什么培训

在突出专业技能、实用技能培训的基础上,要对农民工进行基本权益、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求职技能等方面的培训。

目前,我国农村有 1.5 亿富余劳动力,每年还要新增 600 万农村劳动力。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农村流动人口中,未上过学的占
4.74%,上过小学的占 30.77%,上过初中的占 52.07%,高中以上水平的仅占 12.42%,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
9.1%。调查发现,有65.8%的农民工进城前在家乡没有受过教育培训,有52.5%的农民工进城工作后在单位没有或很少接受上岗教育,有63.1%的外来工没有接受《劳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培训,导致农民工就业盲目、自身维权困难、生活拮据。

尽管政府对农民工培训日益重视,先后出台了相关法律与政策,然而,目前我国在农民工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方面,依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这些法律比较分散;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对农民工职业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还没有把它列入议事日程;各级财政对农民工职业培训投入严重不足等等。西方先进国家在农民工培训方面的经验,或许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一、国外农民工培训经验

在西方资本主义早期的发展史上,我们同样可以看到,由出身农民而转为工人的劳动者一直占据着较大的比重,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就是农民非农化的典型例子。

一个国家的繁荣程度不仅与经济发展水平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且也有赖于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一般情况下,农村劳动力在向城市转移的进程中,开阔了视野,文化水平也相应提高。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对科学技术的要求提高,这就要求在城市或工业发达地区,增开学校,增加文化设施,增设教堂,开办专业学校和综合性大学,在普及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发展科学研究事业。

1.培训率高

上世纪80年代末,世界农业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的程度就已经达到11年,发达国家的美、法、德、英、日分别达到18.04年、15.96年、12.17年、14.09年和11.87年,差距极为显著。过低的素质,使转移到城市中的农民很难融合到城市社会中,由此引发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农民工的生存现状让人担忧。

早在1833年,英国《工厂法》就规定“纺织厂9岁以上、11岁以下的童工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他们必须进其父母或监护人为其选择的学校,或工厂视察员为其指定的学校就读。工厂视察员应责令雇主从孩子的周薪中扣除每先令不超过1便士的钱为他们缴纳学费。”有些厂主和矿主乐意为他们的工人划出一间房子做日校和夜校使用。教会、志愿者组织和慈善机构都对劳动大众的文化教育和宗教信仰问题感兴趣,他们需要为那些“不信神”的无文化的穷人灌输“勤劳和虔信的习惯”。工人大众学校文化的热情提高了。19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上兴办了许多技工学校、工人夜校和职工子弟学校,工人只要交很少的费就可上夜校学文化和技术,在图书馆和阅览室读书报和期刊。在此后一个世纪里,成人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工人们把获得文化知识作为争取自身解放的途径。

德国的教育事业和教育体制在欧洲是比较先进的。德国学校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教育形式多种多样,不仅有小学、中学、理科中学、女子理科中学、教会学校,还有徒工学校、专业技术学校、高等专业学校、综合性大学。教育形式主要有三种,即家庭教育、工匠技术教育和学校教育。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前两种教育在传播科学技术知识和生产实践经验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学校教育主要是对少年和青年进行正规教育。

2.培训质量较高

德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创新支持体现在对职工技术教育方面的帮助,各地都有政府部门开办的为当地中小企业培训学徒工、对中小企业职工进行知识更新改行培训的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经费由政府拨款。政府也帮助一些中小企业就近到有条件的大企业培训职工,甚至在必要时提供资助。德国政府还规定企业必须从销售收入总额中,提取一定经费用于对技术工人的培训和后续教育。职工就业前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一定的职业技能认证,方能从事本职工作。

在法国,政府对青年农民的安置和培训给予资助。农业劳动力年龄老化令人担忧,政府不惜工本鼓励青年农民留在农村务农。由于他们年轻有为、思想开放,所以会采用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并带动其他守旧的农民。法国政府从1960年起,一方面改革农业教育,另一方面给予农民,特别是对农民子女助学金,进行职业培训。法国政府这样做是力图为青年农民创业提供方便,使他们获得必要的农业生产和经营的基本知识以及更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并促使这些有知识的青壮年农民来进行大部分农场的开发和经营,以稳定农村地区的发展,避免由于农业劳动力盲目的外流而造成法国农业的落伍。

3.相关法律制度较为完善

如今,不少国家已将失业人口的职业培训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如美国的《人力开发与培训法》、《就业机会法》、《就业培训合作法》、《再就业法案》等,
要求全社会重视并支持职业培训。

在瑞典等国,失业培训不仅是免费的,参加者还可得到一笔失业救济金的培训补助。瑞典的年度研究报告显示,大多数参加者自始至终完成了培训,其中约 65%
的经过专门培训的人,6 个月内在公开的市场上找到了工作。

美国每年再就业培训拨款 70 多亿美元,其它如法国为170 多亿法郎,德国为 80 多亿马克,英国为 30
亿英镑。通过技能培训,能够增强劳动者技能,使其在竞争观察思考。

德国政府在普及教育,提高居民文化水平上的做法也值得我们学习。随着大量民工进城,职业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变得更为迫切,转移到城市中的大量农村劳动力,受的教育少,文化水平低。为了适应现代工业生产和服务业的需要,德国各大企业都十分注重职业培训加强对徒工的技术学习与训练。德国在解决由于人口流动带来的问题进程中,高度重视成人职业培训,对提高全民科学技术和文化水平产生重大作用。

二、国外农民工培训对我国的启示

1.提高农民工培训率

为了让农民工在城市里谋求相对较好的生存发展条件,培训内容应该是非常丰富的。流出地政府在组织劳务输出时,要搞好农民工外出前的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就业岗位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民工遵守法律法规和依法维护权益的意识。

在农民工输入地,不仅需要开放城市教育培训系统,推进专门针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工程,还应当强化规范农民工的劳动关系,努力实现农民工就业的稳定化。只有让农民工安居乐业,技能培训才能够收到实效。

农民工输入地要抓好转移后的农民工专业技能培训工作,特别要充分发挥用工企业培训农民工的积极性,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实行补贴或奖励。农民工自愿参加职业技能鉴定,鉴定合格者颁发国家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用人单位招收农民工,属于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工种),应从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

要以就业为导向,采取日校办夜校、办周末学校、集中培训、播放教学光盘、现场实习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培训学习时间宜长则长,宜短则短。只有这样,就可以增强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提高农民工的培训率。

2.注重培训质量

要针对农民工特点,大力开展专项职业能力培训考核工作,争取使大多数接受培训的农民工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

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适应性根据当代社会生产、科技、教育一体化的趋势,开设有利于农民工便于在城镇生存和发展的技能和素质提升的课程,对农民工的培训应以生产急需实用科技知识、操作技能、服务技能为主,使农民工学有所用,学用结合。在突出专业技能、实用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开展基本权益、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求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民工遵守法律、法规和依法维护自我权益的意识,树立新的就业观念和提高竞争力。

3.加强法律制度建设

在我国,尽管目前已有针对农民工培训的相关的法律制度,但不够具体、不够完善。因此,有必要仿效发达国家制定《人力开发与培训法》、《就业机会法》、《就业培训合作法》、《再就业法案》等具体法律。另外,要尽快制定《农民职业教育条例》,打破职业教育城乡分割的局面,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技术教育、成人继续教育和各种实用技能培训,政府应对农民职业教育实行财政扶持和全额救助制度,专门安排一部分公共支出用于农民职业教育。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