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坏营销,好营销》
品牌效应最优化(4)
品牌化的沟通让普普通通的果冻在消费者心目中变得不寻常了。
品牌是产品力的最佳促进剂;有效的产品策略则是品牌成长的关键所在。
找到突破性的产品,是让品牌突围而出的关键。
十多年前没有人听过诺基亚,但GSM移动电话在全球的普及,使占有地主优势(诺基亚母国芬兰,是最早开发GSM系统的地方)的诺基亚找到机会,成为引领时尚风潮的代表。
韩国三星,先用技术领先且贴近消费者的产品——液晶屏幕和移动电话——来打响品牌,而CDMA2000(当红的3G标准,三星投入最早)手机的崛起,又把三星推向另一波高峰。
以合适的产品为主力树立品牌效应,接下来再利用品牌效应拉动其他产品的销售就轻松多了。
主打产品,是布局品牌棋局的“棋眼”。品牌塑造就应该找到布局的“棋眼”。
化妆品行业的知名企业姗拉娜曾经是一个“烂摊子”,整个公司虽然有十多种产品,但没有一个“拳头”产品;年营业额只有300万元,亏损200多万;生产陷入半停滞状态……然而正是这样一个企业成就了本土化妆品行业首屈一指的品牌。当企业确定依靠当时国内独一无二的止痘产品——痘胶膏单独主攻青少年消费者群体、以一个产品打响整个品牌时,当年销售额即坐上直升机,姗拉娜几乎成为止痘产品的代名词。
这是以主打产品带动品牌发展盘活一局棋的典型。
湖南卫视凭借《快乐大本营》栏目,由一家普通的地方电视台成长为风头直逼中央电视台的全国性媒体,进而以此为基础发展出一个以“快乐”为品牌属性的电视频道。而湖南卫视频道品牌影响力的上升,反过来又带动了其他节目影响的扩大。在保留《快乐大本营》这一王牌栏目的同时,湖南卫视创造了一系列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娱乐栏目,其中包括《超级女声》等创造收视奇迹的栏目。
这是典型的产品—品牌—产品—品牌—产品的良性循环。
让品牌凝聚经营焦点,先找到最利基的产品全心全意投入,利用这项产品来培养品牌,再用建立起来的品牌去灌溉其他产品,才能看到抽象的品牌带来的实际的收入成长。就像打保龄球一样,不要企求一次全倒,而是先推倒一个球瓶,再借由这个球瓶去推倒第二和第三个。
发展品牌要善用 “保龄球策略”,先找到最具竞争力的产品全心全力投入,准确打中一个球瓶,自然能击倒其他球瓶。
苹果是善用保龄球策略的典型。以往,苹果仅仅是在设计师这个特殊的群落里享有崇高声誉,也因此制约了其品牌的进一步发展。2003年,苹果推出了40GB、20GB的移动硬盘,且价格在3000元左右的iPod播放器。该产品推出之后,市场哗然,不仅苹果迷们为之倾倒,甚至对苹果很不屑的人,也开始购买苹果iPod。如今,苹果电脑公司的iPod数字音乐播放器、iTunes音乐播放软件以及iTunes在线音乐商店共同引领着数字音乐的发展,其中iPod已是全球最流行的数字音乐播放器,而iTunes在线音乐商店的市场份额则稳居世界第一。