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同事推荐后,上周我花了一个周末时间仔细观看了十二集专题电视片《大国崛起》,感到本片的确是个好片,非常富有启发意义。但有感于该片虽然访问众多学者专家,并且仔细考察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俄国九大世界强国的成长过程,但对于各国崛起的真正的根本原因却缺乏一个真正有用的既深刻又能够概括这几个大国兴起的动力的科学总结,而一个大国何以能够崛起的根本原因和基本模式才是本套节目应该给出自己基本答案的根本问题,出于严肃的科学思考,我不揣浅陋,决定写上这篇文章,来为该片未完成的任务做好一个学术收尾。
我要做一点说明的是,本文不打算重述该片内容,也不拟过多重述该片中所谈案例,不了解的朋友建议可先观看该片,然后再细阅本文总结。
综合该片九大国家的崛起经验,我个人认为完全可以清晰地界定出一个综合国力上的小国为什么能够在世界舞台上崛起而成为大国的发展秘密。大国崛起的秘密同时也是大国如何能够持续发展、长期维护或增强大国地位的秘密。在我看来,在崛起的过程当中,无论是先发国家、首创者,还是后发国家、后来居上者,它们在由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国演变成了一个真正的世界大国强国的道路,遵循的也是同样一个国家发展的历史规律。那么,这个如此重要但《大国崛起》一片众多专家却未能够清晰道出的国家发展规律是什么呢?它就是我即将向大家分别一一阐述的5-Innovations五大循环创新规律。
在我看来,通观九大世界大国的成长过程及其深化分析,我们已经有足够的证据发现并确认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所有大国甚至大企业、大组织、大政党、伟大人物个人的成功崛起,都遵循着思想观念创新—科学技术创新—经济制度创新—政治制度创新—社会制度创新—再回到思想观念创新这样一个推动国家、社会、组织甚至个人成就一番伟大事业的5-Innovation五大连续创新规律。下面一一分别加以证明。
思想观念创新
如果从更加广阔的历史来分析,我们完全可以看到:八大强国之所以能够成功崛起,首先是因为该国在思想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甚至是人类历史性的突破。以葡萄牙为例,葡萄牙之所以成功崛起,首先是因为一件事:沿着海洋向外界寻找新世界。如果没有这一根本不同于当时所有国家在国家发展战略思想上的大陆或内陆发展战略的海洋发展战略,就不可能出现恩里克王子的创建航海学校,并以国家之力坚持不懈地推进航海事业前进,更不会有在航海技术与航海探险精神上的卓越。再以葡萄牙为例,如果没有其女王对于海洋战略的坚定信念,就不可能坚决支持、资助在葡萄牙郁郁不得志的哥伦布进行发现了美洲新世界的划时代航行。再以英国为例,没有牛顿物理哲学上取得的空前成就,瓦特的机器发明就无从谈起。法国亦如此,如果没有法国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就不可能出现法国社会的巨大变革,经济巨大发展也就不能成为现实。再以德国为例,德国如果没有统一的民族国家理论作为先导,就不可能有强大的坚持不懈的国家统一运动,也就不可能出现一个统一的强大的德国,没有统一的德国,作为现代大国的德国就无从谈起。再谈美国,美国作为一个后发移民国家,如果没有对于开放、自由、平等、个人奋斗的根本热爱,就不可能产生反抗英国的运动,更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美国民族国家,没有对于自己徒手开创新世界的坚定信念,就不可能迎头赶上欧洲的工业革命,通过在科技上的电气化发明,引领二次工业革命,从此突飞猛进,一举成为世界强国。再以俄国为例,没有彼得大帝对国家民族陈旧思想的猛烈甚至过于粗暴的强行改造,就不可能造就一个近代化的民族,就没有科技的改进,更谈不上成为欧洲强国。而到了二十世界初,又是社会主义思想给国家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便其国家精神焕然一新。再看日本,如果没有打破封关锁国,改变思想观念,主动而且毫无保留地向西方先进工业国家学习,就不可能有日本民族在现代的崛起。再以荷兰为例,荷兰人根深蒂固的贸易思想是其最终成为世界大国的根本原因。精心打理好自己的生意,千百年来,支撑着荷兰人在全球市场上奋勇前进,至今仍然不失为一个先进国家的经济优势地位。
思想的力量之所以如此伟大,是因为人的一切行为、态度,均由思想观念所决定和引起,而国家崛起要成为一个事实,必须由一国国家政府和人民共同的行为来决定。因此,一国的思想观念上的突破创新甚至于革命,是一国之所以能够产生新行为、新态度、新行动、新成果的源头。思想没有创新,其他一切资源都只能是永远在人们的头脑或外部世界中沉睡。只有思想打开了,科学技术、经济组织、政治组织、社会组织才能够顺利创新,为创造世界强国释放出巨大的惊人甚至可怕的国家潜力。
科学技术创新
思想观念上的巨大突破,带来的直接后果,往往首先是在科学技术或经济制度上的创新,然后才是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上的创新,但在历史长河中,我们也发现,思想观念的革命没有先导致科技、经济的巨变,而直接就导致了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甚至社会制度的全面革新,以前的苏联和现在的中国就是这样一些成功案例。从某种意义上讲,苏联虽然已经解体,但俄罗斯依然存在,并无可忽视地仍然是一个综合国力上的世界强国,在当今多极化的世界中,仍然是不可小视的重要一极。至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之后经历了一些波折和内部变革,目前在基本保持社会主义大取向的前提下,也已经成为多极世界中越来越显著的新兴一极。
