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家电业能不能依靠外资战略投资者

接受《数字家电》记者采访

  1、 海外投资机构的进入会给中国家电业带来哪些影响?(好处?坏处?请具体说明)

  海外投资机构给中国家电业带来的好处,可以从中国家电企业在本土的资源和市场环境中所无法获得经营要素的角度来反向考虑。受发展模式和成长阶段的影响,研发能力缺乏是中国企业的普遍现象;由于中国的资本市场不发达,资金短缺普遍制约企业发展;另外就是在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上都有比较大的需要提升的空间。所以,看待海外投资机构给中国企业的好处,我们也可以发现中国企业普遍是希望在这几方面收益。如苏泊尔选择的是产业投资者,目的上是希望通过战略联盟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美的引入高盛,则更多的可能是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公司内部管理的目的出发,长虹引入微软,则有提升开发能力、建立产业同盟的目的。

  坏处可以从公司角度和产业角度来看,从公司角度,引入海外投资机构给了海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的一个跳板,在与狼共舞的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善,则反而可能面临被吞并的命运。从民族产业的角度,各个企业竞相进入海外投资机构,可能给跨国公司利用中国公司之间的竞争博弈谋取自己的战略利益提供便利,比如苏泊尔引入国外公司,可能引起产业生态的重大变化,那么同业公司可能被迫选择同样的引狼入室的举措,最后使得中国公司之间的竞争演化为背后的跨国公司所利用的状况。

  2、为什么外资入股中国家电业偏偏发生在近两年?(有中国家电业的发展现状决定的吗?)今后是否还会出现外资入股事件?

  这个和国内外环境以及公司的发展阶段有关,从政策环境上,中国加入WTO,对外资的市场准入限制逐渐解除,外资选择通过并购入股进入中国市场消除了政策上的障碍。从公司的外部环境角度,原来无论是国营还是民营出身的公司,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上逐步完善,企业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市场主体,这为通过引入外部投资者改善公司治理、增强竞争实力扫除了体质上的障碍;从公司的发展阶段上,在通过规模、营销、低成本竞争、机会利用等手段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之后,也要求公司需要向获得持久竞争优势的方向转化,那么就难以避免的要强化原来缺失的研发等要素。至少从这些企业自身来看,可能认为引入国外各类投资者是一个相对容易实现的路径。

  3、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主要是为了解决本企业的什么问题呢?(资金、技术、管理?)有没有别的更有效的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如在问题1中的回答所言,中国企业在现阶段缺失面临着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也是希望在这些方面的缺失得到弥补。有两个因素制约了企业选择其他的方式,一是中国本土整体的外部环境,如技术市场、人才市场、资金市场的发育还处于初级阶段,政策环境上也会有很多需要改善之处,导致企业希望培育高级竞争能力的选择面临着不少制约;二是受WTO开放市场之后的时间因素制约,包括一些企业在发展到目前阶段之后,会产生更高的发展要求,如国际化,但目标要求的紧迫性和要素培养的长期性之间就会产生矛盾,这也导致一些企业会选择外部战略合作伙伴,希望能够争取时间。

  4、如何看待跨国企业对中国公司一直采取技术封锁战略,企业能否通过让出一部分股权换来自己公司的技术进步呢?

  跨国公司对中国公司的技术封锁,我觉得可以从三个层面上看:

  一是冷战思维的延续。冷战时期,西方国家为了对原社会主义阵营进行技术封锁,成立巴黎统筹委员会,对一些可能会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军事实力的技术进行出口限制。现在发达国家从国家利益出发,也仍然在对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进行限制,如英特尔在中国建设芯片厂实际上就受到了美国国会的阻挠。

  二是出于维持公司竞争优势的需要,跨国公司相对于中国公司,主要的竞争优势就在于技术上的积累和研发实力,如果通过技术转让使得中国公司获得同等的技术地位,加上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跨国公司则必败无疑,所以从维持其竞争优势的角度,跨国公司也不会轻易转让核心技术。

  三是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确实还有很大的漏洞。

  至于能够通过让出股份或者部分市场换来技术进步,我觉得这是一个合作中的博弈过程。中国这样一个13亿人口并且正在高速增长的大市场对于任何一个跨国公司来说都有非常大的战略利益,所以首先这是一个利益交换。另外,也要求中国公司自身要有进取心,不能期望对方把现成的技术就会全盘托出,而是如何利用这样一个相对有利的学习方式,提高自身的技术实力。

  5、如何看待跨国企业进入中国企业只是为了完成在中国市场的投资战略,并不可能帮助中国实现全球化的战略,这一问题?

  同样这也是一个博弈过程,首先企业自己要清楚目前的发展阶段和一个跨国公司之间到底有那些差距,需要培育那些要素,应该通过什么方式获得,这样在和跨国公司谈判、合作过程中,才清楚哪些是可以放弃的、哪些是需要发展的,通过适当的放弃是否能够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企业既不需要对跨国公司畏如蛇蝎、敬而远之,同时,在与狼共舞的过程中,也要有策略、有分寸、有目标、有手段,逐步实现自己发展壮大的目的。

  欢迎与最管理(http://news.12reads.cn/)()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秦合舫,为北京市水木经伦管理顾问公司总经理,联系电话:13810496788,电子邮件:/* */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