但在更多的国家崛起案例是,思想创新所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风起云涌的科学技术创新。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家为例,海洋海外殖民或海外贸易发展战略思想指导的结果是航海工具的改进,如荷兰对于商船的改进,使其航运成本大大降低,从而能够战胜其他竞争对手,而其对于鲱鱼极其有效的“一刀切”干制发明又使其能够将其产品远销大国,从而有力地支撑起了其贸易大国战略。以英国为例,哲学思想、物理化学上的一系列重大突破最终导致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英国因此而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业国家,领导全球发起了一场至今方兴未艾的工业化大生产革命。法国、德国、日本、俄国作为工业革命中的后发国家,在工业革命进程中,对于科学技术的引进和开发也不遗余力。美国则更因为科学技术上的重大成就,率先引领世界进入了二次工业革命时代,电气化作为核心技术对世界产生了机械化更大的生产力,美国因此而一举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美国不仅抢占了二次工业的桥头堡,如今更是牢牢掌握着信息技术这一第三次工业革命核心技术的领导地位,由于美国在科学技术开发上面的先进地位,美国因而成为在下一个百年仍然强大无比的国家之一。日本二战后的崛起同样也得益于对于科技改进的无限热情,这已经成为日本经济强劲发展的公开秘密之一。
经济制度创新
在《大国崛起》所采访的所有学者当中,许多学者敏锐地注意到单纯的科技创新无法在短时间内大规模地转化了国家经济实体的现实生产力。单个或众多的科技创新如何才能被有效高速地转化了一国的现实生产力呢?通过改革现行的经济制度,正如马克思所说,新的生产力往往对应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而新的生产方式即要求一国在经济运行制度上进行有效创新,新的生产关系则会逐渐反映到政治制度创新当中,最终形成经济、政治联合制度创新,进而达成整个社会制度的根本改变和创新。
在经济制度创新上,我们可以分别在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国家崛起时看到它们清晰的身影。如葡萄牙恩里尔王子以国家企业的方式创办了航海学校并组织了一次次的远航船队,而西班牙女王则与哥伦布个人签订了对于新世界的利益分配协议,英国则首创了超越家庭作坊工场形式的现代化大工厂形式,美国更是创造了流水线科学作业方法。荷兰更是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和世界上第一个金融交易市场—股票交易所,从而为资本主义的具体运作提供了一整套经济运作方式。在大的经济制度上,亚当斯密提出了分工合作的组织形式和对外进行自由贸易的理论分析,从而帮助英国逐步确立了自由贸易的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模式,为后发的资本主义国家树立了国家经济体制原型。苏联则首先在实践上而不仅仅在理论上创造了计划经济这样一种同样行之有效的经济运行体制。在今后的发展过程当中,所有的微观与宏观经济制度都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和完善过程当中,时至今日,世界各国在经济制度上、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上的创新仍然没有停止。
每一种经济制度上的创新都是对由新兴思想引发、由新兴科技带来的全新的人类生产力能力的一种适配和释放,在一次次的经济制度创新中,科技生产力的巨大潜能以无可阻挡的喷薄之势爆炸出来,人类自己也很难想象自己竟然能够产生出如此巨大而不可思议的财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当今人类已经具备了某一部分上帝的功能—他也在创造事物。而他创造事物的能力尤其是因为有了一整套帮助人们进行团队合作的经济制度体系而获得空前强化,集体智慧如此强大,个人作用似乎已不如以前那么突出。
政治制度创新
随着经济政治创新即新的生产方式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在新的生产方式过程中形成的新的生产关系的调整要求日益强烈,一个国家如果希望能够维持已经革新的经济制度体系管辖之下的巨大生产力继续迅猛发展,它就必须响应日益迫切的调整新的生产方式之下形成的新的生产关系的政治要求,政治制度创新成为一种必然选择—政治制度变革在很多时候可以滞后于经济变革,但更多时候也需要同时发生,在苏联和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中,政治变革更是先于科技术变革和经济制度变革,革命在一夜之间打破旧的政治体制,从而能够以一种全新的姿态为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打开光辉道路。
在荷兰,人们先是通过与统治者谈判的方式进行了政治斗争,然后是通过赎买的方式取得了城市公民自治权,最后又以联邦自治的方式取得了民族国家主权,从而完成了能够支持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创新的政治制度变革。在英国,人民成功地通过《大宪章》,将国王与公民的权利进行了重新划分,确立起了议会体制下的君主立宪制度,日本步其后尘。在法国,则通过数次变革,创造了共和国体制,在美国则形成了国会体制下的邦联制度,在苏联和中国是中央集权的政治协商制度,等等。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荷兰和日本、美国。
荷兰通过和平政治变革,成功将国家权力由封建贵族手中转移到资产阶级手中,而日本则通过君主立宪避免破坏本国悠久的政治历史传统,既实现了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治体制,又避免了革命行动。美国国家产生历史则具备强烈的资本主义特征,因为全体公民的共同利益,一些原本四分五裂的部分走到了一些,既保证了各个区域的相对独立权利,又实现了整体经济、政治利益,并最终形成了一个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历时四年的美国内战,更是美国历史上调整政治、经济关系以发展资本主义的一件大事,奴隶制度的废除同时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方面为美国成为一个统一的力量开辟了道路。
社会制度创新
历史上最令人震惊的是:一个文人思想家最初发出的“认识世界”的一声弱不可闻的呐喊,随着其思想的广泛传播,最终却酿成了如马克思所说的“改造世界”的庞大运动,科技因此而发扬,经济因此而强盛,政治因此而进步,社会因此而全面革新。一旦经济、政治制度创新得到实现,整个社会的主干结构也就随之发生根本变化,一整套新的社会制度甚至一个崭新的新型人类社会由此而顺利诞生。又如伟大的马克思所说,生产力一旦找到自己的出路,最终将决定所有上层建筑变成什么样子,生产力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又对生产力产生推动或阻碍作用。一切的思想、科技、经济、政治变革,最终将我们的生活的社会和世界改造成前人不可想象的样子。
而一个新的社会制度体系,如果它仍然是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那么它将全方位地推动生产力发展,从而使得新生的生产力取得更加巨大的成就。如果社会制度体系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那么它一方面会阻碍生产力发展,另一方面迟早会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成为一件不再适合10岁孩子穿着的5岁孩子的令人生厌的旧衣服。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从《大国崛起》所展现的资料来看,我们发现:一方面,大国崛起需要遵循以上的历史发展规律,另一方面,这样的规律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无论你是先进行了社会革命还是政治革命或是科技革命,虽然在先后次序上会有所差异,但其内在实质不会改变:所有重大发展必须首先以思想革命或创新为基础,然后以推动经济、政治发展的科技创新的依托,接着配合以支持科技创新迸出出来的新生产力发展的合适的微观、宏观经济制度,又配合以保障经济制度执行的政治制度创新,最后全面创新原有社会制度体系,创造出一个难以置信的新社会。我更要强调地是,所有创新的根本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发现、发掘、发扬、发展人类的生产力。凡是支持生产力发展的变革,就是先进的变革,凡是束缚甚至阻碍人类生产力发展的变革则必定是落后的,无论它是思想、科技、经济、政治还是社会、文化、艺术。我还要强调的是:所有大国在成长过程当中,以上所说的5-Innovations五大连续创新过程必须多次经历,一个国家只有坚持在思想、科技、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方面不断地持续创新,它才有可能一直保持一种旺盛的生命活力,它的大国强国地位才能不断得到巩固、发展和新的支持。历史证明,凡是一次或二次甚至三次成功之后的大国一旦停止了五大创新,大国强国的发展就必然走向没落,试看多少历史上的大国甚至霸主已经灰飞烟灭,化为一堆时间老人脚下一堆冷凉的齑粉!
一旦我们确认了一个大国强国之所以成功崛起的原因规律,我们就能够找出指导一个国家崛起为一个大国的方法:既然思想创新、科技创新、经济创新、政治创新、社会创新五大连续创新是一个大国成功崛起的内在基因,那么,培育这些成功基因的方法就是造就一个大国的方法。如,如何才能使一国人民源源不断地产生更多思想观念创新呢?多了。其中应有:重视教育、开放的态度和政策、言论和研究的自由及支持机构,经济政策、政治政策上的相应法规,等等。此一大问题下每一小问题几乎均可独立成书,本文不做过多讨论。
最后,我仍然要不厌其烦地指出,企业、政党、甚至个人要成就百年伟大事业,其基本规律与上述国家战略原理相同。企业一旦推动了思想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的能力,它的生命力迟早将悲伤结束。个人要在有限的一生中取得重大成就,仍然必须从个人成长的思想创新、技术创新、成长方式创新入手,而每个个人所能称得上是伟大成就的功业,也必定是对这五个方面创新的巨大贡献。如,百年之后,人们能够记住福特的可能不是他是汽车大王,而是他才是人类历史上流水线现代化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发明者。在中国,人们会记住邓小平,则是因为他是中国社会主义体制下新的经济思想、经济制度的伟大旗手。
欢迎与最管理(http://news.12reads.cn/)()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郑文斌博士,实战型营销、管理专家,管理沟通专家,超限营销理论创立者,上海交大东方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大学科技咨询中心研究员,中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某跨国消费品集团战略规划经理,十数年大型跨国集团企业中高层经营管理经验。联系电话: 13828714917,电子邮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